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早上去B 1丟回收垃圾,遇到鄰居一位8、90歲的老媽媽,提著一大袋要回收的舊衣服進電梯。原本個頭就很嬌小的她,氣喘吁吁,佝僂著背,顯得更矮小了!一進電梯,她立即把衣服扔在地上,捶著背,唉嘆了一口氣,感覺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禮貌打聲招呼:「×媽媽好,您真厲害,您幾歲了啊?怎麼還提得動這麼一大包回收垃圾呢?」
她沒好氣地翻了個白眼說:「我不丟,沒人會丟啊!」
其實我本來是要提醒她,地下室已經不收舊衣物了,於是又禮貌地開口:「現在舊衣物要拿到菜市場旁邊的舊衣回收箱哦!」
她又唉了一聲:「我知道啊,但你看我,現在提不動了,怎麼可能拿到那麼遠去?所以我都放到地下室,拜託來收回收的人幫忙拿去舊衣回收箱。」
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您現在是一個人住嗎?」
老媽媽連唉3聲:「還說呢,我家裡都是老小孩子,沒用啦!」右手連揮了3次(沒用啦!沒用啦!沒用啦!)。
說著說著就到了B 1,我順手幫老媽媽把舊衣物拖出去,她言謝,喘口大氣便上樓了。
跟管理員小聊,才得知80多歲的鄰居老媽媽有兒子也有媳婦,年約50幾,一早都去上班。從體力好、身體強的時候,她便伺候兒媳與孫子習慣了,但歲月不饒人,終有做不動的一天,此時,與兒孫輩相處模式卻已固定,想要翻轉並不容易。
如果兒女孫輩向來被能煮能掃能抹能洗能幹得不得了的老人家照顧周到,即便邁入50,恐怕還是青菜蘿蔔怎麼切都還沒學會的老小孩,遑論另有一份細膩心思去體察老人家的日暮西山,已從照顧者翻轉成需要被照顧者。
誰人體弱筋衰一難受起來不唉唉叫個幾聲呢?更何況是面對從己身出來的兒孫骨肉,從小一路悉心照料,跟他們討幾個拍不過分吧?很正常吧?老來病苦,但若是下一代成天忙碌,或是還無意識父母已然老去,恐怕老人家唉久了不但不被同理,反倒可能遭人嫌、惹人煩。
看到鄰居老媽媽連回收垃圾這麼個簡單的差事都還交不出手,不正是老天爺貼心給我的諭示:「老媽子症頭」無法藥到病除,唯有早一點學著狠心、耍笨、比懶。
若是期盼兒孫及伴侶人人挽起衣袖、為家盡責,那老媽子請甭客氣,短痛總比長痛好,就直截了當說清楚、講明白;說了家人還裝傻擺爛、毫無動靜,那麼,就使出撒手鐧:斷炊、斷糧、斷水、斷電,待不下去的就請自便,只要別斷了關係就好(老媽子只剩一張「刀子嘴」?)。
站在人生發展的歷程來看,與原生家庭分化,是人自然且必然的過程。你若不狠,別人就啃!命運自造,老媽子服務太好了,絕對只有當「民宿幫傭」的卑屈命格。
延伸閱讀:
老公外遇婚姻走到盡頭,離婚分財產我該如何知道剩餘財產有多少?身為妻子能直接分走房子一半持分
連兒媳月子中心的錢,都是兩老解定存付的!啃老兒拖全家吃定爸媽,母親悔:兒子說沒錢,我能怎麼辦?
擺脫老媽子宿命
每天一醒來,接踵而至的繁瑣家務事便落在我的肩頭。家裡四個男人倒也不是完全不幫忙,但確實因我這個恆久的存在而非常有安全感,因我包山包海的能幹而過得相當舒服。我必須處心積慮地謀劃,必須帶點霸氣的貫徹,如此,方能勉強達到「一個命令一個動作」;稍不留神,我堅守的底線立即斷裂。
此階段,正是年輕人為自個兒人生奔忙之時,雜事瑣事自我照顧都非重要事,因此,能閃則閃、能躲則躲,此為大部分年輕人的正常反應。說實在,在團團圍妥的舒適圈裡,有幾個年輕人願意主動空出個縫隙為家裡灑掃庭除、分擔雜務呢?唯有老父老母的援助不再、凡事必須自己來,年輕人才可能被迫學習自我照護、自我獨立。老媽子的角色不必是永遠的設定,而這個大環境對年輕人再怎麼不友善,「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也不是老人家該一直無條件給予青壯族的特權。這不是愛,是害,剝奪他們完全自立的機會。
我的確聽聞過,半百才領悟到自己蔥蒜不分,洗米按電鍋都不會,還有人從未有機會直面洗衣機。戀家兒窩著窩著,當然就窩成了老小孩。有本著作《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非常暢銷,若是來寫一本《老父母陪伴老小孩的勇氣》,銷售量會不會翻3倍呢?
不過話說回來,我真的很懷疑,以上我使盡一個半百婦人的千萬豪氣,除了給自己壯膽、唬一下家人,是不是根本說給自己爽快的?哈!四個欸,一個小部隊欸,憑我的特強母性、特柔軟之秉性,自顧都不暇了,我真能軍令如鐵、軍紀如山地成功帶兵嗎?
我的確想過一條後路:不成功,便花錢!若真無法擺脫老媽子做到至死方休的宿命,那麼,還有最後一計。老媽子做到死,年輕人廢著活?
無意間看到關於日漸興盛的「養生村」資訊,非但不是傳統養老院那種冰冷陰暗如同病房的既定印象,反倒是滿眼五星級大飯店的氣派、寬敞、明亮。當然,口袋愈深,選擇就愈多、愈好。
既有一房一廳,也有一房兩廳,所有居家設施都仔細考慮到老年人身心的細微需求,這種專業環境是自家怎麼也做不到的。蓊綠青木環繞、散步鋪道舒適,有各種才藝教室,想種菜也有農地,又有醫療團隊,多元化、社區化,我等老媽子可終結一輩子忙碌疲累人生。
看到名作家齊邦媛在養生村的幽靜環境裡完成《巨流河》等巨作;薇薇夫人則優游於適合自己的養生村,閱讀繪畫飽覽電影,展現銀光閃閃的美麗新榜樣,更讓我怦然心動。
重要的是,直到再也做不動、需要別人照顧時,「老媽子病」卻已入膏肓的我等良善老母,絕對又會陷入深怕麻煩別人、耽誤家人的婦人之仁裡。選擇養生村,便終可放下矛盾的罪惡感,這應是老媽子能給家人的最後溫柔。更重要的是,下一代的生活與生命,便可順理成章撒手不管,留待他們自己琢磨。
搬進養生村,不是子女不孝,是不想孝順子女;我不接收年輕人製造的麻煩,也不想給年輕人製造麻煩,於是,老媽子VS.老小孩,不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而是 game over!
作者簡介_彭菊仙
廣受父母喜愛與信任的親子作家,文風多樣,描繪親子生活時而細膩溫暖,時而幽默風趣,文章常見於網路,著有多本暢銷親子教養書。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