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星、港出辣招 外資買房祭出增稅手法

星、港出辣招 外資買房祭出增稅手法
新加坡地狹人稠,為抑制外來資金炒高房價,政府連番出重手。

2013-11-28 13:30

香港和新加坡兩地政府近年來不斷推出調控抑制的措施,企圖將房市降溫,尤其對於非本地居民買房更祭出增稅手段,讓房價不再像前幾年般狂漲,台灣要防範陸資入台炒房,必須趕緊學習星港,盡速完善稅制防止房價再吹泡沫。

曾經有一位國家領袖,在國慶演說上,將關注的焦點放在要讓年輕人能買得起房、成得了家、生得起孩子、有餘力完成夢想,讓一般人民都可「居者有其屋」,甚至保證只要月收入二十三K台幣,四年內就可以買到自己的家;可惜這個人不是我們的總統馬英九,而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新加坡作為東南亞最國際化的都市,總人口雖只有五百三十萬,但持有工作證的外國人,從二○○○年的七十五萬人,成長至一二年的一四九萬人,占總人口將近三成。包含國際知名的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和巨星李連杰等都到新加坡置產,就可知道新加坡對於外國人的吸引力,但人口大增也讓新加坡的私人住宅價格,在國際買盤湧入下連創新高。

 

房價


新加坡 十月銷量大降近五成


李顯龍政府意識到房地產價格過高的問題,近年來連番推出打房政策壓抑房價,為了提高外國人到新加坡炒房的交易成本,李顯龍對外國人和外國公司購買任何住宅不動產,課徵了高於本地人的買方印花稅;同時為了抑制短期投機炒房,持有期間越短的賣方,課徵越高的賣方印花稅。

不斷下重手打房的結果,終於讓不停飆漲的房市,在今年第三季開始出現回穩,房價微升○.四%,升幅遠低於上季的一一%。此外,精華地段的公寓價格第三季下降○.五%,降幅比前一季的○.二%更加擴大。

房市成交量也大幅下降,新加坡十月房屋銷售量較去年同期大降四八%,今年第三季,外國買家購買的私宅只有三三○件,相較於一一年每季約一千四百件,減少超過七成,外國買家占全國比率也從兩年前的一七%降至七%。市場用來衡量投機活動的預售屋銷量也大降,從一一年每季六七○個單位,銳減到今年第三季只有一八一個。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許文遠表示,這個趨勢令人鼓舞,「雖然已看到隧道盡頭有越來越多曙光,但我們仍在隧道內。」新加坡政府將會密切關注市場,必要時進一步採取行動。

具有央行性質的新加坡金管局在今年六月規定,金融機構在評估個人房地產貸款申請時,必須將申請者的所有債務考慮在內,包括房地產和非房地產貸款,而貸款者每月的還款額,不得超過其收入的六○%,並且強調這項政策是永久性的。八月金管局又將購買政府組屋的貸款最長年限從三十年降到二十五年。

此外,在供給方面,許文遠表示,今年新加坡組屋供應量預計為一萬三千六百間,明年這個數量有望增加一倍,多達二萬八千餘間,是一一年和一二年的總和。

新加坡政府打房,靠拉高交易成本讓外來投資客的需求降溫,加上增加房屋供給來壓低房價,漸漸顯現出成效,巴克萊銀行就預估,新加坡的房價到二○一五年可能會跌二○%。

新加坡打房不遺餘力,自○九年以來先後推出八輪降溫措施,多管齊下來全面調控私人住宅、工業房地產和政府組屋市場,值得台灣政府借鏡學習。

 

香港房價


香港 今年可望創十七年最低交易量


同樣作為亞洲高度國際化城市,香港更有大批大陸買家來投資物業、炒房炒樓,從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低點至今,令人咋舌的香港房價成長約三倍,光是金融海嘯後房價就成長了一倍。根據「全球房地產指南」調查,香港的房價所得比高達六十.七倍,購屋痛苦程度幾乎是台灣人的兩倍,香港市民對於房價過高的不滿積怨甚深,許多人上街頭抗議香港的「地產霸權」炒高樓價、壟斷市場。

香港政府面臨民眾的壓力之下,推出了許多遏止房地產炒作的政策,包括一○年十一月,開始針對持有兩年內就轉售房屋者課徵「額外印花稅」,持有時間半年內課徵一五%、半年到一年一○%、二年以下一年以上則加徵五%,持有時間越短,額外印花稅的稅率就越高。一二年,香港政府再度宣布兩項針對住宅的措施,包括針對非香港永久居民及公司企業購屋再徵收一五%的買家印花稅,目的也在抑制中國大陸資金繼續大舉湧入炒房。

另一方面,短期交易房產的額外印花稅適用期從兩年延長至三年,稅率也全面提升五%,持有時間半年內課徵二○%、半年到一年一五%,三年以下一年以上則加徵一○%。加強壓制短期買賣房屋的力度。

