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新北市三重區六張街一處名為「莘聖沐光居」的建案工地,6日因開挖地下室導致鄰近兩棟屋齡40年的房屋傾斜。市府工務局原先計畫拆除其中一棟(190號)的三樓及頂樓違建,以減輕建物負擔,不料另一棟(184號)卻於晚間8點45分突然倒塌。所幸住戶已提前撤離,並未造成人員傷亡。目前,市府已緊急安置受影響住戶,並將追究建商責任。
結構技師指出,三重原本地質就是沙土,地底不夠緊實,加上建商施工時,疑似鑽孔鑽歪了,雙重因素才會發生意外。確切的肇事原因仍有待鑑定釐清。
發生損鄰怎麼辦?該如何申請損害賠償?都更專家黃張維整理六都處理原則一次看。
2023 年9 月7 日,台北市大直區的基×案,因施工不善,造成鄰近7 棟住宅受損,甚至有一棟房屋直接陷入地底,5 樓變4 樓。此事件造成社會譁然,引起大眾對於建築物安全的諸多疑慮。
此次發生意外的工地,是一個海砂屋重建案。在2023 年3月時,就有鄰近住戶發現房子有問題,並向有關單位投訴;7 月時,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回函技師公會,鑑定結果無異常,不需列管;9 月1 日,建設公司收到儀大工程顧問公司的「數據異常」回報;9 月7 日,鄰房傾斜倒塌。而後經市政府判定,建設公司需擔負「損鄰」賠償責任。
為什麼土壤會液化?發生三要件
由於發生意外的工地位於基隆河截彎取直後的區域,大家首先注意到的是「土壤液化」問題。
台北在300 多年前是一個湖,除了靠近山邊的區域較會受到岩塊支撐,其它地方全都算是地質環境較鬆軟的區域。
曾參與紐約世貿大樓改建、補強工程的結構技師張盈智指出,土壤液化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就像水加溫到100 度以上會變成水蒸汽、低於零度以下就會會結冰。
土壤液化會有幾個要件:「第一是砂土,第二是地下水的水位要高,第三是受到的震動幅度要大,包括強度夠大的地震」,符合這三個條件,才會發生土壤液化的情形。
土壤液化會怎樣?
簡單來說,土壤液化就是砂、水混在一起,變成像泥漿一樣的液體,此時土壤失去支撐力,造成地層下陷、房屋倒塌或傾斜等災害;這在921 地震時就很明顯,有些房屋是因為老舊而崩塌,但很多是因為土壤液化造成的地基不穩而傾倒。不過,很少有像大直基×案一樣,建築物直接下陷的情形。
張盈智提供讀者們一些重要訊息:「首先是砂,緊密的砂及黏土層不會發生土壤液化的狀況,疏鬆砂才會,疏鬆砂會有孔隙讓水跑進來,造成像流砂一樣的液化現象;第二是水,地下水位只要在地表下20 公尺之內,就容易有土壤液化情形。」
對抗土壤液化的2種房屋設計
面對土壤液化,張盈智認為,其實大眾也無須過度緊張,就像台灣常常有地震,但我們不會因為地震就不蓋房、不買房,重點在於購買抗震的房屋;面對土壤液化也是一樣,如果我們知道這個區域屬於土壤液化區,就要選擇可以抗土壤液化的房屋。
對抗土壤液化一般有幾種設計,第一種是地基以下採用「基樁」,只要基樁打入岩盤,房屋就有足夠支撐力;即使打不到岩盤,只要基樁的尺寸、長度、數量足夠,在發生土壤液化時,基樁也能提供足夠的承載力,房屋不至於傾斜或下陷。
第二種就是「地質改良」,包括:置換土壤、灌漿、動力夯實等工法。
地下室3層以上,不用擔心土壤液化!屋齡超過30年老公寓、華廈要當心
但一般民眾可能對這些技術較不了解,也無法確認施工品質,所以張盈智表示,以雙北來看,只要地下室有3 層以上,那麼連續壁就會打到20 公尺以上,這樣的房屋就不會有土壤液化的問題。
如果是1990 年12 月29 日以前核定的老公寓、華廈、透天厝,由於基礎不夠深,那就要仔細考慮風險問題。
目前雙北的大部分區域,都已做過土壤液化的調查,如果建案位於地質較敏感的區域,依據規定,建方一定要做地質鑽探,甚至檢測地下水位等事前調查,依據建案區域的地質特性,去執行後續相關工程的設計與規劃。
除此之外,如果建案周邊有捷運等大眾運輸設施,施工單位對於工程安全的規範、要求就會更高。
只要事先做好地質調查、建築規劃、防災評估,並且確實依據設計要求,按圖、按步驟來施工,所有的建築物都可以是安全的。
哪些地方是土壤液化潛勢區?
