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已造成二千多人死傷、幾十萬人無家可歸的「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不但台灣百年來最嚴重的地震,也在全球天災史上留下了紀錄,至截稿為止,目前還有千人受困,但已逃出災區以及其他地區毫髮未傷的民眾還是餘悸猶存,尤其兩周內還有餘震的陰影下,這段時間又陸續傳出好幾棟建築物傾斜、龜裂現象,民眾無一不是人心惶惶,擔心自己的房子是不是下一個倒塌者。
把握牆、梁、柱、樓板四大項目
然而,究竟何謂「安全」?已經勘查過數十棟建築物的力巨結構土木技師事務所的張培璋認為,「安全」本來就很難定義,因為台灣沒有不倒的房子。張培璋進一步解釋,台灣的建築物設計規範是以「四七五年回歸周期分析」,也就是「以過去四七五年發生的最大地震在五十年內發生的機率」為設計標準,房子最多「可受損、龜裂,但還不至於像松山賓館一樣崩壞倒塌」,而這次集集大地震,已經超過了「四七五周期設計標準」,可算是重大天災,無怪乎造成了空前嚴重的死傷。
雖然九二一地震已過,但地震過後的建築物評估不可少,萬一建築物已經受損,到時候餘震一來,發生不幸的機率還是很高,所以地震後民眾可以自行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評估,再做應變的措施。根據營建署的規定,土木、結構技師與建築師在評估震後建築物,有下面幾個指標,例如本棟建築物是否塌陷、傾斜?梁柱損害及牆壁龜裂的情況如何?本棟建築物的地基或鄰近地表是否下陷?旁邊擋土牆是否倒塌?鄰近建築物是否傾斜危害到本建築?瓦斯管、水管是否破裂、電線掉落?這些項目民眾在家裡可做一張簡單的表格,自行檢測。
大地技師公會理事長郭興漢還說,牆、梁、柱、樓板(含天花板)是評估房屋受損的四大重點,尤其是支撐整棟建築物的梁、柱兩部分最為重要,如果梁柱還完好,只是牆壁輕微龜裂,日後可能有漏水問題而已,還不至於造成安全上的疑慮,之後再請專業人士評估、維修還來得及,倘若梁柱受損,房子就有倒塌的危險。
向各技師公會請求協助
至於最令人頭痛的「建築究竟要不要重蓋」問題,這需要專業人士來評估,但其中一項較簡單、民眾可以自己動手做的,就是「 1/50 準則」來判斷傾斜程度。郭漢興接著解釋,假設一棟公寓有十五公尺高,將高度乘以「 1/50 」,也就是三十公分,若從屋頂垂直吊著一個小鉛錘與建築物垂直線相差三十公分以上,這棟公寓就必須請人來拆掉重蓋了。
除了上述情形外,如果情況嚴重,例如梁柱、樓板、牆壁的裂縫已經可以看到裡面的鋼筋,民眾不妨向建築師公會、土木技師公會與結構技師公會求救;如果附近山坡地滑動、房子地基下陷、地下水侵入地基而導致土壤液化等情形,則可請教大地技師公會,這些單位全省共二千多位專業人士,目前都是免費提供受損房屋評估及建議,需要協助的民眾可逕洽這些單位。
至於一些較不緊急的案子,例如牆壁只有輕微裂痕,或者根本看不出損害的房子者,如果不安心,也可請專人察看,只是因為偵查不易,通常必須動用專業儀器檢測,這就需要事先辦理鑑定測量,在繳交幾千元的申請費用後,單位就會派專人來檢測。
每個住戶應保留一份結構圖
目前為止稱得上幸運的是,除了災區的建築物外,民眾要求偵測的建築物中,大部分只是牆壁龜裂,民眾自行維修、補強即可,只有少數梁柱損壞,才報請以危樓來處理。但張培璋認為這些梁柱損壞的建築,除了少數原先設計、施工有問題外,多數原因在於使用者「胡亂更動結構設計」。
因為台灣人大部分將一樓做為店面使用,為了挪出更多的使用空間,或是為了觀、氣派,因而將支撐整體結構的梁柱打掉、挑高、自行裝潢,使得一、二樓變成「弱層」,整棟建築物在頭重腳輕下,地震一來,「一、二、三樓就像松山賓館一樣全都疊在一起,住在高樓的住戶,跌下來頂多鼻青眼腫、送進醫院,但住在三樓以下的民眾,全都壓在裡面了!」
「其實梁柱才是整個結構體最堅固的地方,建築物塌陷時,往外面跑根本來不及,躲在梁柱接頭下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如果連柱子都斷了,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只不過很多人為了裝潢而大量使用假梁柱,所以為了了解房子的真正結構,每個住戶應向建商索取一份結構圖,或者大樓管理員也應保留一份結構圖,住戶拷貝使用。郭漢星畫著圖繼續說,「目前很多雙塔型、或是有中庭的建築結構最危險」,因為雙塔建築的塔身與下面建築易攔腰折斷,而住在中庭四角落的住戶也很危險,發生地震通常最容易受到直接衝擊,住戶要更加小心才是。
當我們還可以幸運地在震後檢測自己的家園時,除了上述幾項亡羊補牢的基礎方法外,釜底抽薪的方法,還是建立正確的使用觀念:應當在購屋前即請教專業人員做安全檢測。「不要只相信自己的眼光,既然可以花數百萬裝潢,再花兩萬元請專業見證又何妨?」這應是無法預知的天災下,可以做到的基本身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