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做才能享有住房自由的人生?」這大概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大哉問」。知名房地產學者、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過去數十年來,陸續買過四間房子,透過不斷的換房,才有了現在最滿意的「退休宅」,回顧這段過去,他認為買房最重要的事,就是認清「心中之尺」。
張金鶚今(24)日舉行新書《住房自由的人生:房地產專家張金鶚教你活用七三法則、大數據,找回居住自主權》的分享會,他提到,買房前想做出正確住房決策,就要先做功課,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價值觀及偏好都不同,因此必須找到決定租房或買房的「心中之尺」,才不會被房事問題所困。
但什麼是「心中之尺」?張金鶚表示,像是個人需求、產品品質、管理維護及負擔能力等,皆是「心中之尺」的核心,民眾不應聽由「市場之尺」如區位、個案、建商條件、真實價格及銷售狀況等因素,來決定買房與否,這就像股票投資般,要認清買的是「個股」,而不是買「大盤」。
張金鶚具體說明買房前要掌握的五大元素,分別是「時機」、「區位」、「產品」、「管理」、「價格」。每個人對這五個元素的感受不一,因此要建立自己心中的一把尺,才不會被人云亦云的「市場之尺」左右了買房決定。
張金鶚舉例,他在1988年買下人生第一間房時,採取「七三法則」。將五大元素分別以「很好(5分)」、「不錯(4分)」、「普通(3分)」、「稍差(2分)」及「很差(1分)」做出評量表,後來算出這五大購屋元素的配比,分別是時機10%、價格20%、產品41%、區位26%及管理3%,算出來就是讓自己生活舒適方便的「消費」因素佔7成、買房投資的佔3成。
▲張金鶚買房時會評估五大元素,近而檢視「心中之尺」。(圖/天下文化提供,摘自張金鶚《住房自由的人生》)
不過,隨著年紀增長,張金鶚現在已購入人生中第四間房,是他退休後,與妻子兩人所住的房子,主要考量在於,讓自己的老後能過著舒適的生活,從上述評量表得出的結果,消費因素佔了94%、投資因素僅佔6%,由此可見,隨著人生進程,買房考量的因素及結果,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