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長久以來靠豐厚的土地資產維持營運,王光祥入主後,已悄悄展開多項資產活化計畫,外界都在關注「新大同」時代,他將如何替尚志資產點石成金?
大同百分之百持有的尚志資產開發,長久以來,一直扮演貢獻大同集團認列獲利,以及提供融資背書保證擔保品的關鍵角色,過去為了彌補母公司的虧損,連年處分不少雙北市精華地段的土地,包括新北土城土地、台北捷運南京復興站的商辦陸續轉手給茂德集團、元大金控與興富發建設,這看在經營房地產業已逾四十年的王光祥眼中,備感心疼。
去年十一月入主大同的王光祥,除了擔任大同董事,並接掌尚志資產董事長。半年多來,看遍大同旗下每塊土地資產的王光祥,在走馬上任後,首度接受《今周刊》專訪,透露大同總部活化方向,以及讓資產價值極大化的具體作法。
「大同是有錢人沒走對方向」
「大同其實是有錢人,只是以前土地開發沒有走在對的方向。」身為土地開發專業,王光祥對之前的資產處理方向,深不以為然。他舉例,先前尚志把土城「大同莊園」所在地其中的六千坪土地賣給茂德機構,雖然進帳七十億元,其實少賺很多,若能自行開發,至少可以獲利一百億元;此外,在經營權爭奪戰最激烈時,大同曾想處分台北市仁愛路「芙蓉大樓」,預期能進帳六、七十億元,但若自行申請都更重建,透過容積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可以變身總銷三百億元的建案,王光祥精打細算地說:「扣掉一百多億元成本,至少可認列一百億元。」大同等於賺一個股本。
面對尚志擁有四十七萬坪土地資產,王光祥說了好幾次「大同是有錢人」,直言「未來大同集團土地開發要活化、多元化進行,包括加速推案、推動都更、閒置土地及辦公大樓的運用、創造租金收益。」像是大同大園廠,閒置廠區就積極出租,開始貢獻租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