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北天空塔6年換3任董座,連銀行團都說搞不清楚「背後投資關係」…獨家起底香港神祕大股東

台北天空塔6年換3任董座,連銀行團都說搞不清楚「背後投資關係」…獨家起底香港神祕大股東

梁任瑋

房地產

攝影/ 吳東岳

1416-1417期

2024-02-05 09:21

00:00/00:00
x1

台北天空塔爆發掏空案,近日遭檢調搜索,據《今周刊》調查,為了爭奪台北天空塔主導權, 傳言碩河開發董事會早已起內訌,不斷上演鬥爭戲碼,內部股東矛盾也正式浮上枱面。

坐落台北信義計畫區中心的「台北天空塔The Sky Taipei」,日前因涉嫌掏空疑雲,遭檢調搜索調查,成為近期金融圈與房地產業者間熱議話題。有人說這是兩派人馬為搶經營權而相互放話,但若抽絲剝繭背後複雜的股權結構,可發現各方皆有不同盤算。

 

這棟原址為中國信託金控舊總部的基地,2015年由私募基金子樂開發、大陸建設合資的碩河開發買下後,預計投資3百億元,規畫引進國際五星級飯店品牌柏悅(Park Hyatt)與安達仕(Andaz)進駐,要打造台北市最貴飯店地標,一度成市場矚目焦點。然歷經近九年開發,卻只見工程進度延宕落後,原本預定2020年完工開幕的時程早已跳票。

 

據《今周刊》調查,台北天空塔股東身分很神祕,光是境外控股公司就有四層之多,過去常代表碩河發言的詹偉立只是基金管理人,台北天空塔幕後大股東其實是香港《東方日報》家族成員馬廷海、南豐集團陳家,至於大陸建設僅占10%。

 

不過,從碩河近3年頻繁地股東異動,似乎可推敲出內部股東之間早已缺乏共識,對於投資方向產生歧異。

 

台北天空塔

(攝影/吳東岳)

 

章經鑫

▲投資台北天空塔(上圖)的碩河開發,近年董事長幾經更迭,目前由私募基金圈出身的章經鑫(下圖)當家。

 

馬廷海接董座  經營權生變

 

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登記,2017年時,一手主導台北天空塔的「外資私募基金金童」詹偉立,為碩河董座;但2020年12月開始,先是元大銀行前執行副總經理邱冠勳加入碩河董事會,2021年3月,馬廷海的名字也出現在董事名單上,幾個月後,詹偉立就卸任碩河董事長職務,並由馬廷海接下董座,碩河的經營權似乎在此時已產生變化。

 

事實上,碩河董事會成員不得不提的人物是馬廷海。對香港投資圈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出身香港《東方日報》家族的馬廷海背後勢力相當龐大。

 

在香港,他是香港鵬榮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總裁;在台灣,他則透過鵬榮集團投資成立新朗興業,在2011年取得台中七期重劃區原本租給Lexus車廠的土地,之後與富邦建設合資規畫推出豪宅「白朗峰」,後來在2020年與富邦建設拆夥,更名為「新朗日匯」, 該案目前還在銷售中,顯見馬廷海對台灣房地產投資並不陌生。

 

據了解,馬廷海在台北天空塔興建初期扮演主導角色,不少參與本案的相關人士都接觸過他。他也曾在媒體買下廣告,行銷「港資新朗集團在台打造地標性建築的盤算」品牌形象,內文提及「香港新朗集團大手筆在台北、台中兩地共投資超過5百億元,打造兩大城市地標性建築『Taipei Sky Tower』台北新天空塔及台中市七期重劃區正中心新朗日匯高級住宅」,但弔詭的是,從香港公司名錄網站可發現,鵬榮集團已在2023年6月16日註銷,「公司現狀為:已告解散。」

 

時間倒回到2023年2月,曾任美國私募基金銀湖資本(Silver Lake)董事章經鑫,已悄悄取代馬廷海,擔任碩河董事長,背後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從董事成員更迭頻繁來看,公司內部治理恐怕不無紛亂,甚至連銀行團也私下說,搞不清楚台北天空塔背後股東層層的投資關係。

 

台北天空塔大事紀

 

產權若質押外部  不合常理

 

