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好還是租屋好呢?買房頭期款繳下去,接著就要開始繳貸款好幾十年;但是租屋又會有一種,房子不是自己的永遠「寄人籬下」的感覺。
對此,有網友認為,房子一定得買,他斷言「有錢人的資產配置裡一定有房」; 且台灣的稅法、政府政策都有利房市,所以「台灣房地產永遠都有這群有錢人撐」!
PTT有篇文章,網友分享兩組例子:
A例子:租房租到小孩長大,後來還是貸款買了自己租了10幾年的老房子。原因是住久了不想搬,且小孩長大有能力幫忙繳房貸。
B例子:收入不高,原本想租房後來被勸買房,房子沒有很好但還負擔得起,短短不到10年房價漲1倍,房子漲價的部分等於額外加薪。
網友說,假設B例子當初選擇租房的話,就會像A例這樣,賺不到不動產增值;B例子如果現在脫手賣房,即便回到了租房的原點,但手上會多一大筆錢,因為房價有漲,「且你(A例子)沒有房貸壓力,空閒的錢在手上多了,越容易花掉, 除非你自認投資理財能力自制力極強,但有概念的人肯定會有不動產配置。」
不動產有幾個優勢
抗通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歷史高,利率還是一樣低,代表撒一堆錢,你沒抗通膨有形資產就是被變相抽稅。
不動產:即代表不易動用,不會因為一時的漲跌而脫手,資產要增值,擺得住是重點,不動產就有這優勢。
開槓桿:對一般人而言,不動產是最容易借貸、成本最低的手段,你有房子就如同多一個讓資產靈活調度的工具。
網友說在台灣,有錢人的資產配置裡一定有房,對有錢人而言,需要用不動產停泊資金,加上台灣的稅法、政府政策都有利房市,所以台灣房地產永遠都有這群有錢人撐,傳統華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不贅述,制度、觀念、環境造就台灣不動產這標的不墜,「你沒有,你吃虧而已。」
該網友也強調自己本身是股票派的,但即便再鄙視房市的扭曲, 也無法無視不動產這標的在台灣這環境的優越之處!
網友提到,如果真的痛恨萬惡房市一生不碰也是可以, 就要設定好原本買房的目標,換算下來每個月繳納的房貸金額&年份,全丟去0050(存股), 如果你能做到20~30年如此, 他認為這是唯一不投不動產在資金運用上唯一能打敗不動產的機會,「但還是少了一個槓桿的工具優勢。」
網友提到,很多人其實都買得起房子,只是害怕,也不想要「延緩享樂」,認為買了會犧牲生活品質!「資源有限的時候,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你當然也可以不這樣幹、不買房、不投資,租房過著你覺得舒適的生活, 但就是比別人少了資產增值的部分,這也是很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