台灣本土疫情不斷攀升,相較於2021年5月發布全國三級警戒,政府態度如今從清零走向與病毒共存,和中國上海因封城2個月所出現的亂象形成強烈對比;前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網《CNN》訪問,指出台灣要透過封城防堵Omicron擴散是不可能,反而在疫情下,現在國內更應該要聚焦2件事。
CNN報導指出,中國上海面對Omicron疫情大爆發,仍選擇清零政策、封城數週,造成社會出現許多混亂狀況;而曾經也選擇清零政策的台灣,相較於去年5月實施三級警戒的態度,這次反而選擇與病毒共存。
這樣的政策選擇讓兩岸對抗疫情形成強烈對比,CNN表示,台灣選擇與病毒共存,是因為人們意識到即使實施嚴格的隔離措施,也無法阻擋Omicron的高傳染力,避免如中國上海發生封城亂象,台灣改變防疫思維,利用高疫苗接種率創造重開國門的機會、保障民眾能夠正常生活,轉為與病毒共存。
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CNN訪問時表示,過去2年內,台灣人民在清零期間能夠正常工作、生活,享受著高度的自由,也正因為如此,面對病毒大規模的擴散,使得臺灣人不可避免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們不喜歡封城或是大規模檢測,因為我們認為這對控制Omicron傳播是沒有用的,也是不可能的任務」。
國內也曾有人提出「共存」質疑,認為放棄清零反而會帶來反效果,陳建仁指出,清零政策確實能夠使得維持極低的社區傳播率,不過Omicron雖然具高傳染力卻也相對溫和,重症、死亡率極低,這也讓人們意識到,在高疫苗覆蓋率下,台灣是可以承受與病毒共存。
他強調,台灣現在應該專注於增加新冠疫苗追加劑的覆蓋率,以及擴大在社區發放抗病毒藥物和快篩試劑。
不過CNN報導也提到,台灣選擇共存後,5月初就出現快篩試劑搶購潮,不少民眾排了數小時的隊仍買不到,供不應求引起民怨,也有家長反映政府未替沒接種疫苗的兒童考量被感染的風險,選擇「與病毒共存」這條路,台灣仍有重重考驗須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