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年人要準備退休金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因為很多人在40歲過後,小孩還小,父母年老,工作上可能又卡住,擔心中年失業,收入在支付所有支出後,可能已所剩無幾,需要付房貸的人又更辛苦了。
上一代人養2~3個小孩,買了一兩間房子,還有餘裕能準備一定的退休金,甚至還能幫小孩付頭期款,為什麼差了一代差這麼多?
當然經濟環境一定是主因,台灣的產業發展已不像30~40年前那樣,可以雨露均霑,各行各業都能蓬勃發展,願意出來做生意的人都還能有不錯的收入,願意咬牙買房子的人可能都還能存個一兩間房子下來。
近20年,台灣的產業發展明顯偏向特定幾個政府扶植的產業,譬如同樣是工程師,不同產業的工程師收入,年薪可以有60萬至200萬的差別,有些產業就算再努力,產業薪資級距到頂可能就只有80萬,相較於某些半導體產業,畢業生第一年就有150萬的收入,實在是令人生羨。
除了產業環境,我認為跟現在人的人生價值觀也有關係。現在60歲以上的那一代,學歷並不高,早早就出社會工作,25歲左右就結婚生小孩,那時候就是努力工作養小孩,還房貸,50歲以前,小孩就已經畢業出社會工作,除了已還完房貸的房子,還有10~15年可以開始存自己的退休金,40幾歲時,小孩就已獨立,才開始自己的享樂生活。
現在人可說是相反,正式出社會工作時可能已快25歲,現在人追求玩樂與精彩富足的生活,一年出國旅遊2趟是稀鬆平凡,追求個人享樂與生活體驗放在優先,認真想要結婚時可能已超過35歲,40歲生小孩比比皆是,等小孩獨立出社會時,也都超過60歲了。
如果等到小孩獨立才有餘力可以為自己準備退休金,那能準備的時間真的少得可憐,唯有延長工作年限,才有可能把準備時間拉長,但那時候確定還有工作能力與體力嗎?
如果年輕時只顧滿足自己的玩樂與生活體驗,沒有認真地思考退休金的準備,等年過40歲,有家庭有小孩之後才開始計畫,相對會辛苦很多,而且也要有降低退休後生活水準的心理準備。
大部分人的工作期間大致就是介於20至65歲之間,這段時間是可以藉由工作獲得勞動收入的時期,同時也是擁有家庭小孩與滿足個人慾望的時期,先享樂在付出,或是先付出在享樂,比例的拿捏在於個人的選擇。
但不要忘了,不管怎麼選,65歲以後或是更早,藉由工作獲得的勞動收入總會結束,自此之後要靠的就是非勞動的被動收入了,而這筆非勞動被動收入,需要在此之前就開始累積的,投入的越多,累積的時間越長,能獲得的就越多。
作者簡介_雨果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粉絲團版主。畢業於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資訊科技學士與MBA碩士,曾任電腦補習班老師,現為外商公司總經理。著作:《聰明的ETF投資法》
本文獲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