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聯聚瑞和大廈即將落成,創台中雙冠王紀錄

聯聚瑞和大廈即將落成,創台中雙冠王紀錄

房產動態

房地產

2022-01-28

房市景氣持續向上,素有「全台豪宅密度最高」之稱的台中七期,更是動見觀瞻,以即將於今年第一季度落成的的「聯聚瑞和大廈」為例,已在台中創下「平均銷售單價最高(71.4萬元)」、「住宅總樓高最高(172.8公尺)」、等「雙冠王」紀錄。

對全台建商而言,台中七期有其獨特魅力,不但素地取得難上加難,推出時還得當成「藝術品」來設計建造,作為台中與建商品牌的門面,各大建商就是在這種戰戰兢兢的氛圍下,雕塑位於七期的建案,自然也反映在成交價格上,尤其是七期土地已是「賣一塊少一塊」,更彰顯其稀少性。

 

根據歷年來實價登錄數據,2021年台中新十大豪宅社區當中就有8間座落於七期,其餘2間也位於鄰近七期的西區,其中即將落成的「聯聚瑞和大廈」以平均單價71.4萬元奪冠,已完工13年的「聯聚信義大廈」保值性驚人、以67.94萬元位居第三名,年年保持在台中前五大豪宅名單之列,聯聚「台中豪宅霸主」稱號當之無愧。

 

此外,若以2021年台中五大豪宅社區的單一戶別成交價來看,屋齡分別為4與2年的大陸寶格與大陸麗格,拆算單價分別以91.5(39樓中的20樓)與91.3(33樓中的24樓)萬元分居前兩名,不過,這兩間均為帶裝潢的實品屋,而29樓中的25樓的聯聚信義,雖然以71.5萬元位居第四名,但這間為毛胚屋,若按七期豪宅樣品屋裝修慣例,是有機會衝破100萬元大關。

 

外界常常拿台中七期與台北信義計畫區比較,兩者同為政經商業中心,也是是市政府與市議會所在地,但前者比後者多了國家級歌劇院,綠地面積也更多,摩天大樓總數更是高居全台之冠,台中七期也成為全台各地建商前往取經的殿堂。

 

聯聚建設之所以能在台中七期扮演領頭羊角色,主因以美學理念與建築品質建立起品牌口碑基礎,如果說「聯聚信義」是聯聚建設成立10週年所設立的里程碑,那麼,「聯聚瑞和大廈」就是成立20週年的代表作。

 

「聯聚瑞和大廈」前後花了7年時間打造,將聯聚建設「美學理念」、「設計哲學」、「生活體驗」等精華融合在一起,定位「十年信義、二十瑞和」,「聯聚瑞和大廈」未來房價及保值力肯定更上一層樓。

 

「聯聚瑞和大廈」之所以能夠奪下「台中第一豪宅」的寶座,除了擁有七期難得一見的近千坪基地面積外,還包括位於秋紅谷生態公園第一排的永久棟距,以及建築總高度172.8公尺與單層330坪等傲視全台中的外觀條件。

 

▲聯聚瑞和大廈在開放空間營造充滿綠意的景觀綠道

 

四十三層高的聯聚瑞和大廈作為台中最高的豪宅,除了已標示著地標建築無可取代的意義,更重要的是,也刻畫著這棟空前絕後的住宅大樓在七期所代表的傳奇地位,向來以十足開創性和國際視野著稱的聯聚建設,以無比的決心打造超高樓層建築「聯聚瑞和大廈」,將在台中豪宅圈寫下無可取代的歷史。這對有實力的台商老闆來說非常有誘因,因為可以在家鄉收藏最稀有珍貴的豪宅。

 

「不只承襲過去聯聚建案新古典美學的風格,還要與周邊環境共好,」聯聚瑞和大廈在開放空間營造充滿綠意的景觀綠道,公共設施設計上則更強調實用需求,試圖在經典與潮流之間取得平衡點;此外,為了對抗強震,聯聚建設主動將耐震係數從法令歸定的0.288G提升至0.409G,高於法規要求42%,為目前七期豪宅中最高標準,鋼骨用量高達每坪1100公斤,混泥土則選用高強度、高韌性CFT柱,鋼柱內灌漿混泥土強度最高達8000psi,給予最高保障。

 

「不敢說空前絕後,但聯聚瑞和大廈的稀有規劃肯定是七期豪宅市場短期內絕無僅有的經典之作」,正所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隨著聯聚瑞和大廈的完工,聯聚建設再次以最高建築規格超越自己。

 

▲聯聚瑞和大廈在秋紅谷生態公園第一排

延伸閱讀

30歲貧小子趁房地產熱潮賺到2間房:把房換成年報酬7%的大盤ETF,會不會賺更多?
30歲貧小子趁房地產熱潮賺到2間房:把房換成年報酬7%的大盤ETF,會不會賺更多?

2022-01-26

房企從銀行搬錢的時代結束了?中共親手戮破泡沫 謝金河:中國房地產骨牌將一一倒下
房企從銀行搬錢的時代結束了?中共親手戮破泡沫 謝金河:中國房地產骨牌將一一倒下

2021-11-07

台商回流覓地  資產股活化土地釀開發熱潮 林適中:利多加持  台灣房地產持續增值
台商回流覓地 資產股活化土地釀開發熱潮 林適中:利多加持 台灣房地產持續增值

2021-10-07

央行重手打炒房!3招嚴控房地產交易 點名8熱區第2屋無寬限期
央行重手打炒房!3招嚴控房地產交易 點名8熱區第2屋無寬限期

2021-09-23

存股助理心法與觀點|存股跌價讓人好焦慮?那是你少了房地產思維!
存股助理心法與觀點|存股跌價讓人好焦慮?那是你少了房地產思維!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