一三年,港府又祭出雙倍印花稅,兩百萬港幣(約七六○萬台幣)以下的房子稅金由一百港幣提升至交易額的一.五%;兩百萬港幣以上的房屋,印花稅率全面倍增,由最高四.二五%增加至八.五%。但若香港永久居民購買時名下沒有其他房屋,可以採舊稅率。

港府的連番措施推出時,並未有效阻擋香港狂飆的房價,但仍被香港地產界稱之為打房「辣招」,因為打房辣招讓香港房市的成交量急凍,今年香港整體物業註冊的二手房屋買賣數較去年同期大降四二%,預期今年全年將創下十七年來交易量最低紀錄。

陸客到港買房的數據,也隨著辣招出手後急跌,今年頭兩季陸客在港置產註冊占總註冊數僅有四.三%和六.四%,購屋金額也僅占六.八%和八.四%,與一一年第四季的高峰二五%有天壤之別。尤其是陸客最喜愛的豪宅市場打擊最大,超過兩千萬港幣(約七千六百萬台幣)的豪宅,陸客購置的比率從去年的三六.四%大跌至一○.二%。

數個香港房仲業更受不了港府辣招的襲擊,組成了「辣招苦主大聯盟」,並發起上街遊行、全港反辣招簽名大行動和罷賣廣告行動,企圖施壓政府終結辣招打房。但香港中文大學今年十月調查全港民意,發現超過六成民眾支持政府打房「辣招」,更有超過九成的人認為現在房價過高,可見一般香港人已經非常厭惡過高的房價。

巴克萊銀行也看空香港房市,認為隨著開發商和屋主調整預期,香港的房價可能「持續大跌」,預測到一五年至少會跌三○%,就連商辦的價格也將可能跌二○%。高盛更指出,香港是未來兩年可能出現房市泡沫破裂的市場之一。

 

陸資湧入將香港本已過高的樓價炒得更高,引發本地居民強烈反彈。

陸資湧入將香港本已過高的樓價炒得更高,引發本地居民強烈反彈。


台灣 台北市高中低價區價量俱揚


鏡頭轉回台灣,奢侈稅實施屆滿兩年,兩年閉鎖期一過,今年第三季房市交易量又回溫。根據國泰房地產指數第三季的調查,從價位最高的台北市來看,高價位區的房屋成交量比去年同季增長了一六六%,中價位和低價位的房屋成交量也各自成長四七%和八三%。從價來看,台北市不管高中低價區的房價,都較去年同期上漲約一一%。價量俱揚的現象,顯示出奢侈稅雖然製造了短期的房市成交量縮,但是對於壓抑房價的效力並未顯現。

尤其內政部宣布,明年一月一日起,內政部將對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取得不動產採總量管制,最大長期可忍受上限為二萬戶,每年可取得建物四百戶。內政部地政司表示,自○二年起,開放陸資來台購置不動產,至今年九月三十日止,陸資經內政部許可,取得不動產共一二二件,其中自然人取得者一一四件,陸資公司、團體因業務需用取得者八件,占全國不動產交易量比率非常低。然而陸資也可能變身為其他國籍進入台灣,因此實務上其實管制不易。

因此,台灣更應該學習香港、新加坡對付外來資金炒房的作法,針對非台灣公民或永久居留者要課徵差別稅率或加徵額外的房屋交易稅,從稅制上的根源提高交易成本,降低陸資來台炒房的誘因,至少也能讓政府多課到外人買房的稅收,以充裕國庫。

要壓抑已經飛漲的房價,對外人買房的差別稅率是應該馬上就做,不該等待的政策,只要政府真的有心要抑制房地產泡沫,新加坡和香港已經做出示範。有心打房,沒有房價是降不下來的,但若政府打房只是做做樣子欺騙民眾,那房價泡沫當然只會無限膨脹,等到泡沫破裂時就是全民買單。

兩隻小金雞怎誕生? 轉型起步是找出「直客」

 

緯穎從緯創眼花撩亂的轉投資事業內脫穎而出,主要是受惠於雲端服務商機崛起,經營資料中心有成,業務大爆發;緯軟創業團隊,成員多來自資策會與IBM,二○○○年時緯創才參與投資並重組經營團隊。兩隻金碧輝煌的小金雞一個從內部衍生,一個來自外部投資,成為緯創眾多轉投資中,率先浮上枱面的企業。

 

其中,規模與成長都很驚人的緯穎,更獲市場重視。今年前七個月,緯穎營收已達九八一億元,接近千億元規模,光是今年上半年就賺了近兩個資本額,能有如此亮麗的表現,主要來自於過去需要轉一手的客戶紛紛變成「直客」,譬如臉書、微軟等大廠,過去向惠普、戴爾買伺服器,但如今直接跳過品牌商,向製造廠緯創下單。這樣一來,緯穎做的是「客戶的客戶的生意」,難免衝擊到現有緯創客戶的利益,六年前,緯創決定將緯穎切割成為獨立公司。

