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為照顧孩子離職當家庭主婦,50歲還能順利重返職場嗎?藥師奶奶百歲仍在工作:我也每天都在學習

為照顧孩子離職當家庭主婦,50歲還能順利重返職場嗎?藥師奶奶百歲仍在工作:我也每天都在學習
▲比留間榮子

比留間榮子

職場

高寶出版提供

2024-02-21 15:00

「人生,就是一場愛自己的旅程。」95歲時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全球最高齡藥師」,100歲仍然充滿活力與熱情的藥師奶奶,面對生活、自我、人際、幸福的活法。

 

「想體驗自己未曾體驗過的事。」

「想了解自己不了解的事。」

我總是懷抱著這種心情。對於說出口的話,我也有一定要徹底執行的想法。所以,如果有人問起我是不是個不服輸的人,我想自己會回答:「的確是呢。」

 

藥品就和當今的網路世界一樣,時時刻刻都在進步,只要稍有怠惰就會跟不上腳步。我認為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需要每天不斷地學習。我時常在接待客人的空閒時間打開電腦查詢新的藥品名稱。身為藥師,我對藥品的知識必須時時維持在最前線,而「活到老學到老」這樣的想法,總是推動著我去行動。

 

以前,藥局裡有一個為了照顧孩子而離職的藥師,在50多歲時決定回歸職場。「開始有我不認識的藥品了,該怎麼辦呢? 就算現在開始重新學習,我也不知道自己跟不跟得上,這讓我很不安。」

聽到她這麼說,我回答:「我也每天都在學習呢。不知道的事情,去弄清楚就行了。再說,妳不是還比我年輕30歲嗎?」

 

應該有許多人的處境和這位藥師差不多,原本有工作,步入家庭後離開職場,過著專心養育小孩或照顧家人的生活,一段時間後又開始工作或打工,甚至挑戰全新的工作。或者,應該也有很多人處於「我的人生再這樣下去好嗎」這種審視人生的時期。在這樣的時期,人們或許會對向從未體驗過的事情踏出第一步或是再次回到社會工作時的「空窗期」感到不安。雖然我長久以來都從事著同樣的工作,但要投身充滿變化的環境時,多少也會感到不安。

 

藥局的狀況也在不斷地產生變化。隨著電腦、網路、智慧型手機的出現,面對這些以往無法想像的科技進步,數十年前我也曾萌生「看來我也該退休了」的想法。話雖如此,如今的我會在年輕人的幫助下用Zoom 參加線上會議,凡事總得嘗試看看才知道嘛。隨著年齡增長,一個人難免會對變化感到不安,但一定還是有自己做得到的事。況且,人生本來就沒有和昨天完全相同的今天。

 

延伸閱讀:

他40歲出頭財務自由果斷辭職提早退休,卻沒想5個月後決定重返工作:有錢人持續工作的真正原因

 

在藥局裡,每天都有新的邂逅和對話,例如會有和昨天不一樣的客人上門光顧,或是和一樣的客人展開不同的對話。就算每一天看起來都一樣,實際上都不會是同一天。就算今天來的是同樣的客人,也不見得會發生相同的狀況。「因為是同一位客人,所以今天也一樣呢。」若是這麼想,作為藥師可就失職了,有時就算只是細微的變化,也有助於預防疾病。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對「確實注意眼前的客人當下的狀態很重要」的想法就越強烈。這一點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如此吧。

 

「對今天保有興趣,認真地對待今天。」帶著這樣的心情,真摯地面對每天的工作以及每天該做的事。我認為只要積極地專注於眼前的事物,變化所帶來的不安感就會逐漸消失。

 

雖然你會擔心空窗期影響工作,但你也可能因此而發現過去從未注意到的嶄新事物。只要每天都帶著「我今天會在這裡發現什麼呢」的心情去工作,就會開始對這份工作的歷史、變遷、未來等各個方面產生想要更深入探索的好奇心。談到好奇心,或許會讓人感到很困難。不過,就算真的很難,也不代表這是特定人物才能擁有的特質。我認為只要抱持「今天是不同於昨天的特別日子」這種想法過生活,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是誰,都會產生好奇心。