如果讀者們想知道自己住家附近的土壤液化趨勢,都可上網至「經濟部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查詢。
但住家附近土地的土壤液化狀況,並非建物安全的關鍵因素,關鍵在於建物的結構、設計,是否足以對抗土壤液化。
經濟部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
發生損鄰怎麼辦?六都處理原則一次看
以上述「基×案」為例,經北市府調查,基×建設在施工過程中有疏失,必須承擔損鄰賠償責任,這也讓許多讀者對於工程安全產生疑慮。
而在建築的營建施工中,多少都會對環境造成一些影響,例如:開挖地基時,旁邊的土壤因解壓,可能會有一些流動或傾斜,此時數據管制就很重要,例如:實施者(建方)要在鄰居房屋的外牆上掛上傾斜儀,也要掛在自己工地的連續壁上,隨時觀測相關數據是否在安全範圍內。
基×案是相當嚴重的損鄰事件,事件發生後,台北市政府針對損鄰處理法令做了一些修改。
下表提供台北市建管處的表格,讀者們可依此了解目前六都對於損鄰的處理原則。
請特別注意損鄰事件的處理範圍:在台北市是開挖深度的3 倍,如果開挖深度是15 公尺,那就是工地周邊45 公尺範圍內;新北市的規定則是4 倍,也就是60 公尺。
六都損鄰處理法令差異及規則比較表(修法後)
台北市損鄰規則的六大新制
台北市的修正部分,主要是增加了「第三方公會會勘、複核、鑑定費用由實施者(建方)先支付」這三個原則,在此更進一步說明台北市損鄰規則的六大新制:
(一) 損鄰協調新增:都發局指派第三方專業公會代表,會同現場勘驗。
(二) 公安認定納入第三方專業公會覆核機制,安全認定從14 天縮短成3 天。
(三)施工損鄰責任認定增加:第三方專業公會覆核。
(四) 受損戶如果不服認定結果,可以要求第三方專業機構鑑定,相關費用由實施者(建方)先行墊付。
(五)上網公告因公安問題遭勒令停工的不良廠商。
(六) 地下室開挖階段,每月全面檢查;全市工地每季總體檢。
下圖的流程圖,能幫助讀者們更清楚地了解台北市的損鄰處理流程;而在台北市的受理機構,是都市發展局。
台北市的損鄰處理流程圖
修法方向:增加「第三方公會會勘、複核、鑑定費用由建方先支付」
新北市損鄰處理方式
新北市的損鄰處理方式與台北市有所不同,新北市的受理機構,則是工務局。
(1)發現房屋受損,向新北市工務局提出陳請。
(2) 工務局通知起造人、承造人、監造人做初步損鄰鑑定,並在10 日內出具初步安全鑑定書。
(3)工務局根據初步安全鑑定書判斷是否需要停工。
(4) 如果確定為損鄰事件,起造人、承造人應該主動與受
損戶協調修復賠償事宜,如果雙方在新北市工務局發函日後30 日內仍然無法達成賠償事宜的協議,雙方當事人得協商,另外委託具有公信力的鑑定單位來鑑定損鄰情形及安全性,並由起造人、承造人申請鑑定並通知工務局,委託費用則由受損戶先行支付。
再次提醒讀者們,如果你家附近有工地準備施工,而且你家位於「損鄰規則處理範圍」內,無論政府是否有強制規定,最好能要求施工單位做施工前鑑定報告;萬一以後房屋有所損傷,才會有所依據,也能減少鑑定時間,保障自己的權益。
作者簡介_黃張維
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後於1996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碩士及2018年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EMBA。
過去長期任職創投業,包括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旭邦創投等,創投生涯中曾瀕臨兩次的破產挑戰,卻成為後來起心動念創業重要的養分。2006年於台北成立耕薪建設/耕薪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專注經營「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的市場,現任公司董事長,帶領耕薪成為台北市精華地區都更推案最多的建設公司之一。2017年個人獲頒中華民國第40屆全國創業楷模獎。
16年前為改善因壓力導致身心的疾病,決定開始運動人生,熱愛馬拉松與鐵人三項等運動,不僅自己重拾健康,也透過運動建立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並為鼓勵周遭朋友運動,成立「耕跑團」平台,希望凝聚所有喜愛並追求健康的人,一起從運動中獲得滿滿的熱情與感動。2017年公司榮獲「運動企業認證標章」。
18年來,以「城市農夫」自許,承載著家的溫度,犛入這塊土地的情感與美好記憶,落實在每一座建築裡。秉持著「信任」與「共好」兩大關鍵態度,已完成數十個都市更新案;默默陪伴、用心聆聽、持續溝通住戶的多元需求,以多年累積的都更專業,分析現行法令規章,並從中探尋最佳解方,為住戶共創最大價值。並以都市更新、耕建築的美好,為永續經營的志業,攜手團隊一再以建築藝術衍進城市美學。曾著:《都更危老大解密 耕築共好家園》。
本文摘自今周刊《大都更時代攻略 耕築居安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