 

「切割公司」這件事,對林憲銘來說,不僅經驗豐富,甚至可以說就是他四十年職場生涯中曾經面對的最大試鍊。二○○一年,宏碁品牌本業發展不順,轉投資又狀況連連,宏碁董事長施振榮決定展開世紀分割案,將原本由總經理林憲銘負責的品牌與製造一分為二,品牌歸宏碁王振堂主導,至於製造代工則歸緯創,由林憲銘負責。

 

宏碁神切割 兄弟明算帳 他壓力大到牙齒掉光

 

當時林憲銘壓力很大,因為分家後,宏碁親兄弟明算帳,開始大量分散訂單到其他公司,緯創未必分得到好處,必須想辦法尋找新客戶,才能填補空下來的產能。

 

有一次,林憲銘國中同學、蔚華科技及金麗科技前董事長陳有諒想約吃飯,結果林憲銘說他沒辦法去。「我的牙齒有問題,現在只能吃稀飯。」原來林憲銘為了事業,拚到身體出狀況,連牙齒都掉光了。

 

當時,林憲銘為了拉攏美國客戶,每個月至少飛美國一趟,每次都在周末搭晚班飛機,凌晨到美國,緊接著開始整天與客戶、員工開會的行程;開完後,他再搭晚班飛機回台灣,清晨回到台灣直接進公司上班;換言之,等於有三、四個晚上都無法在床上睡覺。這種拚搏的日子整整持續一年多,林憲銘身體承受不了,狀況百出,最嚴重的是,整排牙床、牙齒都壞掉,全部換上假牙,至今十多年來,他還要不時回診所補牙與保養。

 

不過,林憲銘的努力有了回報,緯創總算安度難關,一路披荊斬棘,如今已然茁壯成為年營收超過八千億元的大集團。十幾年來,當年分家後的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已經鞠躬下台,更早獨立出去的明基、友達董事長李焜耀,也因健康逐漸淡出;當年施振榮手下三名大將,只剩林憲銘仍然活躍,而且到現在,仍和施振榮保持良好互動,每年過年都到施振榮家裡拜年。

 

其實,個人電腦早在十多年前就走向成熟,但是要如何轉型,讓大船轉彎,是每一家電子大廠的必修課。林憲銘自己也很清楚,在內部不斷對主管強調:「投資未來一定是必要的,不冒險才是企業經營最大的風險。」這個觀念深植林憲銘心中,源自於施振榮不斷地耳提面命,尤其眼見宏碁發展過程中,幾番劇烈的浮沉歷歷在目,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宏碁在二○一一年解除執行長蘭奇職務,一三年王振堂請辭,引發經營團隊大改組,施振榮回憶,那時最令人不滿意的,是宏碁在個人電腦業務很好時,沒有把賺的錢留下來做長期投資,當個人電腦榮景不再,也已無力再投資新事業。「當時宏碁將獲利都分紅給主管和員工,犧牲公司必要的轉型,直到今天,宏碁都還在承擔當時的後果。」施振榮說。

 

各產業連結 押寶分散風險 新事業還需時間等待

 

看著兄弟登山所遭遇的困境,帶著緯創轉型的林憲銘自然是點滴在心頭,他透過轉投資,建立與各種產業的臍帶連結,分散押寶風險;除了往液晶電視、智慧手機等擴展,轉投資領域還觸及數位學習、資源回收及智慧醫院等新市場,轉投資公司更超過二百家。

 

與林憲銘共事三十多年的緯創稽核長林銘瑤說,所有新事業都需要時間。「大家看到斠面上的公司,但很多新事業都還在燒錢!」對林憲銘而言,小金雞固然閃耀,但諸多仍處於摸索學習的轉投資事業,才是他念茲在茲的。

 

林憲銘一直是個沉得住氣、能夠忍耐到最後的人。○九年,緯創經過多年沉潛,獲利開始出現明顯成長時,他曾對員工說過一段自己的心情:「或許,光明總是比你想像來得慢。但是,施先生(施振榮)給我的啟示,就是要比氣長,要忍才會贏!」他就好像是日本知名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夜鶯不啼,他便耐心地等到牠啼。

 

林憲銘不僅有德川家康般的耐性,緯創龐雜的轉投資,當然需要時間來換取績效,只是隨著緯創規模擴大後,內部管理更加複雜,林憲銘除了投注強大的耐力,更需要果敢決斷的能力。

 