對此,碩河指出,碩河目前由董事長章經鑫維持日常營運,持有並保管公司大小印鑑,並有經濟部商業司登記在案,馬廷海假借盧森堡商Luxe Opus公司名義,解任相關董事並召開董事會,都是違法。

 

碩河強調,該公司上層控股公司Green Heaven在2021年間發行予 Lion Best Global公司認購的A類特別股,經審查發現是未經董事會、股東會決議通過及未取得相關股東同意的行為,該特別股的發行應屬違法無效。

 

據《今周刊》調查,去年5月,為了證明新經營團隊接管台北天空塔,章經鑫就以碩河代表人身分發函給往來廠商,直指碩河已與張良吉、馬廷海等共十餘人結束委任關係,廠商若與他們有往來,相關風險應自行負責。這也呼應自從去年5月管理團隊大改組後,各種問題就開始浮上枱面,包括工程延宕、台北天空塔整個案子開出天價要賣等傳言,甚囂塵上。

 

銀行業者分析,這個案子有一些先天問題,因整棟規畫商用不動產,無法像住宅案可在興建期間預售,因此本案飯店、商場完工開幕前是不會有現金流,雖然已向銀行貸款大筆工程款,但後期又遇到疫情衝擊原物料成本大漲,疑似台灣聯貸部分已不足以完成工程,因此才會引進新金主,沒想到董事會卻起內訌,更重要的是,「雖然碩河是在台灣成立的僑外資公司,但最大的股東都在境外,一旦上層公司將股權質押給其他投資人,台灣投審會是很難實質掌控,這也是審查的漏洞。」

 

目前同時擔任總承包商與工程管理的大陸工程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台北天空塔所在的A7基地未停工,但近日爆發碩河內部股東糾紛,使得銀行聯貸撥款進度也被暫緩,承包商因為貨款延遲,進度都放慢了,「的確在營造的部分,進度與付款是慢了,看來離原本預計的完工進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於碩河的爭議,後續地標會否恐成「爛尾樓」?欣陸投控僅表示,大陸工程目前都如期施工中,也有持續收到工程款項。至於大陸建設也表示,將依法配合司法偵辦。

兩隻小金雞怎誕生? 轉型起步是找出「直客」

 

緯穎從緯創眼花撩亂的轉投資事業內脫穎而出,主要是受惠於雲端服務商機崛起,經營資料中心有成,業務大爆發;緯軟創業團隊,成員多來自資策會與IBM,二○○○年時緯創才參與投資並重組經營團隊。兩隻金碧輝煌的小金雞一個從內部衍生,一個來自外部投資,成為緯創眾多轉投資中,率先浮上枱面的企業。

 

其中,規模與成長都很驚人的緯穎,更獲市場重視。今年前七個月,緯穎營收已達九八一億元,接近千億元規模,光是今年上半年就賺了近兩個資本額,能有如此亮麗的表現,主要來自於過去需要轉一手的客戶紛紛變成「直客」,譬如臉書、微軟等大廠,過去向惠普、戴爾買伺服器,但如今直接跳過品牌商,向製造廠緯創下單。這樣一來,緯穎做的是「客戶的客戶的生意」,難免衝擊到現有緯創客戶的利益,六年前,緯創決定將緯穎切割成為獨立公司。

 

「切割公司」這件事,對林憲銘來說,不僅經驗豐富,甚至可以說就是他四十年職場生涯中曾經面對的最大試鍊。二○○一年,宏碁品牌本業發展不順,轉投資又狀況連連,宏碁董事長施振榮決定展開世紀分割案,將原本由總經理林憲銘負責的品牌與製造一分為二,品牌歸宏碁王振堂主導,至於製造代工則歸緯創,由林憲銘負責。

 

宏碁神切割 兄弟明算帳 他壓力大到牙齒掉光

 

當時林憲銘壓力很大,因為分家後,宏碁親兄弟明算帳,開始大量分散訂單到其他公司,緯創未必分得到好處,必須想辦法尋找新客戶,才能填補空下來的產能。

 

有一次,林憲銘國中同學、蔚華科技及金麗科技前董事長陳有諒想約吃飯,結果林憲銘說他沒辦法去。「我的牙齒有問題,現在只能吃稀飯。」原來林憲銘為了事業,拚到身體出狀況,連牙齒都掉光了。

