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持續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增加302名確診、331回歸校正,共計635例,本土感染累計突破4000人。
急遽增加的病人,考驗台灣醫護體系的韌性、更考驗過去一整年台灣防疫整備的工作。
然而,在病床滿載、救護車繞著雙北開卻找不到醫院可以收治的現況下,據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統計,今年2~5月護理人員已流失近800人。
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在「醫療同島」下,依照分區調度病房,試圖緩解病床不足、醫療量能緊繃的問題,成效仍有待檢視。
在此之前,本文帶讀者了解第一線醫護人員的現況。
缺乏安全工作環境 北市聯醫恐爆集體離職潮
北市聯醫醫護昨(25)日曝急診現況,急診爆量、病床滿、患者只能先躺走廊,工會曝中央匡列接觸者速度太慢、院內感染狀況不明,護理人員幾近崩潰。
有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的護理師向記者透露,「中央要我們分艙分流,病患爆滿、空間不足,還有空調沒有獨立的空間,若區域內有確診患者,就會區域感染,在裡面工作的醫護全部都可能受到感染,大家都很擔心」。
她坦言,為了家人安全,已萌生去意,只差還沒遞辭呈,「還有很多其他部門的同事也想一起走」。
北市聯醫工會秘書高若想直言,病患全爆在急診,高風險區的支援護理人力卻缺乏訓練就要上戰場。此外,醫院部分動線沒有設立「緩衝區」或有病房沒獨立空調,根本沒有分艙分流,風險很高。
收治患者量不均 教學醫院與市立醫院苦撐第一線
「N95口罩一天只發一個,外面套上外科口罩,隔離衣根本不足,病患源源不絕一直來,我們其實很害怕」。一名北部醫院的護理師激動地說。
「現在是區域醫院打頭陣,大醫院收的少,教學醫院與市立醫院公立系統收得多」。另有醫師直言,現今醫療量能非常不足,各醫院間的投入救護的工作量分配更是不均。
該名醫師更指出,市立系統的醫院在政令要求下要急診協助篩檢、但住院重症病患也沒減少,醫護人力就是這麼多,已經快要累垮、大家士氣都不好。
疫情爆發後,一週支援急診時間變成兩倍,一次12小時的值班,病人數由原本20人增加到100多人、暴增五倍,工作量實在吃不消,回家已經累趴,不知道可以撐多久。
台灣才三個月流失護理人員近800人 「缺裝備就上戰場,變相殺人」
事實上,這些聲音並非個案。
據台灣護理師醫療產業工會統計,2月部立桃園爆發院內感染事件之後,短短3個多月時間,台閩地區護理人員執登人數從2月179971人,至本月只剩下179176人,共減少795人;若以執業率來看,從2月59.70%減少到5月59.20%,減少0.5%。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陳玉鳳直言,工會成員轉述,部桃事件後醫院曾下封口令,裡面的動線根本沒有依照「分艙分流」執行,人力不足就要醫護支援,讓護理人員更加害怕。
醫院讓護理師暴露在高風險環境下救人,還有部分醫院確診病患與一般一醫護電梯沒分流、連口罩都限制數量,裝備不足就上戰場,根本是變相殺人,第一線醫護人心惶惶。
醫療產業工會問卷調查:防疫裝備是投入抗疫關鍵因素
事實上,護師工會早在去年疫情間就曾針對2471名護理人員做過問卷調查,並以此結果向政府請願。
結果顯示,疫情間影響護理人員支援檢疫或照顧確診病患意願的因素,最關鍵的就是「足夠適切的防疫裝備」占86%;
其次才是合理薪資占80.74%,第三名為「合理的人力與照顧負荷」,占79.52%;後依序為防疫津貼、合理工時、疫情間的隔離住所與教育訓練。
另外,在疫情間護理人員最擔憂的項目就是「家人」,最擔心沒有防護裝備傳染給家人,其次依序是,「疫情大爆發醫療崩潰」、「自己受到感染排名第三」、「擔心防疫裝備不足(口罩、隔離衣、面罩等」。
陳玉鳳呼籲,政府應正視護理人員需求改善工作條件,否則病患暴增、醫護人力卻一直流失,最終成抗疫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