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業是冷凍空調工程技師的股素人,曾在1998年進入股市,當時只會「憑感覺」買賣股票,3年不到即因嚴重虧損套牢而黯然退場。2008年,悟出「買股的3個15準則」與「3個先決條件」的原型理念後,重返股市,從此不再虧損、安穩獲利。股素人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不僅每年領穩定股息,靠著土法煉鋼篩選股票,還在同一社區買下三間房與家人同住。
本文為股素人投書對於「安樂死」議題的討論與深省。
依監察院在2019年9月6日公告的(108財調0054)調查報告,各基金的破產年度分別為勞保基金(2026年)、教保基金(2030年)及公保基金(2031年),而衛生署的精算專家團隊,預估健保基金的破產年度在2022年~2025年之間。
政府對於各種基金破產危機的對策,除了國庫補貼(※債留子孫)外,就是漲費率、漲保費,別無良策。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已是上世紀的傳說,取而代之的是「家有一老,全家皆倒」的現實,長壽真的幸福嗎?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之數據,國人「不健康(失能、臥床及慢性病纏身等)的生存年數」為8.4年,需要長照的老人/失能者,不僅自己痛苦,也可能毀了看護家人的後半生,失能者人口已突破百萬人,照護者的人力65%為家人,因為政府的長照政策,對於失能者家庭無法提供妥善的協助,有人為了照顧長年臥病在床的失能者而發生悲劇。(失能人口統計與照護者人力分配,詳見此連結。)
2012年日本暢銷書《70歲死亡法案、可決》(※中譯本書名《70歲死亡法案,通過》),認為重振國家經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70歲以上的老人,請您去死吧!」,這大概是下流老人「可回收」的剩餘價值吧?
這不是危言聳聽的都市傳奇,而是日本「姥捨山」故事(※將年邁的親人帶到山上遺棄,任其自生自滅的民間故事)的現代版,是政府與民眾即將面對的殘酷現實—「安樂死」。現在的「下流老人」,必然很後悔,小時候過於相信「24孝」的童話故事,導致現在成為子女互踢皮球的拖油瓶,苟活不如好死。
日本的《70歲死亡法案、可決》一書,在2012年出版時,年銷100萬本,對日本社會引起極大的震撼而成為暢銷書,其原因之一是書名聳動,加上類似報紙頭版的(國會表決)畫面;本書作者垣谷美雨,以小說型態,描述「70歲死亡法案」通過並即將實施的2年前,一般小庶民人物之內心的歡欣、罪惡與道德倫理的衝突與掙扎的真實人性,其實也是台灣有長照需求家庭的真實寫照,內容發人深省。
「安樂死」在日本是「禁忌」的話題,日本NHK電視台曾於2019年6月2日播出特別記錄片「她選擇安樂死」(彼女は安楽死を選んだ),全程跟拍51歲的小島美奈於2018年11月遠赴瑞士進行安樂死的過程,並探討日本人尋求「安樂死」的問題。
2018年6月,資深媒體人傅達仁先生遠赴瑞士接受協助安樂死的新聞,才又使台灣「安樂死法案」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傅先生生前積極推動「安樂死法案」,在他兒子傅俊豪及立法委員許毓仁等人的推動之下,台灣的「尊嚴善終法草案」(※俗稱安樂死法案),於2019年11月初在立法院通過一讀,也許不久的將來,台灣會成為亞洲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對於「安樂死」,學者、法界及民眾有正反兩極的看法,「安樂死法案」是讓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有安樂死的請求權;平心而論,「安樂死法案」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為傅達仁先生及其家人兩度遠赴瑞士尋求協助「安樂死」的鉅額費用,並非一般民眾所能負擔的起。