 

那位五十多歲回到職場的藥師,後來正視自己的空窗期,花了一段時間讓自己成長。現在,她不僅是受到眾多客人仰慕的藥師,也作為長期的重要戰力支持著藥局。過去那些感到不安的時光,彷彿不曾存在。這件事教會了我一個寶貴的經驗:人無論從幾歲開始,都可以有新的經驗;無論從幾歲開始,都能夠有所成長和發展。

 

作者簡介_比留間榮子

藥師。1923年出生於東京。1944年從東京女子藥學專門學校(現明治藥科大學)畢業。看著藥師父親認真工作的身影,她決定成為藥師,並在父親於1923年創立的比留間藥局,以二代店長展開了職業生涯。她曾與父親在戰後陷入混亂的東京遞送藥品到大街小巷。擁有78年藥師資歷的她,在95歲時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最高齡藥師」(The Oldest Practising Pharmacist)。現在,她持續著配藥工作,同時提供服藥指導與健康諮詢服務的模樣,讓她獲得「宛如藥師如來」的評價,成為了當地人的心靈依靠。目前,她每天都和同為藥師的孫子康二郎一起,為了打造理想的藥局而忙碌著。

本文摘自高寶出版《時間是良藥

第二季通常是電子業淡季,今年又適逢鴻海出貨主力產品——蘋果iPhoneX銷售陷入低潮,理應是堅守待變之際。然而,鴻海第二季研發費用卻較去年同期大增十九%,達一七三.九億元。推銷費用判斷可能在諾基亞(Nokia)品牌上砸不少錢,也激增六六%,高達九十一.三億元,導致整體營業費較去年增加七十一億元,成為第二季營業利益較去年同期銳減三六%的主要原因。

 

鴻海,年營收四.七兆元新台幣,相當於台灣一年GDP(國內生產毛額)四分之一強的民營企業龍頭。董事長郭台銘,馬不停蹄全球征戰,一個可以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十一點,堪稱台灣最宵旰勤勞的企業家。一個戰戰兢兢的指揮官,帶領著一支長久以來所向披靡的企業部隊,如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營瓶頸,他們到底是遇上了什麼麻煩?抑或,裡面有不為人知的內情?

 

鴻海

▲點圖放大

 

短期挑戰》藉「關燈工廠」 紓解中國勞力成本    

 

鴻海第二季單季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六.八%下滑至五.六%,這導致,儘管今年第二季營收以一兆七九四億元,年增率十七%,還創了歷年來第二季的新高,但毛利為六○七.九億元,卻較去年同期衰退了三.一%。

 

「毛利率不如預期有三個原因:第一,蘋果iPhone X備抵存貨損失;第二,中國勞工成本增加;第三,零組件漲價。」元大投顧總經理陳豊丰在最新發布的鴻海報告寫道。

 

的確,這是橫在郭台銘眼前短期挑戰的三道陰影。不過,iPhoneX推出以來銷售不如預期,蘋果計畫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價格更犀利的新機,而且確定鴻海依然是主要組裝廠,可望扳回頹勢。鴻海七月營收達三九五五億元,年增率勁揚二五.六%,開始反映了蘋果新機的備貨效應。

 

至於中國勞工成本增加,鴻海生產自動化的「關燈工廠」政策,已經具體而微地反映在集團員工總人數上。

 

因為,根據鴻海年報,二○一四年,鴻海員工總數高達九十萬人,其中作業員達七十四萬人。時至一七年底,員工總人數為八十萬人,作業員占六十四萬九千多人。一直到今年四月底時,員工總數進一步下降至六十萬四千多人,作業員更大減至四十六萬人。

 

換言之,短短四年間,鴻海員工總人數精簡了三三%,近三十萬人之多。然而,同期間,鴻海營收卻從四.二兆元成長至四.七兆元。因此,勞動成本增加的挑戰,可望隨著自動化腳步逐漸紓解。

 

