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全球金融市場都在「聽牌」,聴歐洲政府到底要如何解除債務危機引信,以及未來如何減輕財務重擔。
台灣與美國關係和資訊流通,比較密切,加上美債擁有不可取代的優勢,儘管8月5日被調降一級信用評等,但美債依舊是市場動盪時的避險天堂。反觀歐洲危機,不僅牽涉歐元區國家多達17國,還有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多牽涉其中,歐債危機的進展總是令人如墜五里霧。
歷經今年仲夏的美歐債務狂風暴雨,加上歐債危機解決雛形漸漸浮現,〈歐債危機淺〉系列文章是筆者嘗試用比較簡單方式與網友們分享個人對歐債的觀察,包括: 回顧和追溯歐債危機的形因,國際社會將為重症的南歐國家提出何種解決方案,歐盟有機會將此危機化為轉機嗎?
歐債紅色(RED)危機
R=房地產泡沫 E=強勢歐元 D=財政紀律欠佳
歐債危機在2009年底、2010年第一季陸續浮出水面,主要重災區雖是在希臘,惟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和義大利等國,也是市場戲稱的歐洲「五豬(PIIGS)」也因財政不佳、經濟不振,都潛藏主權債違約的風險。債危機可以說是美國2007年次貸風暴、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掀起的全球金融海嘯的後續。
房地產和匯率,是國家經濟之櫥窗,成也房地產,敗也可能是房地產;匯率亦然,強勢貨幣是國強民富的表徵,但1980年代的日圓強勁升值,卻為近20年的日本經濟大失落埋下種子。
從日本經濟泡沫化、亞洲金融危機到美國次貸,都與房產和匯率脫不了干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則係美國房地產泡沫加上美國創新金融蓬勃發展結合的大泡沫的幻滅。美國金融業將房貸、車貸等貸款透過投資銀行的證券化、切割、包裝,這些金融商品不僅滲透、銷售全美,全球化風潮下,全球機構法人和一般投資人都握有這類資產。美國次貸問題露破綻,百年老店的雷曼兄弟倒閉,拖跨美國房地產,美國金融機構被迫合併、政府收購,受害者更遍及全球。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冰島是第一個被淹沒的歐洲國家,當全球關注焦點是在華爾街和冰島時,大家都忽略南歐將是下個危機的引爆點。金融海嘯之前,南歐的西班牙、義大利房地產欣欣向榮,據統計,1999年到2007年期間,西班牙房地產飆漲,歐洲新屋建設的三分之二都發生在西班牙。
南歐房地產的價格高估、渡假休閒住房等房地產的過分興建泡沫,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一來,房產泡沫化,銀行也跟著受累2008年底房地產泡沫破滅時,房地產開發商獲得的貸款總量達5,000億歐元,幾乎是西班牙一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半。
同樣擁有蔚藍天空的希臘,沒有繁榮的房地產泡沫,但1999年希臘獲准加入歐元區就預埋了危機的引信,希臘在高盛投資銀行的協助下、透過創新金融,掩藏財政赤字,得以引用美化後的數據獲成為歐元成員國,但歐元過去十年的一路走強,對經濟體質羼弱的希臘,更是雪上加霜。
歐債危機,除了金融海嘯為引爆危機導火線,加上2009年各國政府攜手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南歐國家病症雖已浮現,但政府舉債刺激經濟不落人後,希臘和PIIGS國家的財政赤字愈漸擴大。南歐國家的財政紀律相較不嚴謹,加上整個歐元區之結構性問題,尤其缺乏「財政聯盟」,儘管已有歐元「貨幣聯盟」,惟這種結盟很難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