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該保障國民基本的住宅需求,對於過量的需求則應該增加其投機成本,以抑制房地產投機炒作。
根據歷年媒體所做的年度代表字票選:○八年選出「亂」、○九年是「盼」、一○年為「淡」、一一年則是「讚」字。一二年民眾選出「憂」作為年度代表字,頗為貼切地反映國民對於未來的憂慮,除了國際問題如歐債和美國財政懸崖,可能帶來的經濟衰退外,國內情勢似乎也是危機重重,例如台灣競爭力落後主要競爭對手韓國、薪資倒退、貧富差距擴大、物價上揚、退休金不保,以及朝野惡鬥下的政府失能等。
如單就國內貧富差距來看,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一一年台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貧富差距有六.一七倍,為史上第四高;若不加計政府補助等因素,貧富差距更高達七.七五倍,僅次於金融海嘯時的八.二二倍。研究中也指出,台灣國民中,最富有的前五%,與全國最貧窮的後六○%,擁有的總所得一樣多。這些數據顯示,台灣所得集中少數富人的嚴重程度,也顯示台灣近十年來貧富差距現象逐漸惡化。
根據學者分析,造成台灣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有外部和內部的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來自全球化和中國崛起,台灣產業大量外移,造成失業人數激增;而內部因素則來自不公平的稅制,造成富人享有大量免稅,卻由大量的中產薪資階級負擔大部分的社會責任。例如在綜合所得稅中,勞動所得稅占七五%,資本所得稅僅占二五%,因此有人說台灣的稅制是富人的天堂。
而在資本利得中,又以證券和房地產所得是所得差距擴大的主因。有鑑於此,財政部祭出了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奢侈稅和房地產實價登錄等措施,以平抑民憤。然而金錢資本是無國界的,很容易就可轉投資至其他國家,以規避台灣新增的證券交易所得稅。而低利率的融資環境、偏低的房屋和土地公告現值以及相關稅率,再加上金融管制造成投資機會有限,導致市場資金一窩蜂投入房地產投資,不僅助長投機,有資產泡沫的危機,更是讓貧富差距擴大的元凶。
為今之計,政府應該保障國民基本的住宅需求,但對於過量的需求則應該增加其投機成本,以抑制房地產的投機炒作。建議政府對於僅擁有一戶房屋的家庭可以課徵現行的低稅率,但對於第二戶以上的房產應該課以更高稅率,甚至累進稅率。
以美國房屋稅為例,依地區不同,約是房屋價值的一%到二%,郡政府每三年評估一次的房屋價值,非常接近實際價值,有時甚至高於實際價值。如果以新台幣一千萬元的房屋計算,每年就得付十萬到二十萬元房屋稅;若再對第二戶以上課徵累進稅率,應可有效抑制投機炒作,畢竟房屋應該是家庭用來居住,而不是當作商品投資!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