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房市受到大環境影響,頗有由多轉空的氛圍,且日前根據房仲業者調查顯示,第3季全國房市看漲比率跌破5成,近期公布的六都移轉數據確實也有明顯下滑的趨勢,再加上中國「爛尾樓」的效應,也讓不少民眾關注台灣房市的後勢發展。
不過,是否會像中國一樣,因餘屋待售戶數正在大幅上升,進而引發連鎖效應,專家認為兩地的經濟結構不一樣,因此不太可能發生。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日前在電視節目《數字台灣》中,專訪興富發集團總裁鄭欽天及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暢談近期台灣房市的景況。
鄭欽天提到,近期很多前幾年推出、現在正在興建的建案,幾乎利潤都還給消費者了,主要原因在於造價的變動過大。
工資漲、原物料漲大幅拉高成本 房地產難有下跌理由
鄭欽天舉例,如去年在發包鋼骨的時候,一噸大概5萬多塊,但是,最近發包的價格已經來到9萬,又如近期發包工廠做的電焊的價格,也從原來一噸四千多塊漲到現在一噸3萬,漲了7倍之多。
其他像是工資的漲幅也相當驚人,近期公司在南部的建案,以前水電成本一戶差不多是15萬,但最近已漲到30萬,且還不含材料,這些成本漲幅確實也讓建商難以因應。
對此,鄭欽天也提到,特別是這一兩年,南部的房市景況特別好,主要是因為產業重新分配的原因,像是台南的南科園區湧入大量就業人口,因此興建的速度遠不及於需求。
另外,再加上家庭型態的改變,現在年輕人不願意與家中長輩住得太近,也衍生出兩房、三房的房型興盛,因為以前我們針對年輕人的供應量太少,目前20歲到35歲的年齡層中,有將近480萬人,他的住宅需求也是70萬戶。
但是,這兩年至多也才供應20萬戶,因此還是有需求存在,而這樣的需求量可以支撐房市的穩定。
房市遇亂流,需求卻無潰散 雖利空卻不致「泡沫化」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也認為,台灣的房市在自住方面的需求,並沒有呈現完全的潰散,再加上硬體成本的拉高,仍有助於這個房價能夠支撐在相對的高點。
不過,預期央行在今年下半年仍會升息,也會影響民眾購屋信心,再加上年底的選舉、疫情、金融環境因素,因此房市仍處於較為利空的氛圍中。
至於中國的爛尾樓效應,是否台灣的房市也可能發生,甚至產生泡沫化,鄭欽天說,從台灣房市的發展過程來看,房市隨著產業及經濟狀況一路墊上來,因此房價並不是突然飆起,許多建商手中都還握有早年買的成本相對低的土地,如果認為市況不好頂多就是不要開工,不過,在中國若是拿到土地蓋,中央會收回去。
台灣不致於發生中國爛尾樓事件 或房市泡沫化
另外,從興富發的股價來看,每年都有穩定的配股配息,淨值、現金比例都有很好的表現,因此從結構上,台灣不致於發生中國爛尾樓的事件,或者是房市泡沫化的狀況。
劉佩真也說,短期之內,台灣的房市確實有降溫的態勢,所面臨的多空因素也比較交雜,如果把整個時序拉長,未來中長期,台灣也會面臨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再加上疫情影響,及前兩年台灣的總人口數已開始呈現下滑等結構形態上的變化,因此也讓不動產開發商開始在產品上會有一些調整。
另外,未來政府如果要以囤房稅的方式來健全房市,可能也不排除調整目前的房屋評定現值,這都是未來不動產開發商可能面臨的挑戰,在辦公大樓方面,目前市場上多強調節能減碳,如果未來頂級商辦能配上相關認證,才能符合如科技業、製造業的租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