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談及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死亡個案中,有20%的人「其實救得回來」,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挨轟,對忍痛簽下放棄急救的家屬、第一線的醫護是種重傷害。
對此,張上淳今(7)日在記者會中語塞哽咽致歉,表示「對前天報告死亡分析部分用詞不夠精確,可能造成誤解或傷害表達歉意。」
「近2成死亡個案簽署DNR、放棄心肺復甦,在裡面有20%的比例『其實救得回來』」,這段張上淳日前在記者會上說的話,讓他成為了社會砲轟的對象。
有醫師在臉書上曾對此事發文表示,對家屬來說,簽署DNR是多艱難又痛苦的決定,但張上淳無心的這段話,卻讓家屬心裡多少會內疚及自責,認為「家人的死,是自己錯誤的判斷所造成」;另外,對盡心盡力搶救患者的第一線人員也不公平,甚至可能會遭到外界「是不是搶救沒盡力」的質疑。
「首先我要對前天報告死亡病例分析的時候,用詞不夠精確,可能對任何人造成誤解或傷害表達歉意」張上淳今在記者會上致歉,他說到,那天報告中會提及DNR的狀況,起因是他在整理病例過程中,發現簽署DNR的人數偏高,讓他感到驚訝,因此才會想把數據統整出來讓國人知道。
張上淳接著表示,他自己心裡也思考著,當去年台灣病例人數較少時,醫護團隊也一個個努力的救治,許多都是在惡劣的情況下康復出院,因此對比現在這些病人,他認為或許一部份在適當的情況下,是有機會恢復健康的,才會說出那句在一定比例下「其實救得回來」。
「當然,醫療永遠有它的不確定性,即便插管也不見得能夠救治,而插管對病患、家屬也都是一種長時間的身心煎熬。」
張上淳坦言,自己也很清楚知道簽署DNR是一個很嚴謹的過程,通常醫護團隊與患者家屬在充分討論後,才會做出的決定「大家都應該予以尊重」,他哽咽致歉「前天的報告,我的用詞不恰當想說聲抱歉,絕對沒有要指責或傷害任何人的意思。」
張上淳感謝所有醫護團隊在疫情期間的辛勞,他回憶起台灣之前陷入SARS疫情時,自己當時也是第一線人員,深知醫療人員的辛苦與面對病患的心理壓力,還有染疫的病患與家人的身心煎熬。
張上淳強調,「所有的醫護團隊都是盡最大的努力,給予病人最好的醫療照顧,值得所有人給他們永遠的掌聲」,他衷心希望在醫護團隊與國人的努力下,能夠一起攜手度過這次疫情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