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房產資訊玲瑯滿目,首購族的第一步要怎麼做?應該先依據家庭收入、存款和可貸款額度,計算出能買得起多少錢的房子。如果還是毫無頭緒,書中有提到「買房速算法」,記住「100、0.3982、0.8」這3個數字,就能快速評估你買得起多少錢的房子。
當你經過千辛萬苦的看房,終於選到理想的房子,那就要進入最重要的議價階段。書中提到,房子的開價是由屋主實拿金額、4%仲介費、概估土地增值稅及房地合一稅費作為底價,再加10%議價空間,因此,從了解議價資訊,能讓首購族可以精打細算的出價。
本書作者阿宅地產顧問(蕭大立)擁有20年房地產與金融業工作經驗,除了經手一般住宅,也包含百億元的商用不動產及偏遠的法拍山坡地,作者從多年前買房的增值獲利,讓他有勇氣在中年放棄銀行資深經理的身分以及優渥的待遇,裸辭以後開始了自媒體創業之路,更找回人生的自由。
首購族買房的第一步 我買得起多少錢的房子?
當你下定決心要買房,面對琳瑯滿目的房產資訊,可能會感到茫然而不知從何下手,腦中還會浮現許多的問題。而我的建議是,初次買房者的第一步,應從判斷買得起多少錢的房子開始!
你可以先依據家庭收入、存款和可貸款額度,計算出自己負擔得起多少錢的房子。以前述預算,綜合考慮工作地點、交通便利性、學區、生活機能等因素之後,選出理想的居住區域。
當你對買房的預算及區域有概念,設定好買房目標,就能有效率地進行後續的看房流程了。
能負擔的房價是多少?從3組關鍵數字「100、0.3982、0.8」找答案
2秒買房速算法:你能負擔的房屋總價為多少?現在網路資訊十分發達,如果想知道自己買得起多少錢的房子,已經有不少網站都有提供類似的查詢功能。
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更方便的「2秒買房速算法」。不管你在看屋現場,或是隨機在路邊看到有興趣的物件,只要心中記住這個速算公式,不需要連上特定網頁,隨時隨地都能讓你得到答案。
此速算法只要記住3個數字,就能快速評估你買得起多少錢的房子。不用多,記住這3個數字:「100、0.3982、0.8」。
接著,如果你每個月可負擔的房貸支出是4萬。你只要用4先「乘上」剛剛說的100再「除以」0.3982,就是你的「房貸總金額」,答案是1005萬。
再來,因為通常房貸是房價的8成,再把前面的數字「除以」0.8(以現在銀行貸款水位拉警報的狀況來看,我們也可以保守抓7成,用「除以0.7」來計算),最後的答案就出來了,你買得起的「房子總價」大約是1256萬(房貸抓7成的總價則是1436萬)。
▲買房學問大,從房貸、自備款中,看出能負擔的房屋總價是多少。(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買房公式也能算自備款 利率變動、貸款年限改變怎麼辦?
當然,買房除了貸款,你還必須要有「自備款」,只要用前面2個數字相減,「房子總價」扣掉「房貸總金額」就可得到答案了,「自備款」是251萬(房貸抓7成的自備款為431萬)。
是不是很簡單呢?綜合以上,我們將「2秒買房速算法」的公式整理如下:
買得起的房價=每月房貸支出×100÷0.3982房貸係數A÷0.8貸款成數B
然後解釋一下這3個數字的意義。為什麼是100跟0.3982呢?因為假如貸款100萬元,現行一般首購利率以2.56%計算(2024年12月),貸款年限30年,不考慮寬限期,本利平均攤還計算,每個月就付3982元。
換算以萬為單位,就是0.3982。公式將此稱為「房貸係數A」。而0.8的由來,前面有解釋過了,代表貸款成數,公式將此稱為「貸款成數B」。
那如果未來利率變動,或是貸款年限不一樣,速算法不就不能用了嗎?不會的,只要參考以下的附表,選擇當時相近並適合的「房貸係數A」即可。
例如,假設未來降息,房貸利率變為2.06%,查表可知「房貸係數A」將由0.3982調整為0.3726。而如果貸款不是8成而是7成,也只要將「貸款成數B」,由0.8調成0.7。只要依據未來的變動,微調各項係數,公式一樣可以適用喔。
買房議價是大學問 如何談判買到好價錢?
當你經歷了千辛萬苦的看房過程,選到中意的房子,接下來,終於要進入最重要的議價階段。
關於議價,通常一般人都有個迷思,以為買房議價的終極目標,是買到底價,也就是屋主願意售屋的最低價格。
大家往往認為,如果買房砍價能夠殺到底價,一毛錢不加,就等於買到了最便宜的價格,而在這場交易中,自己就是得利的那一方,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正確議價重點不在探底價,而是買到合理價。讓我們跳脫買方的角度,轉換一下立場,先來了解屋主委託房仲賣房時,底價設定的邏輯吧。
當屋主想賣房時,通常心中都有自己想實拿的金額。但房屋成交價,並不是全部進到屋主的口袋,還須扣除其他成本,例如仲介費、土地增值稅及房地合一稅費,也需考慮買方的議價空間。
什麼是底價、議價空間有多少?先了解物件開價
為了讓屋主能拿到預期想拿的數字,仲介公司銷售物件,是用屋主設定實拿金額為基準,加4%仲介費、概估土地增值稅及房地合一稅費作為底價,再考慮10%議價空間,就是大家看到的開價,可參考以下公式:
物件開價=(屋主實拿金額+4%仲介費+概估土地增值稅及房地合一稅費)底價+10%議價空間
你發現其中的蹊蹺了嗎?賣房底價,是用屋主想實拿的金額作基準,但這個數字與合理市場行情,很可能是兩回事。
當屋主在決定實拿金額時,一定會以鄰近最高價的實價登錄案件,作為賣房的目標價。至於最低能接受的金額,則不會低於當初自己買房的成本。
正確議價不是探底價 而是買到合理價
雖然這些最高價的實價登錄案件,可能社區條件更好、位於高樓層或有裝潢,其實和屋主房子的條件並不相同,但屋主不一定具備這樣的價格判斷能力,甚至單純只是因為貪心,認為別人能賣這麼高,自己一定也可以。
而仲介為了接案,即使屋主心中底價明顯偏高,仲介也可能接受,只要在委託銷售的過程中慢慢說服屋主,逐步下修底價就好。
當屋主期望底價高於市場行情,即使議價了半天,買到屋主底價也還是買貴。所以,正確議價的重點不在探底價,而是如何買到合理價。
作者簡介_阿宅地產顧問(蕭大立)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碩士、企管碩士。
經歷:日盛金控行政處資深專案經理、南山人壽房地產投資暨管理部專案副理、信義房屋鑑價部-估價師事務所主任幕僚、瑞普國際物業-估價師事務所估價師、臺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初級專員。
擁有20年房地產與金融業工作經驗,曾任職於銀行、壽險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估價師事務所,以及全房網策略總監。
經手過五花八門的不動產物件,除一般住宅,也包含百億元的商用不動產及偏遠的法拍山坡地,實務資歷豐富且完整。2023年轉往網路自媒體發展,擅長以淺顯易懂的圖文解說分享地產專業知識。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給首購族的聰明買房術:掌握「不買貴、安心住、賺增值」的關鍵,為你建立全方位的購屋計畫》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