 

當時,林憲銘為了拉攏美國客戶,每個月至少飛美國一趟,每次都在周末搭晚班飛機,凌晨到美國,緊接著開始整天與客戶、員工開會的行程;開完後,他再搭晚班飛機回台灣,清晨回到台灣直接進公司上班;換言之,等於有三、四個晚上都無法在床上睡覺。這種拚搏的日子整整持續一年多,林憲銘身體承受不了,狀況百出,最嚴重的是,整排牙床、牙齒都壞掉,全部換上假牙,至今十多年來,他還要不時回診所補牙與保養。

 

不過,林憲銘的努力有了回報,緯創總算安度難關,一路披荊斬棘,如今已然茁壯成為年營收超過八千億元的大集團。十幾年來,當年分家後的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已經鞠躬下台,更早獨立出去的明基、友達董事長李焜耀,也因健康逐漸淡出;當年施振榮手下三名大將,只剩林憲銘仍然活躍,而且到現在,仍和施振榮保持良好互動,每年過年都到施振榮家裡拜年。

 

其實,個人電腦早在十多年前就走向成熟,但是要如何轉型,讓大船轉彎,是每一家電子大廠的必修課。林憲銘自己也很清楚,在內部不斷對主管強調:「投資未來一定是必要的,不冒險才是企業經營最大的風險。」這個觀念深植林憲銘心中,源自於施振榮不斷地耳提面命,尤其眼見宏碁發展過程中,幾番劇烈的浮沉歷歷在目,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宏碁在二○一一年解除執行長蘭奇職務,一三年王振堂請辭,引發經營團隊大改組,施振榮回憶,那時最令人不滿意的,是宏碁在個人電腦業務很好時,沒有把賺的錢留下來做長期投資,當個人電腦榮景不再,也已無力再投資新事業。「當時宏碁將獲利都分紅給主管和員工,犧牲公司必要的轉型,直到今天,宏碁都還在承擔當時的後果。」施振榮說。

 

各產業連結 押寶分散風險 新事業還需時間等待

 

看著兄弟登山所遭遇的困境,帶著緯創轉型的林憲銘自然是點滴在心頭,他透過轉投資,建立與各種產業的臍帶連結,分散押寶風險;除了往液晶電視、智慧手機等擴展,轉投資領域還觸及數位學習、資源回收及智慧醫院等新市場,轉投資公司更超過二百家。

 

與林憲銘共事三十多年的緯創稽核長林銘瑤說,所有新事業都需要時間。「大家看到斠面上的公司,但很多新事業都還在燒錢!」對林憲銘而言,小金雞固然閃耀,但諸多仍處於摸索學習的轉投資事業,才是他念茲在茲的。

 

林憲銘一直是個沉得住氣、能夠忍耐到最後的人。○九年,緯創經過多年沉潛,獲利開始出現明顯成長時,他曾對員工說過一段自己的心情:「或許,光明總是比你想像來得慢。但是,施先生(施振榮)給我的啟示,就是要比氣長,要忍才會贏!」他就好像是日本知名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夜鶯不啼,他便耐心地等到牠啼。

 

林憲銘不僅有德川家康般的耐性,緯創龐雜的轉投資,當然需要時間來換取績效,只是隨著緯創規模擴大後,內部管理更加複雜,林憲銘除了投注強大的耐力,更需要果敢決斷的能力。

 

今年三月,緯創內部發生重大違規事件,承接蘋果訂單的部門,發生資料與數據不確實的情況。事件一發生後,緯創立即停工調查,結果確實有主管錯用資料,林憲銘立即果斷地請八位相關人員離職,其中還包括廠長級主管。拜此明快地完成調查與處置,蘋果沒有再嚴厲追究。

 

一位和林憲銘共事多年的員工說,泛宏碁集團那麼多高階主管,林憲銘是少數沒有負評的人,而且他不只與高階主管來往,對基層員工也很關心,很捨得給員工薪水與紅利。「他有親和力,是比較真心對待員工的那種主管。」

 

