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強烈的賺錢慾望害他慘賠330萬!朋友燒錢開餐廳給我的股市投資啟示:有時候休息反而是賺錢之道

強烈的賺錢慾望害他慘賠330萬!朋友燒錢開餐廳給我的股市投資啟示:有時候休息反而是賺錢之道
圖片僅示意

我有個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做生意的朋友,在某家公司工作一年後,自己開了連鎖餐廳,但一年後就倒閉了,他在同一個地方再開了一家餐廳繼續做生意。據說,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由於經濟不景氣,人事成本早已難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已經到了只剩蒼蠅光顧的地步,現在雖然正逐漸恢復,但情況依然非常不好。

 

這位朋友想開連鎖餐廳時,周圍的朋友大部分都勸阻他,尤其我還曾連續好幾天勸他說:「生活中只花生活費的話,休息反而是賺錢之道。」他還曾經因為這件事,對我有點不能諒解。最後除了精神上的痛苦以外,包含裝潢、人事費用、再加上其他費用等,共賠了 1 .5 億韓元(編按:約新台幣330萬元)左右,不得不放棄經營。

 

事實上最讓人惋惜的是「沒有經驗卻一口氣就投入大筆資金」,因為賺錢的慾望太強烈,對家庭的責任感也很重,反而適得其反。他自己也知道創業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但最後還是做出了這樣的選擇。「看情況,等待時機」並不如說的容易,這個朋友最終落得這樣的結果,就像是沒努力過,也沒有責任感一樣。因此在許多情況中,我們都需要花時間慎重做決定,若你只注重慾望,匆忙決定的話,就會像我這位朋友一樣。

 

這條路看似慢,卻是捷徑

 

股票投資也一樣,要盡可能等到好的情況到來,不管是要等待一天、兩天還是更久。我們的內心中總是會存有「想先買點什麼」的念頭,不知為何就會認為「不持有股票不行」、「必須做點什麼才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不是合適買點,也常會莫名買進某檔股票。說實話,那還不如什麼都不要做,情況反而會比較好。

 

對有投資經驗的人來說,這是很常見的情況,而且投資經驗越多,就越能同意這句話,雖然這種自討苦吃的錯誤買進經驗能夠讓你有所省悟,不過可以的話,還是希望你能盡量避開這種痛苦經驗。股票需要以準備 2∼3 年左右的心態來打下基礎,就像學生時代在準備大學入學考試一樣,需要一段累積知識的過程。投資不可缺的兩種資源,就是錢和時間。

 

我想先問問你們,在進行真正的投資以前,就直接使用珍貴的金錢來進行測試,這是聰明的作法嗎?或者一直用小額練習,不期望報酬,只求累積經驗,直到熟練為止,才是明智之舉?大家認為的標準答案,我認為必須符合現實,才是真正的正確答案。

 

在累積經驗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很多時間,我認為在這段時間裡應該盡量節省資源,直到熟悉投資後,再投入真正的資金。你應該先打造出一套明智且有效的方法,再完整應用在股票投資中。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輕率進行投資,或許能讓你現在馬上就有渴望的幾萬、幾十萬韓元進帳,讓你暫時增加一點生活費收入,但這種欠缺真正實力、光靠運氣的獲利,只會是一場短暫出現的幻影,未來必定會從你口袋中奪走更多錢。

 

如果在實力還遠遠不夠的時候,就因為貪慾沖天,而無法用客觀的角度冷靜看待自己,這時即使有人詳細剖析股票投資真實狀況,也無法說服你的心。這些話對沒有經驗的股市新手們來說,可能也很難完全認同。但是實際進入股市後,就會透過一次次的經驗,逐漸領悟我現在所說的話,以及我所要傳達給你的訊息,但到那一天早已為時已晚,因為損失的錢也回不來了。

 

以上這些言論其實都是老生常談,但老手們越是苦口婆心建議的話語,你越需要傾聽,因為如果沒有經過反覆測試,那麼就會只有一顆急迫的心。買賣股票如果很簡單,那麼在新手時期一虧損就跑向銀行的我,老早在 10 年前就成為大財閥了。就是因為帶著那種急躁的心,才會經歷那失去的 10 年,我希望各位不要經歷類似的遭遇。

 

「現在回頭一看,既鬱悶又緩慢的道路,卻是最快的捷徑」。我希望大家能把我的真誠告白銘記在心,這是我歷經滄桑後的真心話,還有對大家的真誠心意,因為不是誰都能掏心掏肺的說這些,請你一定要銘記在心,千萬不要等到受到重擊後才省悟,現在就是改變的最好時機。

 

大多數投資者都不喜歡漸進的緩慢之道,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想尋找簡單的捷徑,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真理,那就是世上沒有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好東西這麼好的事。就像窒息前不會知道空氣的重要性一樣,在你兜兜轉轉找尋捷徑的過程中,也不會意識到浪費了許多寶貴時間,因為你很難認知到最快的路,事實上就是土法煉鋼的老方法。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全球央行年會中表示,今年年底前會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但並不會急於升息。政策基調確認後,抹除了不確定性對資本市場的干擾,資金行情再度推升那斯達克指數、標普五百指數分別上漲二.四%、一.二%,續創歷史新高;同期間,台股上漲一.八%,且自八月二十日低點以來,僅六個交易日反彈超過千點,震盪幅度甚巨。當資金源頭美國聯準會面對疫情對經濟衝擊的變化,採取「摸著石頭過河」的政策制定方式,全球充沛的資金也僅能加快腳步跟緊、注意動態,使資本市場呈現出一次又一次快速地再平衡。