零組件,特別是部分半導體與電阻、電容器被動元件漲價,的確讓像鴻海這樣的電子產品製造廠頗傷腦筋。不過,放眼全球電子專業製造產業(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EMS)中,從塑料件、金屬件、印刷電路板到模組,鴻海一條龍式生產的高自給率冠於同業,又居全球EMS近四○%的市占率,議價優勢自不待言。零組件漲價的衝擊,應有機會藉產品出貨價的調漲逐漸彌補過來。

 

鴻海

▲點圖放大

 

中期挑戰》中國手機代工廠搶單 富智康大虧

 

短期挑戰為郭台銘帶來的三道陰影,可望藉鴻海現有的競爭優勢逐漸化解。然而,中期挑戰另外帶來的兩道陰影——中國手機代工廠大軍壓境,以及台灣同業分食蘋果iPhone手機代工訂單,相對棘手許多。

 

棘手程度可從鴻海持股六二.八%,在香港上市的手機製造代工廠富智康財報看到端倪。

 

富智康主要是為小米、華為、OPPO、中興、聯想、索尼等非蘋果手機品牌進行設計代工製造。該公司一七年營收成長逾一倍,達三六○○億元新台幣,表現耀眼,卻出現了五年來首度虧損,且大虧一五七億元。

 

今年上半年,富智康營收成長依舊強勁,達一九九八億元新台幣,但失血仍未有止住跡象,大虧一○三億元。伴隨營運虧損而來的是股價頻頻破底,目前跌至一港幣出頭,相較○六年最高峰的二十五元港幣,慘跌九六%。

 

有香港分析師指出,富智康股價已跌過頭,公司在扣除負債後,現金部位遠高於市值,有被大股東收購下市私有化的可能。根據鴻海半年報所載,截至六月三十日,富智康淨值達八四二.八億元新台幣,現金部位達五八三億元,但股票市值僅剩三二五億元。

 

富智康慘烈的業績,反映了隨著中國本土手機代工製造大廠的崛起,加上智慧型手機因市場飽和呈現成長停滯,手機製造產業已成了十足的紅海市場。

 

一七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為十四.六億支,較前一年衰退○.五%,但中國手機代工廠挾低價搶單,卻反而逆向高度成長。

 

如製造總部設在浙江嘉興市的聞泰科技,一七年手機出貨量達八三七○萬支,年增率二八%。華勤出貨量計七九一○萬支,年增率達三七%。加上龍旗、與德與天瓏,這些我們迄今聽來仍很陌生的中國手機代工製造公司,中國前五大手機代工廠去年總出貨量已達二.三億支,占全球手機總出貨量的十五.七%。

 

面對中國手機代工大軍壓境,富智康企圖跨入手機經銷與品牌經營突破困局。在印度市場,富智康建置自己的手機物流與分銷體系,企圖複製一個「聯強」(台灣規模最大的3C產品經銷商),但頭幾年需要砸大錢建立倉儲、車隊、設立據點,只有燒錢的份,沒有賺錢的份。而且深耕印度手機零售市場同時,又遇到盧布貶值,光第二季就提列近二十七億元新台幣匯損。

 

至於一六年以約一百億元新台幣代價,自微軟買下諾基亞功能性手機業務以及品牌授權,再透過入股芬蘭新創公司HMD Global,由HMD操刀諾基亞品牌經營,迄今也彷彿踏入錢坑。

 

諾基亞

外媒擔心,要讓諾基亞起死回升,鴻海可能陷入大錢坑。(圖片提供/Nokia Mobile)

 

富智康上半年財報指出,由於諾基亞手機出貨未達規模經濟,又需以「具競爭力價格」打開市場,導致歐洲市場上半年虧損近三十九億元新台幣。

 

投資

 

和碩、緯創在iPhone代工占比上升

 

東線戰場因紅色手機供應鏈掀起的殺聲隆隆,導致富智康大虧,並不代表西線無戰事。估計占鴻海整年營收高達一半的蘋果訂單,遭到台灣同業如和碩、緯創爭食的壓力也愈來愈大。

 

