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自2014年地方政府開始推動、2018年中央政府加入興辦以來,目前佔全國住宅總量僅0.22%,多數有需求的民眾仍然無社宅可住。民團呼籲,2024總統大選在即,總統候選人及所屬政黨應該停止政治口水,提出具體的社宅政策。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勵馨基金會、芒草心慈善協會等13個民間團體今日(8/24)召開記者會,公布下一階段社宅推動的6大政策訴求,以及「2024總統大選社會住宅白皮書」,盤點台灣社宅發展迄今的概況、困境與挑戰,並向總統候選人提出社宅政策的主張建議。
民團提出的6大訴求包括:建立社宅多元興辦模式、增闢財源以落實可負擔租金、整合一市兩制差異、推動社宅居住福利計畫、社宅入住採輪候制,並通盤檢討包租代管機制,希望能加快社宅興建速度、調整租金制度,並提升社宅對弱勢住戶的服務。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研究員廖廷輝表示,社宅目前的興建速度遠遠不及民間需求。事實上,政府除了公有土地外,也可以活化少子化趨勢下的閒置校地,抑或閒置的公有房舍。他建議政府建立多元的興辦模式,鼓勵民間團體一起投入興辦社宅,達到民眾所需的數量。
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李盈姿指出,在社宅的財務管理上應增闢財源,建立永續的財務機制,並以「收入分級」做為社宅租金計價原則,建議社宅租金不應超過住戶實際收入的30%。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曹儉表示,未來中央政府興辦社宅後將出現「一市兩制」問題,地方、中央的社宅制度與租金不同,建議短期上須整合雙方差異,中長期應回歸地方為主、中央為輔的運作方式。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秘書長孫一信表示,社宅目前在居住福利面投入不足,建議國家住都中心應配合導入社福對接業務,讓社宅的弱勢戶真正接觸到社福資源。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則建議,現在社宅採「抽籤制」,常導致多數有需求的民眾「看得到吃不到」,建議導入國際普遍採行的「輪候制」,讓居住資源的分配更具正當性。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建議,現行「包租代管」混合了租屋市場透明化與扶助弱勢兩個目標,政府為了衝量顧此失彼,建議「包租」與「代管」兩機制應該分流,前者回歸「協助弱勢居住」的目標,後者逐步轉軌至租金補貼。
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直言,現在「社會住宅」常被總統候選人及其政黨互相攻訐的標的。媒體上常看到有政治人物指控敵對陣營任內興建社宅的數量不足,但事實上,社宅政策必須長期推動,不是在一任首長任內就可以完成,當「社宅」議題淪為政治口水,未見具體政策的討論,對社宅政策推動不健康。
彭揚凱強調,目前中央、地方政府都有興建社宅,總統候選人應該盤點社宅政策的執行成果,提出更好的政策。
彭揚凱最後表示,民團在今日的記者會後將代表全台的無殼蝸牛,陸續拜會藍、綠、白三組總統候選人,詢問他們對社宅政策的規劃,以及如何回應民團訴求,並預計在今年世界人居日(10月2日)公布三位參選人的完整拜訪結果並進行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