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鄰的最佳距離是多少呢?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貼文的建議是:「一碗湯的距離…燉個雞湯,端到孩子家時剛好能喝,近了太燙,遠了太涼。」
我曾看過一份調查,其中一個問項是「有人說『和子女分住,但住在附近,能有自己的空間,互相招呼又很方便,是最理想的方式』,您同不同意?」調查結果有將近9成長者同意。
如果「三代同堂」難度太高,「三代同鄰」可能就是最佳的替代方案。能夠就近照顧,老人有安全感;又能減少世代間的干擾,彼此都保有隱私感。三代同鄰的最佳距離是多少呢?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貼文的建議是:「一碗湯的距離…燉個雞湯,端到孩子家時剛好能喝,近了太燙,遠了太涼。」
但要提醒的是,三代同鄰、仍然要尊重彼此的隱私。小雪婚後與先生就是住在離婆家「一碗湯的距離」。有一天,小雪身體不適、請假在家,正在洗手間時,聽到有人試圖要開門進來。由於大門反鎖,門外的人竟然用力推撞,小雪嚇得心臟都快停了,趕緊穿起褲子要報警。原來這位沒來電通知、也沒按電鈴的「不速之客」,就是小雪的婆婆,她拿著兒子留給她的備份鑰匙,想要直接登堂入室…
三代同鄰,既然是要兼顧安全感與隱私感,就要尊重彼此的住所,即使彼此擁有備份鑰匙,未經通知或允許,不宜逕自進入,三代才能長期和睦同鄰。
由於都會房價居高不下,想要三代同鄰,牽涉到「理屋」與「理財」的規畫,要有下長棋的通盤考量,必須提早設想,才能如願以償,以下是5種三代同鄰的規劃模式,提供參考。
模式1:獨立出入口的「二代宅」
日本近年流行一種「二代宅」,就是雖然與長輩同住,但只是共用客廳、餐廳、廚房、庭院等公共空間,彼此仍有各自的獨立出入口、起居間、臥室、衛浴間等,二代間可互相照顧,又能保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及隱私。
但是這種日式「二代宅」、「三代宅」,通常要擁有一塊獨立的基地,搭配透天兩層樓的規劃,才能保有獨立出入口的設計,因此地價是「二代宅」能否推動的最重要前提。
模式2:雙併小單位,靈活運用
我有一位長輩,30年前還是「滿巢期」時,「咬牙」在市郊買了雙併預售屋,每個單位都是16坪。興建時請建商不要砌分戶牆,等到兒子長大成家,再雇工把分戶牆砌起來,恢復成兩個獨立的居住單位,仍能保有三代同鄰的隱私感。
我真佩服這位長輩的「遠見」,但是我也曾請教長輩,「如果兒子搬到外地或外國,無法三代同鄰,這種『理屋規劃』,不就白忙一場?」長輩回答,老後還是可以把另外一個單位,便宜一點租給年輕的房客,仍然可以互相照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