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8年《今周刊》第一次把ESG作為封面故事的報導題材,連續數年,我們持續追蹤這個永續投資浪潮的新發展;如今我們發現,ESG的火力範圍已不再僅限於金融資產層面,悄悄地,也蔓延到另一個重要資產類型——房地產。
某種程度來說,甚至,房地產已經成為ESG的新戰場,過往金融市場、上市櫃企業經歷過的永續浪潮洗禮,現在,彷彿正在房地產市場重新上演。
記得嗎?多年前台灣開始感受到ESG的威力,是從外資法人將部分上市公司列為黑名單開始;現在,A級商辦的外商貴客們開始喊出「不是綠建築不租」,畢竟,建築物是占比高達4成的排碳來源,外商企業要為自己的ESG加分,從建築物下手事半功倍。
記得嗎?政策引導與金融產業的力量,是鼓動ESG加速進展的重要火力;去年第四季,金管會等部會推出「永續經濟活動指引」,其中相當比率是對準建築業而來,並且鼓勵金融業者依據這份指引進行投融資。
記得嗎?隨著ESG火熱發展,各式各樣的永續投資指標準則也陸續出現;而國內外的各項綠建築指標雖然行之有年,但近來卻有更多的「陌生老指標」重獲注意,已拿下兩個綠建築重要認證的台北一○一,正在力拚一個叫作「WELL」的「新」認證,這回,重點不只是減碳的環境面,更偏向ESG當中的S。
再來,名為「GRESB」的指標也忽然火紅,它的參與者更多是來自投資機構,目的是檢視建築物的ESG全面表現,作為法人對不動產的投資依據。
就這樣,房地產已成ESG的新戰場,對台灣來說,商辦零碳戰只是大浪席捲的初階段……,如果懷疑,請重溫ESG在金融市場的風起雲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