匯豐證券報告指出,蘋果預計下半年推出三款iPhone新機:較低價的六.一吋LCD版、六.五吋OLED版,以及五.八吋OLED版。和碩將與鴻海一同為前兩款代工,五.八吋OLED版由鴻海獨家供應,緯創則分食六.一吋LCD版。匯豐估計,今年iPhone組裝代工訂單,將呈鴻海六七%、和碩二五%與緯創七%的一大一中一小態勢。

 

此外,有國內法人估計,和碩明年可望進一步取得四○%的iPhone組裝訂單,而緯創這兩年在iPhone代工的占有率也在提升中。為了保住蘋果主要代工廠地位,鴻海壓力勢必愈加沉重。

 

手機代工市場的廝殺,不管是非蘋的安卓(Android)陣營還是蘋果陣營,均有陷入混戰之勢,這是郭台銘的兩道陰影,也是鴻海集團所面臨的中期性經營挑戰。

 

鴻海

▲點圖放大

 

長期挑戰》由軟至硬,從製造業跨入服務業

 

儘管上述的短、中期挑戰均頗為艱鉅,但鴻海集團悍將強兵如雲,自有能人為郭董分憂解勞。最讓這位六十八歲企業戰士念茲在茲的是,鴻海集團所面臨的結構性調整長期挑戰,即如何讓鴻海集團「由硬變軟」、「從製造業跨入服務業」、再從「組裝者變身成整合者」。

 

大客戶蘋果的轉型,應該讓郭董印象深刻。剛公布第二季的蘋果財報顯示,硬體事業群,不管是iPhone,還是Mac筆電,其出貨量或銷售金額均較第一季衰退,與去年同期比較,也呈現成長停滯。

 

不過,來自Apple Music、iCloud雲端服務,抑或產品保固服務的Apple Care+等服務的訂閱用戶已累積達三億人,第二季創造的營收高達九十五.四億美元,年增率三一.四%,並幾乎是iPad與Mac筆電兩大硬體事業部營收的總和。

 

軟體服務業的業績亮點,把蘋果股票市值推向一兆美元的新巔峰,讓iPhoneX銷售遠不如預期陰霾一掃而空。

 

從大客戶身上,郭台銘當然也看到發展軟體才有未來的一盞明燈。問題是,做軟體的思惟與硬體大不相同,甚至與硬體出身的鴻海企業文化大相逕庭,成為集團轉型的一大陰影。

 

前巴克萊證券高科技分析師,現為異康集團及青興資本首席顧問楊應超點出了老郭的困局:「做硬體,賣一個賺一個的利潤。做軟體,蹲五年,甚至十年,都可能在燒錢,賺不到錢!但一旦成功了,就像微軟一樣,獲利穩定、毛利極高……。這是鴻海集團想要由硬至軟轉型,首先必須克服的經營思惟鴻溝。」

 

鴻海迄今在中國南京設有上千人的軟體研發中心,也在高雄設置軟體研發園區,效益如何?目前並不明朗。

 

不過,從鴻海集團這三年來針對人事結構的大換血,不僅精簡生產線的作業員,集團坐辦公室職員總人數,也從十五萬三千多人降至十四萬三千多人,但對兩岸的軟體、電商人才的招募卻持續擴大中,可看到鴻海企圖轉型的一些決心。

 

跨入服務業的轉型,即郭台銘口中的「從製造的鴻海,變成商貿的鴻海」,也進行了數年之久,然而,過程卻顛簸無比。

 

諾基亞仍燒錢  富可視也失利

 

通路上,不管是早期的賽博數碼、飛虎樂購、鼓勵鴻海員工內部創業成為鴻海產品小經銷商的萬馬奔騰計畫,抑或指派長子郭守正掌兵符的三創數位(光華商場經營)目前皆難成氣候,三創今年上半年甚至出現五八五八萬元台幣虧損。

 