林憲銘從小在台南長大,父親在亞洲航空公司工作,收入不錯,但祖父幫人家作保,遭人追債,導致家道中落,林憲銘很早就一肩扛起家中經濟重擔,儘管如此,他對錢財卻看得很開。

 

二○○四年緯創出現虧損時,他對員工說,公司不賺錢,他就不領薪水,結果整整一年不支薪,直到公司賺錢;他與從事教職的太太一直都是捐錢大戶,對許多慈善機構很大方,有一年,林憲銘太太在尾牙就提及,她已經把老公前一年的薪水和紅利都捐出去了,讓員工相當佩服。

 

林憲銘夫妻不僅自己捐錢做公益,緯創也成立人文基金會,每年從盈餘提撥一%到一.二五%,約四千餘萬元,作為基金會的經費。但是,近幾年緯創獲利不穩定,基金會經費不足時,全都是林憲銘自掏腰包補齊;例如一五年緯創稅後純益僅一三·三億元,照規定,提撥僅一千多萬元,不足的二千多萬元,林憲銘就全部認下來。

 

與林憲銘是國中同學、又曾為宏碁同事的陳有諒,覺得林憲銘有台南子弟勤勉苦幹的精神,這是企業要經營成功的基本條件。今年六月,林憲銘邀請他擔任獨董,從不同領域給予公司經營上的意見,原本已退居二線的陳有諒,看到老同學還在努力打拼,直呼不容易,認真帶著一堆資料回去研究。「緯創是很大的集團,營業額八千億元、轉投資兩百多家公司。我得花一些時間,才能把公司搞清楚啊!」

 

林憲銘圓滿交棒黃柏漙 傳承進行式 眾人關注

 

看著緯創這幾年的表現,施振榮除了直誇林憲銘做得很好,也提到宏碁當年分家時,很多人才分到緯創。「宏碁的DNA,在緯創是最深厚的;反觀宏碁的文化,則被蘭奇淡化掉了,現在需要一點一滴再重建起來。」

 

不過,施振榮也強調,宏碁如今已是第三代的陳俊聖當CEO、佳世達的陳其宏也是第三代,泛宏碁的傳承是現在進行式;今年施振榮辭去緯創董事,而六十六歲的林憲銘也把緯創CEO交給黃柏漙,專任董事長。「交棒是企業必走的路,面對產業變革的轉折點,交棒傳承是一定要的。」台灣科技業的傳承風起雲湧,緯創能不能走出更好的未來,想必科技圈都在看。

 

林憲銘

六十六歲的林憲銘已將緯創CEO位置交給總經理黃柏漙(左)。

 

緯創

▲點圖放大

 

林憲銘

出生:1952年

現職:緯創、緯穎、緯軟等公司董事長

經歷:宏碁電腦總經理、宏碁資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學歷: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學系

延伸閱讀
台北天空塔開發商爆掏空,176億聯貸案這6家銀行都參加!金管會:是否違約兆豐銀將開會檢視
台北天空塔開發商爆掏空,176億聯貸案這6家銀行都參加!金管會:是否違約兆豐銀將開會檢視

2024-01-31

信義區第二高「台北天空塔」會變爛尾樓?開發商副董被爆掏空10億限制出境,銀行團、碩河回應了
信義區第二高「台北天空塔」會變爛尾樓?開發商副董被爆掏空10億限制出境,銀行團、碩河回應了

2024-01-30

北市熱區爆2大爛尾樓!「預售屋完銷蓋不下去」…專家警告:這3種建案要小心,出事機率超高
北市熱區爆2大爛尾樓!「預售屋完銷蓋不下去」…專家警告:這3種建案要小心,出事機率超高

2023-08-01

中國爛尾樓持續發酵、大環境影響 台灣房市未來恐遇「泡沫化」? 鄭欽天:穩定需求可支撐房市穩定
中國爛尾樓持續發酵、大環境影響 台灣房市未來恐遇「泡沫化」? 鄭欽天:穩定需求可支撐房市穩定

2022-08-08

爛尾樓事件引爆中國停貸風暴!房市利空出盡?一表整理:10檔持有中國房地產的基金和ETF
爛尾樓事件引爆中國停貸風暴!房市利空出盡?一表整理:10檔持有中國房地產的基金和ETF

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