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週一(5/9)記者會上,分享照護經驗時,一席話感動無數人、獲讚「真的很有智慧」,隨著本土疫情升溫,民眾對於何時該快篩、何時該做PCR,以及確診時該如何領藥,仍是一頭霧水。《今周刊》整理以下QA,帶你快速了解目前疫情政策,保護自己與身邊的親朋好友。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
邱冠明表示,「在我們演化過程裡面,其實充滿競爭,但實務上,當我們遇到一個可敬對手的時候,在經濟成本或科學實力上面,我們無法殲滅它的時候,我覺得共存是一個妥協的結果,但科學家從來沒有放棄過競爭,差別只在於在這個壓力之下,我們應該怎樣文明有序地共存。」
一席話講到許多人的心裡,認為他言談之間邏輯清楚又不失感性,「對政府提出建設性的諍言,對人民提出有意義的建議」,而邱冠明也呼籲民眾,「當大家關心自己的PCR,不要妨礙別人CPR」,沒有明顯且嚴重症狀的人好好待在家休息,家是最好的選擇。
那麼如果身體開始微恙,民眾該如何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呢?
Q:到底什麼時候才該快篩
由於Omicron病毒與感冒症狀類似,如果有「喉嚨痛、咳嗽、流鼻涕」連續3天以上,可以做快篩測試。
指揮中心指出,如果是有接觸過確診者的人,不用在接觸當天做快篩,隔1天以上、3天內再去做採檢,因為陰轉陽、發病高峰期約落在3天左右,並請回想一下是何時、何地、什麼情況下接觸確診者。
Q:快篩怎麼用結果出爐才正確
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建議,要快篩前請放一面鏡子在面前,頭稍微往後仰,棉支進去鼻孔裡面之後,棉支呈現水平或微斜下狀態,跟口腔頂部平行向內緩緩前進,也可以用耳朵為假想方向前進到需要的深度(家用快篩進入2公分就好)。
快篩的棉支千萬不要沿著鼻骨向斜上前進,不要用眉心或眼睛為假想方向前進,因為這個方向是頭顱骨底部,戳破了就進入腦袋。
此外,各家快篩廠牌試劑判讀時間不一,如果超過說明書上的判讀時間,那麼快篩結果可能會失去準確性。
Q:快篩陽性一定得做PCR嗎
目前快篩陽性者,可以帶上口罩透過步行、開車、騎車,或由家人接送,前往鄰近篩檢站檢測,但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5/12起,非確診者的「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3類對象,使用快篩呈現陽性不需做PCR,只要使用「健康益友」APP或連繫所轄衛生局,與醫師視訊後可進行評估是否確診。
Q:PCR陽性怎麼辦
依疾管署的步驟指出,若接到PCR確診通知,輕症居家照護者,請通知密切接觸者,讓他們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以及填寫疾管署通知簡訊所附的「自主回報疫調系統」連結,或是到「健康存摺」填寫。
隨後再到台灣社交距離APP,上傳隨機ID,讓接觸者收到相關訊息。
Q:確診者在家該如何領藥
如果你是下列14類對象,可由「健康益友」App或遠距看診取得醫師處方箋,由親友帶領或送藥到府的方式,領取輝瑞「Paxlovid」與默沙東「莫納皮拉韋」2種口服藥。
14類對象分別必須符合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結核病、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吸菸、BMI大於等於30、影響免疫功能疾病、年齡大於等於65歲等任何一項條件。
Q:確診者什麼時候才能解隔離
自5/8日後確診的人,居家的輕症者距發病日或採檢日達7天自動解隔,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也就是7+7)。
如果輕症者是在醫院、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除了7+7之外,也可依據距發病日或採檢日5天快篩陰性,或5天內2次快篩陰性便能直接解隔,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倘若是中重症患者,做1次PCR後,結果呈現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0,可轉出隔離專責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