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60歲進養老院,沒想到90歲還健在「人比存款更長壽」...細思極恐:6個故事,別太早住養老院

60歲進養老院,沒想到90歲還健在「人比存款更長壽」...細思極恐:6個故事,別太早住養老院

陳艾妮

退休

shutterstock

2022-10-11 15:47

誰喜歡養老院?不管喜不喜歡,為自己規劃養老院,已成為人們的「人生規劃」的一個選項。那麼,誰該去養老院?幾歲適合去住養老院?

 

據老人福利法及其施行細則之規定,「老人福利機構服務對象須年滿65歲以上,惟如60歲以上未滿65歲自願負擔費用者,老人福利機構得視內部設施情形,提供長期照顧、安養或其他服務。」……這是官方文字。

 

孤老沒有子女親屬、家人無法照顧或子女中低收入無能力照顧而被補助安養的以外,但目前更多的是頭腦清楚正常、四肢還自如的人就會規劃住養老院,且會是品質優良,標榜有風景、有照顧的環境。因此養老院成為一個看好的產業,因為高齡化帶來源源客源。但在這個趨勢下的故事呢?就我聽到看到的,有這幾個誇張的例子。

 

6個入住養老院的故事  值得省思

 

例子1. 一半人生都在養老院

 

有一個人50歲就住入養老院,沒想到活到90多歲……他的人生,若活到近100歲,那麼他的人生一半都在養老院裡過了,這樣好嗎?養老院裡,90~100歲的高齡,據說並不稀有。

 

例子2. 在供餐小套房待了30年

 

一位老太太65歲退休年齡一到,馬上就住進高級高價養老院,她健康地活到98歲,一住就住了30多年。養老院在周年慶時在網路上發文宣傳,把她捧為「模範生」加以表揚。在這樣的推崇下,我的感受卻很怪異。

 

想想,一個人的人生有幾個30年?竟在一個固定被人供應3餐的小套房裡過了30多年日復一日的日子?這幾乎是人生的1/3了,這家養老院能夠賺她的錢長達30多年,應該這種企業不多吧。

 

再替為她出錢奉養她的兒女們想想,都市生活裡工薪族財力夠緊張的了,他們一定沒想到這份孝順工程,竟得長達30多年?且還在持續中……。

 

例子3. 人比存款還長壽

 

有個有錢人聲稱不必靠子女,60歲就自己花錢住進養老院,信心滿滿不求人,過著不賺錢只花錢的退休生活,沒想到活到90歲他還健在,但,錢竟用完了,而他還活得好好的。只好開始由兒女分攤他的每月貴族養老院花費,這是全家族都始料未及的事。

 

 

例子4. 錢都給了養老院,無欲則剛

 

一對夫妻,雖然有兒女,但在中南部不同城市不可能照顧他們,所以選擇65歲一退休就住進養老院,各付800萬(2人1,600萬元)給養老院外,每個月還要再付2萬5千的租金給養老院,再加上其它的生活開銷……這對夫妻把僅有的現金儲蓄全交給這機構後,從此每月的月租生活費雜支就靠勞保金,從此過著「不添家具、不買不必要的東西、不買新衣服(因為沒有地方放)、不應酬不包紅包、不出國旅行」的日子……因為他們不能預知這個日子會多久,所以必須精打細算過省錢的日子。

 

我看到他們的生活,有如看到花的枯萎及樹的失去水源,這樣狀態,對植物都是不健康的,何況是動物?想想,坐擁1千多萬,卻讓這錢送到別人的存摺裡「睡著」。想想,若用來環遊世界、坐遊輪,盡情享受,一路玩到掛,不是很好嗎?

 

例子5. 不用煮飯,真是好?

 

朋友住到風光明媚、以健康飲食知名的中部養生村。我去看他們時,聽到供餐餐廳裡訪客發出的讚賞,因為每道菜都是根據健康原則烹製的。但朋友悄悄告訴我,每次親友到訪都會羨慕他們不用煮、日日養生飲食,可事實是,他們第2個月就吃膩了,每天只挑幾樣(因為錢已包含在內),早就在套房裡買小鍋小爐自煮了。

 

養老院的一大誘因,就是不必採買煮飯,你就等著飯來張口,呃……直到你張不了嘴的那天為止?想想,不再進菜市場,不必張羅三餐後,一個人自生自養的存在感也消失了。住在養老院的人,是否會感到:能工作是幸福的,為了三餐而能奔波勞動也是幸福的?

 

例子6. 夫婦不同調怎麼辦

 

一對夫妻,先生已入住養老院5年,但太太不願入住。我遇到這位先生時,聽他的口氣,對於兩邊開銷,太太的不配合讓他非常不高興……可以理解,因為這樣他們形同分居了。分偶、形式夫妻越來越多,其中多了這類案例。

 

這些例子,讓人感覺怪怪的,人的一生一直打拚著朝向著更好、更多的方向努力。卻在並非「無路可走」的狀態下,把自己設置在一個停滯的空間裡?

