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色經濟風潮引領下,約莫是從二十世紀末段開始,全球各式各樣的綠建築指標、評估系統就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這些過往未受國內普遍關注的指標,近年忽然成為攸關企業減碳成績的重要關鍵;但,一堆英文字母縮寫的指標名稱背後,各自究竟代表了什麼意義?
首先,說到具全球代表性的綠建築評估系統,LEED可謂最知名的系統之一。LEED是「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縮寫,中譯為「能源與環境先導設計」。它是由美國綠色建築協會於一九九八年設立,於二○○三正式推行,迄今已認證逾一萬五千名建築業成員。
該評估標準中,主要評分項目有位置與交通、永續性建址、用水效率、能源和大氣、材料和資源、室內環境品質、革新和設計過程及區域優先性八項。
目前位於台北市的蘋果南山辦公室,就有LEED黃金級認證;Google位於台北一○一的總部辦公室,更已獲白金級認證;玉山銀行位於台北的第二總部大樓,也於去年成功取得LEED黃金級認證。
雙認證綠建築正夯!
高雄HH大樓、台積電南科廠出列
「WELL認證」在全球綠建築指標的地位也不容小覷。「WELL」一詞原意是「健康」、「舒暢」,對於這項指標,中文一般稱作「WELL健康建築認證」,由美國公益性企業國際WELL建築研究院營運中,迄今已有六十八個國家註冊,認證件數達九八三三件。
WELL主要評估項目分別是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等十項,其餘尚有一○二項指標,高雄HH大樓於一八年取得該認證,是台灣首例通過WELL審查的綠建築;另外,該建築也於一五年取得LEED黃金級認證,堪稱是台灣首屈一指的雙認證綠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