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9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針對鴻海集團有員工確診一事,發言人莊人祥也在記者會上說明。
今(23)日國內無新增任何本土個案;不過,境外移入案例共有9例,為7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分別自印尼(案16270、案16278)、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案16271)、越南(案16272、案16273)、菲律賓(案16274)、奧地利(案16275)、印度(案16276)及肯亞(案16277)入境,入境日介於9月8日至9月22日。
此外,針對鴻海土城子公司傳出有一名研發工程師確診新冠(COVID-19)肺炎,發言人莊人祥於記者會上表示,該名員工快篩與快速PCR時雖呈現陽性,後續再做一次PCR為陰性,不過,經過實驗室檢測後,結果出爐為「單基因陽性」,目前暫不研判為確診;此外,莊人祥再補充,這名鴻海員工的Ct值高,後續要再觀察。
而與該工程師密切接觸的6名員工,目前都是快篩陰性。
民眾是否能自費驗抗體? 配套措施出爐
有關於近日吵得火熱的「自費驗抗體」話題,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因應民眾因求學、工作、出國及其他個人因素等,而有血清抗體檢驗需求,醫療應變組在昨(22)日召開會議,邀集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臨床醫療及檢驗專家等進行專業溝通及討論,初步有4項結論。
1.民眾若有血清抗體檢驗需求,將可至經各地方衛生局審核通過之提供自費COVID-19血清抗體檢驗服務之醫事機構進行檢驗。
為了讓提供自費血清抗體檢驗服務醫事機構及民眾有所依循,指揮中心參考歐美等國際檢驗指引及建議,血清抗體檢驗主要適用時機為評估個人是否曾經遭受感染產生抗體。
由於一般抗體檢測結果不完全等同於對COVID-19免疫力(或保護力)之高低或有無,醫事機構在接受民眾進行自費血清抗體檢驗前後,應詳細說明其檢測方式及結果代表之意義,以利正確解讀。
2.為防範疾病傳播風險及保障民眾健康,民眾於自費抗體檢驗前,需經醫師評估,如具發燒、呼吸道症狀、味覺嗅覺喪失、不明腹瀉等疑似新慣症狀、TOCC風險或有疑慮者,應先進行核酸檢驗等措施。若無上述相關症狀或評估無疑慮者,由醫師開立檢驗處方執行自費抗體檢驗。
3.檢驗試劑以使用通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許可之SARS-CoV-2人類抗體檢測試劑抗體,並須於檢驗報告中載明檢驗抗原種類(如:S蛋白等)及抗體項目(如:IgG、Total Ig等)、使用之試劑廠牌及檢測方法(如:CLIA或ELISA)、檢驗結果(如檢測數值及判讀標準)等資訊。
4.自費檢驗收費標準,依據醫療法第21條規定:「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之標準,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之」,及醫療法第22條第2項規定:「醫療機構不得違反收費標準,超額或擅立收費項目收費」。
羅一鈞提醒,不論血清抗體檢驗結果為陽性或陰性,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維持社交距離、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等,以降低感染風險,確保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