 

遲早需要被照顧  但沒必要提早入住

 

都說老了就沒有什麼花費,以為「老了就開銷少了」。錯!真是一大誤解。老了住進養老院,費用不比一個年輕人的生活費低,若是高級有醫護服務的養老院,就貴得多;更別提若病了殘了,還得請看護陪伴者,開銷其實比年輕人巨大得多。破解了這個誤解後,我覺悟長壽可能是一種懲罰?

 

一定有人說,這都是老病時須要照顧的最佳選擇。當然,我們遲早要住進有人照顧的地方,這是不得己。合乎自然才會健康,才會快樂。若你的健康、你的家庭,讓你不得不規劃進養老院,我的斗膽建議:但凡還有起碼自理能力的話,最好不要急吼吼地、別太早提早進養老院。因為,你不知道你還會活多久,萬一你活了很久,脫離真實社會的海闊天空,把自己拘在一個被人管理、被人照顧的機構裡,這樣的人生,並不有趣,並不利於健康。

 

你追求是生活的無限可能?還是停滯等待?

 

住在自己的家裡,你擁有的是「生活」與「養生」……即使一天比一天老、即使生活機能功能一日一日地減退,但你的感覺是「生命的延續」。

 

而住在養老院裡的那一天開始,你擁有的就是由一個轉折點開始的「退休」與「養老」、「等……(你懂我在說什麼)」……你的感覺是「生命的下坡與走向終點」。

 

前者你的生活有無限可能,和各種年齡的人活在一起,搞不好還出現又一個舞台和事業;後者你生活在一群和你一樣停滯等待的人,你會同類相聚、心想事成、心智體能都往下坡走。人生苦短,開心享受它到最後一天,把錢用在繼續經營自己的「家」,用在自己身上,別把自己送進「養老院」。斗膽建議:別太早提早進養老院!

 

作者簡介_陳艾妮

著作已100多本、演講3000多場,目標要寫200本、講5000場,將要申請金氏記錄(華人世界著作及演講最多女作家)的作家、話家、畫家,幸福工程出版教學系統總教練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論調》外資罕見一致悲觀

GDP成長預測  落在近70年低位

 

攤開各家外資近期陸續發布的展望報告,有別於對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的來年表現有不同看法,在談及韓國時,多家外資卻是罕見地一致:一致的悲觀。

 

以瑞銀為例,對韓國的GDP成長預測,二五年僅有一.九%,二六年更下探一.三%,不僅遠遠不及台灣同期間的三.二%及二.四%,更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中的末段班。除了瑞銀,高盛、大摩、野村等外資,乃至韓國央行,對韓國明年GDP的成長預測,也大多落在一.七%到一.九%之間的近七十年罕見低位。

 

「顯然,我們正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高麗大學經濟系教授姜成鎮接受《今周刊》訪問時語帶感嘆。

 

外資普遍看衰,韓國經濟減速 ——韓國2025年GDP成長率預測

 

現實》不利因素層層疊加

川普2.0衝擊半導體   出口被中國超車

 

偏向悲觀的展望,背後實為諸多不利因素「層層疊加」的結果。

 

首先,是「川普二.○」關稅的可能衝擊。不少外資與韓國國內專家認為,韓國出口中,有約四分之一由半導體貢獻,其中多數是先出口到中國經過加工後,再轉出口至其他國家的「中間財」。未來,一旦這些從中國轉出口的半導體,進一步受到美國關稅的打壓,導致衰退,韓國的出口勢必難以倖免。

 

除了半導體產業,摩根士丹利觀察,韓國汽車業也有壓力,由於川普上任前,屢屢提到要用關稅保護美國的汽車產業,「這也代表韓國出口主力之一的汽車業,預料將受到相當大的傷害。」

 

瑞銀就指出,與台灣等亞洲其他國家相比,韓國出口相當倚賴汽車、石化等受全球景氣高度影響的「週期性」產品,受到的衝擊自然也因此大得多。

 

另一方面,關稅之外,不少分析認為,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制裁,恐也將重傷韓國半導體產業的元氣。

 

例如,十二月初,美國商務部推出了新一輪對中貿易禁令,禁令除了將中國北方華創等一四○家中企列入出口黑名單外,還新增對HBM(高寬頻記憶體)的出口管制。偏偏,在全球HBM銷售中,對中國市場仰賴最深的,就是韓國的三星電子(中國銷售占比約兩成)。「三星可能因為美國的管制,而失去主要的銷售來源。」韓國權威財經媒體《每日經濟》評論道。

 