今年三月,緯創內部發生重大違規事件,承接蘋果訂單的部門,發生資料與數據不確實的情況。事件一發生後,緯創立即停工調查,結果確實有主管錯用資料,林憲銘立即果斷地請八位相關人員離職,其中還包括廠長級主管。拜此明快地完成調查與處置,蘋果沒有再嚴厲追究。

 

一位和林憲銘共事多年的員工說,泛宏碁集團那麼多高階主管,林憲銘是少數沒有負評的人,而且他不只與高階主管來往,對基層員工也很關心,很捨得給員工薪水與紅利。「他有親和力,是比較真心對待員工的那種主管。」

 

林憲銘從小在台南長大,父親在亞洲航空公司工作,收入不錯,但祖父幫人家作保,遭人追債,導致家道中落,林憲銘很早就一肩扛起家中經濟重擔,儘管如此,他對錢財卻看得很開。

 

二○○四年緯創出現虧損時,他對員工說,公司不賺錢,他就不領薪水,結果整整一年不支薪,直到公司賺錢;他與從事教職的太太一直都是捐錢大戶,對許多慈善機構很大方,有一年,林憲銘太太在尾牙就提及,她已經把老公前一年的薪水和紅利都捐出去了,讓員工相當佩服。

 

林憲銘夫妻不僅自己捐錢做公益,緯創也成立人文基金會,每年從盈餘提撥一%到一.二五%,約四千餘萬元,作為基金會的經費。但是,近幾年緯創獲利不穩定,基金會經費不足時,全都是林憲銘自掏腰包補齊;例如一五年緯創稅後純益僅一三·三億元,照規定,提撥僅一千多萬元,不足的二千多萬元,林憲銘就全部認下來。

 

與林憲銘是國中同學、又曾為宏碁同事的陳有諒,覺得林憲銘有台南子弟勤勉苦幹的精神,這是企業要經營成功的基本條件。今年六月,林憲銘邀請他擔任獨董,從不同領域給予公司經營上的意見,原本已退居二線的陳有諒,看到老同學還在努力打拼,直呼不容易,認真帶著一堆資料回去研究。「緯創是很大的集團,營業額八千億元、轉投資兩百多家公司。我得花一些時間,才能把公司搞清楚啊!」

 

林憲銘圓滿交棒黃柏漙 傳承進行式 眾人關注

 

看著緯創這幾年的表現,施振榮除了直誇林憲銘做得很好,也提到宏碁當年分家時,很多人才分到緯創。「宏碁的DNA,在緯創是最深厚的;反觀宏碁的文化,則被蘭奇淡化掉了,現在需要一點一滴再重建起來。」

 

不過,施振榮也強調,宏碁如今已是第三代的陳俊聖當CEO、佳世達的陳其宏也是第三代,泛宏碁的傳承是現在進行式;今年施振榮辭去緯創董事,而六十六歲的林憲銘也把緯創CEO交給黃柏漙,專任董事長。「交棒是企業必走的路,面對產業變革的轉折點,交棒傳承是一定要的。」台灣科技業的傳承風起雲湧,緯創能不能走出更好的未來,想必科技圈都在看。

 

林憲銘

六十六歲的林憲銘已將緯創CEO位置交給總經理黃柏漙(左)。

 

緯創

▲點圖放大

 

林憲銘

出生:1952年

現職:緯創、緯穎、緯軟等公司董事長

經歷:宏碁電腦總經理、宏碁資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學歷: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學系

延伸閱讀
存股族必收!寶雅、華碩、鈊象…14檔高配息股「年年超過10元」,金融股、航運股哪些有入列?
存股族必收!寶雅、華碩、鈊象…14檔高配息股「年年超過10元」,金融股、航運股哪些有入列?

2025-03-10

長榮(2603)配息揭曉!32.5元衝14%殖利率!陽明、萬海都已公布:航運股變身「高息股」?
長榮(2603)配息揭曉!32.5元衝14%殖利率!陽明、萬海都已公布:航運股變身「高息股」?

2025-03-13

SCFI連二黑!長榮海運、陽明、萬海…航運股還好嗎?2利多支撐短期需求,這檔目標價喊到210元
SCFI連二黑!長榮海運、陽明、萬海…航運股還好嗎?2利多支撐短期需求,這檔目標價喊到210元

2025-01-17

昔日少年股神50歲領悟:炒航運股上個月賺500萬看房,這個月啪!沒了...暴賺靠運氣,穩賺才是實力
昔日少年股神50歲領悟:炒航運股上個月賺500萬看房,這個月啪!沒了...暴賺靠運氣,穩賺才是實力

2025-01-15

長榮、陽明、萬海…航運股齊奔漲停「全因這大利多」!關稅拉長90天戰線,是短多還是長多?
長榮、陽明、萬海…航運股齊奔漲停「全因這大利多」!關稅拉長90天戰線,是短多還是長多?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