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減少還有高齡化問題,人口紅利成為各都主要課題。台北市民政局統計,近5年台北市人口減少約18萬人,12個行政區的人口數量全數下滑。其中,士林、大安人口減少約2.1萬人較多。
然而《住展雜誌》統計,近5年北市各區新建案房價都上漲,南港新建案平均單價上漲29.3萬元,顯示北市房價未因人口負成長而下跌。
另外根據內政部資料,近10年六都人口數及平均房價變化,台南市及高雄市人口分別減少1.4%、1.6%,房價卻大漲69.7%、50.7%,人口及房價反向成長。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分析,台南市及高雄市受科技園區議題及疫情資金潮帶動,加上房價基期低,故人口尚未大量隨科技業南漂,房價卻率先反應。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人口因素對北市新建案房價的影響程度不明顯,主因是北市作為首都,買盤除首購、換屋等自住客外,投資、置產客比例也不低。
對於有能力在北市購屋的民眾而言,比起少子化,全球政經局勢發展及國內政策變革如央行升息、《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重大建設計畫等,對購屋決策的影響更直接且明顯。
新建案上漲 信義區漲最少
台北市民政局統計顯示,近5年北市各行政區人口皆下滑,且10個行政區的人口減少1萬人以上,唯二流失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行政區,分別是各擁有東區、西區門戶計畫加持的南港及大同。不過,兩區流失人口較少主因是人口基數較低。
房價方面,根據《住展雜誌》統計,2018年4月至2023年4月,北市12個行政區中,中山、北投、大同、大安、士林、南港共6個行政區,新建案單價上漲超過20萬元,文山、萬華、內湖、松山、中正等5個行政區單價上漲10萬元以上。
信義區因老屋重建腳步較慢、新建案供給零星,以及部分在售建案位於吳興街等相對低價路段,近5年新建案每坪行情僅增長2.8萬元,遠遠落後鄰近的大安、松山。
成采錡表示,近年影響北市房價的關鍵,受到都更、危老重建推動和區域發展題材刺激,人口增減非主要因素。
對於民眾常認為人口減少將降低住宅需求,讓北市房價容易下跌。她強調,現實是少子化加劇營建業缺工問題,業者將增長的人力成本反映在房價上,是當前新建案房價繼續微幅攀升的原因之一。
桃園人口成長 台中房價漲最多
住商則分析六都10年來人口數量及房價變化。在人口部分,六都各有增減,台北市減幅7%是六都減少最多者,桃園市人口正成長12.3%,漲幅遙遙領先其他五都;台中市房價成長最多,漲幅73.7%,平均29萬元;桃園、台中、台南及高雄房價從1字頭晉升至2字頭,雙北因房價價格本就高,漲幅不如中南部。
郎美囡指出,桃園市多年來航空城計畫及工業區、科技園區吸引企業進駐並增加就業人口,並具有社會福利誘因,成功吸引來自其他縣市的輕移民,人口大幅成長推動房價上揚,房價漲幅雖非最高,但表現穩健。
台中市幾乎每個重劃區都有重點話題,從交通建設、園區發展到購物中心,加上地理位置居中,南來北往便利,公司企業設點不少選擇台中,住宅推案量大,買方也相當買單,一路推升價格走揚。
自用為王 長期持有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去年房市出現變化,稅制改革及平均地權條例修改驅動住宅市場轉向自用為王,各地交易結構必然變化,對於資產配置計畫的購屋人來說,應回歸購屋基本面並長期持有,選擇人口移入與就業機會落實的區域,不盲從話題熱度,避免買到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