值得留意的是,禁令雖列入多家中企,卻未列入中國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大廠長鑫存儲。對此,韓國業內人士解讀,這顯示美國希望在記憶體供應鏈上,盡可能做到多元分散,避免過度倚賴三星與SK海力士等韓國大廠。而在美國老大哥的「刻意制衡」下,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競爭力恐因此被削弱。

 

一邊有美國「川普變數」的衝擊,另一邊,則是一個更為「確定」的血淋淋現實:中國產業的全面崛起。

 

根據韓國發行量第一的《朝鮮日報》引述韓國官方的數據顯示,韓國和中國近十年在出口市場競爭的八大主力產業中,除了石化業之外,在半導體、顯示器、蓄電池、無線通訊設備、船舶、汽車及鋼鐵七個領域,中國的全球市占率要不是超過了韓國,要不就是早已經拉大了與韓國的差距。

 

例如,在船運業,中國一三年市占率約十八%,二三年已來到二二%;反觀韓國,則從二二.七%衰退至十四.三%。又例如汽車,中國十年間的出口額市占率,從一.四四%增加至四.九三%;相較之下,韓國僅從二.九六%略增至三.○八%。

 

《朝鮮日報》更直率地評論,「鋼鐵和石化,因中國的低價攻勢而陷入生存危機,一度在中國市場占據兩位數市場份額的汽車和手機的存在感,也正在變得模糊。」

 

韓國企業為何節節敗退?在首爾大學經濟學教授朴相因的眼裡,當中固然有諸多外部因素,如中國政策補貼、地緣政治變化等,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韓國自己造成的。

 

出口成長放緩、內需也不振⋯ ——各大機構對韓國經濟展望悲觀主要理由

 

根源》產業主力全線潰敗

韓國財閥第三代缺飢餓感  只想守成

 

「外人看來可能會認為韓國經濟非常有活力⋯⋯,實情,卻非如此。」朴相因在接受本刊訪問時直言。他認為關鍵在於,目前主導韓國經濟的多數財閥,都已經進入創始家族的第三代,「這一代掌門人,缺乏上一輩的那種『飢餓感』、亟欲闖出一番名號的『成長心態』,更多的是只想守成。」

 

心態保守也就算了,朴相因認為,根源性問題還在於,韓國財閥本身也忘了該增強競爭力,「不僅扼殺國內(中小企業的)創新,本身又極易受到挑戰。」

 

談及韓國財閥的「全線潰敗」,姜成鎮亦憂慮地表示,這也代表韓國的這波經濟衰退,很可能不同於以往,「它不是週期性的衰退,而是結構性的。」此外,他補充,這也表示,在面對中國的強勢競爭下,韓國傳統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政策,恐怕是行不通了。「我們需要尋找新的成長引擎。」姜成鎮說。

 

偏偏,多重困境下的韓國,如今又面臨政局的紛擾。

 

「對一個信用評級AA的主權國家來說,頒布(這般無預警的)戒嚴令,明顯讓人措手不及,」國際指標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近日評論表示,「市場情緒恐怕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過來。」

 

不過,儘管外部挑戰重重,一位熟稔韓國的金融專家指出,好消息是,根據官方數據顯示,韓國的內需將有望受惠於央行降息和通膨緩解,在來年的第一季觸底後,逐步實現「循環性復甦」。

 

至於何時整體經濟能回到正軌?套前述標普的話,一切,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延伸閱讀
她剛經歷喪夫之痛...小三馬上「冷凍胚胎生子」搶遺產!保險金、房產、股票全都要 法院這麼判
她剛經歷喪夫之痛...小三馬上「冷凍胚胎生子」搶遺產!保險金、房產、股票全都要 法院這麼判

2024-04-19

國中小8/1起「早自習、午休禁考試」!讓國三生好過點…寒暑假結束後「首週」不能模擬考
國中小8/1起「早自習、午休禁考試」!讓國三生好過點…寒暑假結束後「首週」不能模擬考

2024-05-02

軍公教2年加薪7%、大學畢55K起薪卻沒人想報考?兩原因曝光:考得上的,外面上班還能領10萬!
軍公教2年加薪7%、大學畢55K起薪卻沒人想報考?兩原因曝光:考得上的,外面上班還能領10萬!

2025-01-15

台中被點名「用電量需求不斷攀升」…台電提解方:減煤增燃氣可讓供電穩定、在地支持台中用電
台中被點名「用電量需求不斷攀升」…台電提解方:減煤增燃氣可讓供電穩定、在地支持台中用電

2024-05-02

老牌麻辣鍋「川巴子」驚傳5/5熄燈!酸菜魚片藝人最愛吃 店家:以後想吃只能去「這間」
老牌麻辣鍋「川巴子」驚傳5/5熄燈!酸菜魚片藝人最愛吃 店家:以後想吃只能去「這間」

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