 

從台灣經濟活動來看,二○年因疫情控制得宜,產業供應鏈相對穩定,外銷訂單年增率從三月就開始轉正成長,九月外銷訂單總額突破五○○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加上中、美、歐帶動商品的報復性消費潮,二一年台股上市、上櫃公司上半年營收分別成長二三.七%、二○.二%,稅前淨利則分別成長一二五.五%、五○.五%,是一一年來新高,表現亮麗。但今年七月,全球前兩大市場美國、中國的零售銷售首見轉弱,月減一.一%、六.九%,商品銷售帶動經濟復甦的續航力,是影響台灣出口導向經濟的關鍵,投資人應密切關注。

 

回到台股,成交量從七月均量五五六○億元遽減至八月三六四六億元,當沖比率也從七月高點五○.七%,降至八月三十一日的三七.四%,反映出投資人居高思危、轉趨謹慎的態度。金融市場熱情過後,均有回歸均值的特性,在這場全球湧起參與的股市狂潮中,投資人更應審視自己是否持續保持理性。

 

本文由工作夥伴原杰(一九九○年~,波士頓大學財金所)、鄧謦瀚(一九八八年~,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葉政毅(一九八九年~,台科大電子工程所)共同撰述,同時提出PMOLED廠智晶光電,與讀者共勉。

 

智晶光電(五二四五),二○○五年成立,股本四.五○億元,是台灣唯一生產PMOLED的廠商。創辦人兼董事長王鴻鈞從代理商做起,是全球征戰策略的擘畫者;搭配總經理李湘耘、副總經理林國輝,周延分工合作,逐步打下國際市場,王董事長引領團隊的產業攻略,逐漸在PMOLED市場中崛起。

 

智晶光電優勢有三:

 

一、整合上游關鍵材料:智晶光電在玻璃基板採用與國內廠商共同開發PMOLED適用之玻璃,不但能降低成本,也減少競爭對手取得原料的機會,因而拉大差距。

 

二、先行者優勢:智晶光電深耕PMOLED市場十餘年,全球市占率名列前茅,又取得國際大廠Panasonic專利授權,知名度與品質都吸引更多客戶上門。

 

三、少量多樣客製化服務:王董事長由代理商起家,對顧客需求與售後服務相對重視,再加上整合上游關鍵材料,智晶光電不管是開模報價或生產速度都優於同業,從過去歐美穿戴式裝置,到現在各種工業應用,包含狙擊鏡、車載顯示屏等利基型市場,均占有一席之地。

 

PMOLED的成長動力,在「體積較小、對演算功能要求不大的基礎裝置」之上,小則智慧手環、電子菸顯示屏,大則至設備顯示屏幕等,隨PMOLED價格逐漸具競爭優勢下,後續對STN的取代性,將是值得期待的成長動能。

 

此外,在智慧手錶、智慧手環推出後,市場對穿戴式裝置需求,持續以年成長十五至二○%的速度增溫。根據IDK預測,今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將達二.二億支,對比一四年的三二○○萬支,大幅成長五八七%,產值亦從五十五億美元成長到今年的八一五億美元。

 

智晶光電今年第一季、第二季年營收分別為三.五三億元、三.五四億元,稅後EPS○.八一元、一.○○元,獲利成長,經營戰力揚升啟動。在歷經三至四年之結構調整後,以工控、消費分別占比五○%之模式雙管齊下,跳脫過去以消費性產品為主的大起大落,重新掌握穩定獲利的契機;再者,在公司內部成本結構持續優化,第二季毛利率也重回三三.九二%之亮眼成績,值得持續追蹤。

 

延伸閱讀
為什麼巴菲特勸妻子把90%財產都投資在「這一檔」?股神給老伴的預留遺言,給我的投資啟示
為什麼巴菲特勸妻子把90%財產都投資在「這一檔」?股神給老伴的預留遺言,給我的投資啟示

2022-11-15

今年99%少年股神都死了!「重押幾檔股票,好好看著它」巴菲特靠這招致富,但不一定適合你
今年99%少年股神都死了!「重押幾檔股票,好好看著它」巴菲特靠這招致富,但不一定適合你

2022-09-02

每月至少賺8%!日本股神連賺40年的「散彈槍投資法」:看不出未來行情時,就鎖定短期獲利
每月至少賺8%!日本股神連賺40年的「散彈槍投資法」:看不出未來行情時,就鎖定短期獲利

2022-03-11

創業6年負債百萬...他從32歲人生歸零到40多歲財富自由:除非你中樂透,否則3件事最好早點知道
創業6年負債百萬...他從32歲人生歸零到40多歲財富自由:除非你中樂透,否則3件事最好早點知道

2022-03-11

不是每個人都有3、40年的時間慢慢存...如何在15年內存下足夠退休金?專家:2件事情是關鍵
不是每個人都有3、40年的時間慢慢存...如何在15年內存下足夠退休金?專家:2件事情是關鍵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