在品牌上,鴻海布局極其迂迴,諾基亞還在起步的燒錢階段,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富可視(Infocus),銷售不如預期。今年透過子公司日本夏普購併的東芝(Toshiba)電腦事業與電腦品牌授權,因東芝筆電一年出貨量大幅萎縮至不到一百萬台,則有待觀察。

 

任職過鴻海集團多年,現為品牌顧問公司Rules Creative總經理戴于千,點出了鴻海從製造跨入通路與品牌的幾個痛點:

 

一、客戶管理變複雜,做製造只要搞定相對較少數的客戶,現在,要搞定層層經銷商與眾多消費者。

 

二、生產難度提高,以前依接單生產,現在得依市場預估,保持彈性,這可能使存貨變高,銷售天數拉長。

 

第三個痛點,是管理更加繁瑣,做製造,內部管理比較複雜,做通路與品牌,對內對外管理都很複雜。

 

最後,則是預期回報難捉摸,單純做代工,投資報酬率預期性高;品牌或通路,實現獲利時間相對不穩定。

 

夏普可望成為鴻海的後盾

 

從代工製造跨入通路與品牌,鴻海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郭台銘苦多於樂,但戴于千看到了一個亮點——夏普。

 

他分析,鴻海入股夏普後(持股四五%),協助將夏普具有優勢的零組件,導入鴻海的代工客戶群中,幫夏普大大開源。對鴻海而言,夏普原有的經銷通路,變成集團產品代銷的管道,而資金的注入,更提升了夏普的品牌力,以及支援後續新產品開發。

 

但最重要的是,鴻海與夏普是兩個獨立個體,如同華碩與和碩、宏碁與緯創。再者,夏普的主力產品是家電,與鴻海主要客戶是散布在電腦與通訊產品,有頗大區隔,客戶也比較沒有置喙餘地。

 

今年上半年,夏普稅後純益達八十八.八億元新台幣,已經是連續第七個季度賺錢。

 

為了轉型,在還沒看到成果之前,鴻海已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了使富智康擺脫紅海市場困局,砸錢搞物流、分銷與品牌領域,落得大虧局面。為了讓鴻海由硬至軟,大幅度進行人力資源的精簡與調整。為了殺進通路與品牌,不惜燒掉大筆鈔票,提高管理難度,也冒著得罪客戶的風險。這是鴻海「三率三降」冷冰冰財務報表的背後所不為人知的一場轉型豪賭,未來也勢必是台灣電子代工產業能否脫胎換骨的一個重要指標。

 

郭董

▲點圖放大

 

鴻海

成立:1974年

董事長:郭台銘

資本額:1733億元

市值:1.4 兆元(統計至2018/8/21)

主要業務:電腦系統、通訊設備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製造與銷售

延伸閱讀
他40歲出頭財務自由果斷辭職提早退休,卻沒想5個月後決定重返工作:有錢人持續工作的真正原因
他40歲出頭財務自由果斷辭職提早退休,卻沒想5個月後決定重返工作:有錢人持續工作的真正原因

2024-02-21

從創業在喜來登飯店開幕到遷至林森北路...禮德西服林育松聊女兒的接班:在這一行我工作了半個世紀
從創業在喜來登飯店開幕到遷至林森北路...禮德西服林育松聊女兒的接班:在這一行我工作了半個世紀

2024-01-07

「我們做生意的人,有錢就買店面」髮廊老闆娘擁4店面70歲喊收店退休:我這輩子總不能一直在工作
「我們做生意的人,有錢就買店面」髮廊老闆娘擁4店面70歲喊收店退休:我這輩子總不能一直在工作

2023-12-28

別人準備退休的年紀,50歲她卻拋下家人獨自出國去工作...Google公關總監:活到這把年紀才更該去圓夢
別人準備退休的年紀,50歲她卻拋下家人獨自出國去工作...Google公關總監:活到這把年紀才更該去圓夢

2023-12-27

退休後最可怕是錢花完人卻還沒死!離職老前輩教會我的人生智慧:投資並不是選擇,而是生存
退休後最可怕是錢花完人卻還沒死!離職老前輩教會我的人生智慧:投資並不是選擇,而是生存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