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隨著傳染力更強的新冠病毒變種株B.1.617.2(被命名為Delta)持續擴散,全球疫情焦點,逐步從歐美,轉向原本疫情控制相對穩定的亞洲。
面對來勢洶洶的變種病毒攻勢,曾被外媒封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越南、南韓、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紛紛「中招」,陸續出現新一波感染潮。
去年5月底,CNN曾以「零死亡」、累計確診僅300餘例為題,報導了越南防疫有成的故事;然而,受Delta變種病毒入侵影響,自今年5月中旬開始,越南染疫人數便持續攀升,有85%左右(近10萬人)的確診案例,是在過去1個月內出現,累計死亡人數逾500人。
南韓方面,自這波感染潮爆發以來,每日新增確診案例便快速攀升,並於7月突破1500例,屢創新高,累計染疫死亡人數,已超過2000人;另一方面,疫情相對穩定的新加坡,本周二(27日)新增確診為136例,且過去一周以來的新增病例,較前一周高出50%。
亞洲多國疫情持續延燒 台灣則逐步受控、明顯趨緩
「防疫模範生」尚且如此,其他國家的情況,勢必更加嚴峻;例如,單日新增確診案例飆破5萬4000例的印尼,已超越印度,成為亞洲疫情新熱區。
在這波疫情侵襲下,台灣也一度出現單日新增確診達數百例的情形,但,自6月下旬以來,確診人數便逐步受控,被抑制在百例以下,截至7月28日,已連續4天呈現「1字頭」,本土案例僅10餘例,且防疫警戒等級,也自7月27日起,從3級降為2級。
▲各國確診、死亡人數與疫苗接種率比較。(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統計時間截至7月26日,記者林信男製表。該網站將各國完整接種2劑疫苗人口與僅接種1劑疫苗人口,分開計算比率,CNN COVID-19:Vaccination tracker 亦採用相同資料)
由Our World in Data統計可看出,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台灣的防疫表現,仍屬優異。與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日本、印度、南韓、新加坡等國相比,台灣每百萬人平均新增確診案例(7日移動平均數),僅0.92例,是10國當中最少,而名列第一的馬來西亞,則高達443.24例。
▲每百萬人新增確診案例(7日移動平均數)。
在每百萬人平均新增死亡案例(7日移動平均數)方面,台灣雖非10國當中最低,但也控制在0.1人的水準,低於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印度、菲律賓,以及越南等國。
▲每百萬人新增死亡案例(7日移動平均數)。
由統計結果亦可發現,相較於疫苗持有量較充足的日本、新加坡,其餘國家多半都有「僅接種1劑疫苗人口,比率高於完整接種2劑人口」的情形,顯示在疫苗數量有限的情況下,許多國家都採取讓多數國民先接種1劑的措施,待疫苗陸續到貨、數量足夠後,才能衝高接種2劑的人口比率。
▲亞洲國家疫苗接種率。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28日於「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中表示,過去1個半月以來,在全國民眾共同努力下,台灣疫情已受到控制,無論染疫或死亡人數,都有所減少。
各國疫苗施打率高低不一 強化NPI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陳秀熙指出,台灣疫苗接種率已超過27%、直逼30%,仍在穩定成長中,相信可對降低重症、死亡比率,帶來非常大的貢獻。
在陳秀熙對各國疫情的分類中,台灣和紐西蘭、波蘭等國,都有著「疫情低、死亡低、高NPI(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非藥物性介入措施」)、疫苗施打穩定成長」等特色;他認為,嚴格的NPI措施、穩定增加的疫苗接種率,是台灣、紐西蘭和波蘭,得以有效控制疫情的原因。
至於英國、美國等疫苗施打率較高的國家,雖然多數民眾都接種了2劑疫苗,卻因「覺得不再需要NPI」,導致疫情出現再起之勢。陳秀熙解釋,這些國家之所以選擇「和病毒共存」,主因在於,即使確診病例變多,但在疫苗施打率高的情況下,死亡率依舊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馬來西亞等國,不僅疫苗施打率低、確診多、死亡率高,NPI也低。陳秀熙強調,這類國家目前都急需醫療資源,「希望他們能在獲得醫療資源後,很快地控制疫情,因為這些國家的疫情,是決定下一波(疫情)流行,會不會持續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