贊成「安樂死」的人,認為「安樂死」除了讓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得以解脫外,也可以解除活著家屬的內疚與自責,目前可執行(主動/被動)安樂死的國家/地區,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加拿大、荷比盧、瑞士、澳洲的維多利亞洲,以及美國7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等18個國家/地區,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早在2002年就依法規定:「飽受折磨的病患有權利選擇『安樂死』」,現在亦在研議:「無病痛長者之安樂死的可行性」。
▲作者股素人
我曾去醫院探望一位已癌症末期的朋友,他說他已簽妥「放棄急救同意書」和「遺體捐贈同意書」,並告訴2位子女說:「昏迷不醒時,絕對不要急救」,2位子女黯然同意;結果,住在美國的長子,接到病危通知回台灣,到醫院時,對弟妹及主治醫生說:「絕對不可以放棄急救,現代醫術這麼進步,一定有辦法延續生命的,錢我出」。
醫生(怕被告)只好不拔管、不拆呼吸器,又折磨了10多天,病人才去世;家屬有權利變更意識清醒病人所做的「放棄急救同意書」決定嗎?病人本身的身心痛苦,家人能夠理解嗎?對於飽受病痛折磨的臥床老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家母中風長達11年,在91歲那年,因為直腸破裂出血住院治療10多天,回家之後迄今1年多,不再開口與家人說話,只用搖頭、點頭表示,哀莫大於心死,痛在母身,疼在我心。
安樂死 vs. 道德觀:父母情重恩如山 焉能不陪走餘生
(中間為本文作者)
日本每年約有10萬人因為照護家人而辭職,長期照護自己的病痛親人能撐多久?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在2006年至2015年的10年間,長照看護殺害親人(※介護殺人)的悲劇共有247件(※每年25件,每15天1件)。
再看以下3則台灣的長照悲劇報導:
①一名55歲男子,疑似因為長期照顧85歲老父親加上經濟壓力,在深夜開車載父親外出,先在車上勒斃父親之後再上吊輕生,結束自己跟父親的生命!(2019年1月11日新聞)
②一名74歲婦人,去年10月因不堪長期照護丈夫的壓力,趁丈夫睡覺時,持鐵榔頭打死丈夫,被依殺人罪起訴。(2019年3月7日新聞)
③嘉義市一名老翁,疑似拿酸液前往長照機構,企圖先灌食感情良好但已無法言語的臥床妻子再自殺,造成1死3傷的慘劇。(2020年8月23日新聞)
長照悲劇的案例逐年增加,依台灣「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2017年12件、2018年20件,依人口比例來說(※日本約1.2億人,台灣約2,300萬人),顯然台灣的「(長照)介護殺人」已成為不容忽視的老年社會問題,已並非現行的「長照2.0」所能應付的;「介護殺人」誰之過?是長照家庭的業障?還是政府的「借刀殺人」之計?
平心而論,「安樂死」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對於失能者或其監護人,應給予「安樂死」的選擇權。「安樂死法案」雖然已通過一讀,但可能過不了「三讀通過」這一關,如同1997年6月開始實施的「騎機車戴安全帽」政策,也曾一度「喊卡、暫緩實施」。
通常,一個首創先例的政策,要先經過5~10年的教育宣導,讓多數民眾接受後才能成功。目前多數人仍有倫理道德觀的束縛,卻也不忍病痛家人之「痛不欲生」的情景,「安樂死法案」如果以「公投方式」表決的話,過關的機率相當高,因為經由立法安樂死,至少可以降低家屬的罪惡感。
現代的網路科技發達,如果「安樂死」可經由政府單位的網站,及各電視台/電台媒體的密集宣導,不出5年,就像「戴安全帽」及「繫安全帶」的政策一樣,水到渠成,「安樂死法案」既可解決病人及家屬的慘境,順便也可解決政府各種基金面臨倒閉的財務危機。
作者簡介_股素人(何宗岳)
美國Memphis大學機械碩士,機械技師及冷凍空調技師高考及格,正職為冷凍空調工程設計與節能改善工作,有8項專利及11本冷凍空調著作,目前已退休,轉為自由作家(股市理財及時事評論)。
2014年起,與卡小孜合著《我用4張表,存股賺1倍》、《股素人、卡小孜的收租股總覽1》、《理科阿伯的存股術(原名:收租股總覽2)》及《拒當下流老人的退休理財計劃》(2020年12月出版)等4本股市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