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縣市的青年來說,首爾是機會與希望之城,若不離開故鄉,他們便沒有就學、就業的機會。
媒體呈現的大多都是首爾青年的樣貌。過去10年來,首爾和京畿的移入人口增加至46萬7千餘人,而移至釜山、大邱、光州、大田、蔚山等主要廣域市的人口則全部減少。
當然,工作機會與大學是最主要的原因,但留在外縣市就看不見希望的青年,即使沒有明確的方向,仍然為了能夠主動選擇自己想過的人生,而承受著經濟上的困難,一窩蜂地追逐教育、職業、文化上的機會來到首爾。
「人就是要去首爾」這句話,使得外縣市大學被統稱為「雜牌大學」,首爾共和國令外縣市彷彿都成了殖民地,讓人誤以為彷彿只有首爾是「正式的舞台」,最後外縣市只剩下那些無名經紀公司的練習生,連參加選秀節目的資格都沒有。這是一個若不離開故鄉,就會令所有人感到困擾的社會。青年族群彷彿在參加一個綜藝節目,只為了能夠至少站上舞台一次,忍受激烈的生存競爭。去首爾、去首爾,前往那個每個人都想踏上的選秀舞台。
而這種情況造成的結果之一,就是隻身來到首爾的青年當中,每3人就有超過一人陷入「居住貧困」。有人或許會問,既然在首爾過得這麼悲慘,那為何不去生活費相對低廉的外縣市,或乾脆回老家去過著安靜舒適的生活還比較好,但原本在老家大邱生活,一直到了30歲才孑然一身地來到首爾的金俊秀卻說,雖然只能流連在考試院,但「除了天氣比較冷之外」,首爾的生活一切都讓他很滿意。
「起初只是想要離開老家,所以今年初的時候想說要不要每個星期搭無窮花號[譯注1]往返於大邱跟首爾,一邊準備證照考試,但這樣每個月要花上萬塊,我就想說那乾脆來首爾好了。我在老家真的經歷很多失敗,那裡本來就沒什麼年輕人,再加上又是個保守的城市,不斷失敗使我覺得自己沒有立足之地。我住的地方很小,很多人會在背後說閒話,重點是首爾的選擇比較多,即使這次失敗了,我也還能夠學其他的東西,工作機會也比較多。」
青年們正「苦撐」著。他們相信,只要能夠忍受現在的痛苦,就能夠抵達自己理想的目的地。即便一切不如夢想那般美好,他們還是相信自己年輕、能夠忍耐。選秀節目就把這種「認真努力,總有一天能夠出道」的慾望,投射在練習生身上。這座剝削城市也灌輸青年族群對未來的幻想:只要能夠承受現在的痛苦,就有機會把大企業的員工證掛在脖子上、組織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子。於是首爾便藉著他們的慾望不斷膨脹。
年紀越輕,越能忍受貧窮。青年居住貧困的情況固然嚴重,但始終不是被國家視為優先的政策,這是因為他們跟蟻居村的老人、街友不一樣,年輕人是能夠立即投入勞動市場的勞動力,同時只要「努力」就能夠擺脫窘境,而這種想法卻使得人類被扁平化成為零件,並且隨著能力區分等級,這難道不是這個剝削社會造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