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別人幫忙,直接開口要求就好了。當然也要理解,就算開口要求,對方也不一定會幫忙。
照護雙親一定得心態認真,卻不需要心情沉重。就拿預防父母受傷這一點來看,照護行動需要協助的父母,時時刻刻都得小心注意才行,一定得非常認真。
父母忘記剛剛用過餐時,做子女的儘管能做到不責備父母,卻往往無法擺脫強迫父母承認已經用過餐的習慣。我以為吃飽肚子就會撐,不會想再吃,護理師卻告訴我,父親的飽足中樞可能也已經衰退了。
我年輕的時候,每星期都會去大阪參加讀書會。讀書會的老師和母親同住,大家讀書時,老師的母親常常走到客廳來問:「我吃過飯了嗎?」師母總是笑瞇瞇地回答她:「已經吃過了喔!」當時我從未思考過照護雙親的事,看到師母的反應很是驚訝。等到我自己開始照護,才明白這件事情有多困難。
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後,我在自己出生長大、婚後和父親暫時同住的老家,舉辦了好幾年的讀書會。但是父親回到老家之後,讀書會面臨存亡危機,最後得到參加者的理解和協助,才得以繼續舉辦。
父親就睡在讀書會隔壁的房間,讀書會進行時,父親感受到客人的動靜,有時會走出來看看狀況。每次看到這麼多客人,父親總會嚇一跳,然後跟大家打個招呼,打完招呼又回去睡覺。然而一覺醒來之後,父親又和稍早之前一樣吃驚,然後再一次跟大家打招呼。
參加讀書會的人從未對這件事表示驚訝,反而溫柔接納罹患失智症的父親,我看了非常高興。遇到孩子哭鬧,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場,往往也會跟著抓狂,但如果是和別人在一起,容忍度就會大幅提高。照護父母也一樣,平常和父親獨處時,我總是神經緊繃,然而當陪伴的人增加時,便覺得和父親在一起沒什麼。
領悟到這件事之後我便決定,和父親獨處時,只要沒有什麼大問題,我都要保持冷靜,不要讓他的一舉一動左右心情,就算父親忘記吃過飯和反覆向大家打招呼也一樣,因為這些舉動並不會對別人或他自己造成危險。
育兒也是一樣,心態認真和心情沉重是兩碼子事。照護雙親一定得心態認真,卻不需要心情沉重。就拿預防父母受傷這一點來看,照護行動需要協助的父母,時時刻刻都得小心注意才行,一定得非常認真。
但是照護者不需要為了強調照護很辛苦,而皺起眉頭、大聲嘆氣。照護者表現出辛苦的姿態,有一個理由是希望受到照護的父母,能了解照護究竟有多辛苦。但是就拿我父親來說,他根本無法理解。為了照護而和父母起衝突或是心生煩惱,對於親子關係一點意義也沒有。
另一個理由,則是希望本來應該和自己一樣辛苦照護父母,卻沒有貢獻的兄弟姊妹,了解照護究竟有多辛苦。
照護當然辛苦,但是不需要刻意表現出辛苦的姿態,好讓其他人知道。如果希望對方了解自己的辛苦而伸出援手、提供協助,這麼做不見得能達到目的;要是結果不如預期,就更難以保持平穩的心境了。換句話說,希望別人幫忙,直接開口要求就好了。當然也要理解,就算開口要求,對方也不一定會幫忙。
向他人炫耀照護的辛苦,表示照護者是心情沉重多於心態認真。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岸見一郎/著
1956年,生於京都。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專攻西洋古代哲學史)。現任京都聖カタリナ高等學校看護專攻科客座講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可諮商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顧問等職。著有《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究竟)、《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方舟文化)等書。
陳令嫻/譯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希望有一天能搭時光穿越機回到古代,用宋代青瓷喝杯茶。譯有《工藝之道》、《日日之器》、《平松洋子的廚房道具》、合譯《無印良品的設計》(天下文化出版)等書。
書名: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出版:天下文化
父母忘記剛剛用過餐時,做子女的儘管能做到不責備父母,卻往往無法擺脫強迫父母承認已經用過餐的習慣。我以為吃飽肚子就會撐,不會想再吃,護理師卻告訴我,父親的飽足中樞可能也已經衰退了。
我年輕的時候,每星期都會去大阪參加讀書會。讀書會的老師和母親同住,大家讀書時,老師的母親常常走到客廳來問:「我吃過飯了嗎?」師母總是笑瞇瞇地回答她:「已經吃過了喔!」當時我從未思考過照護雙親的事,看到師母的反應很是驚訝。等到我自己開始照護,才明白這件事情有多困難。
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後,我在自己出生長大、婚後和父親暫時同住的老家,舉辦了好幾年的讀書會。但是父親回到老家之後,讀書會面臨存亡危機,最後得到參加者的理解和協助,才得以繼續舉辦。
父親就睡在讀書會隔壁的房間,讀書會進行時,父親感受到客人的動靜,有時會走出來看看狀況。每次看到這麼多客人,父親總會嚇一跳,然後跟大家打個招呼,打完招呼又回去睡覺。然而一覺醒來之後,父親又和稍早之前一樣吃驚,然後再一次跟大家打招呼。
參加讀書會的人從未對這件事表示驚訝,反而溫柔接納罹患失智症的父親,我看了非常高興。遇到孩子哭鬧,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場,往往也會跟著抓狂,但如果是和別人在一起,容忍度就會大幅提高。照護父母也一樣,平常和父親獨處時,我總是神經緊繃,然而當陪伴的人增加時,便覺得和父親在一起沒什麼。
領悟到這件事之後我便決定,和父親獨處時,只要沒有什麼大問題,我都要保持冷靜,不要讓他的一舉一動左右心情,就算父親忘記吃過飯和反覆向大家打招呼也一樣,因為這些舉動並不會對別人或他自己造成危險。
育兒也是一樣,心態認真和心情沉重是兩碼子事。照護雙親一定得心態認真,卻不需要心情沉重。就拿預防父母受傷這一點來看,照護行動需要協助的父母,時時刻刻都得小心注意才行,一定得非常認真。
但是照護者不需要為了強調照護很辛苦,而皺起眉頭、大聲嘆氣。照護者表現出辛苦的姿態,有一個理由是希望受到照護的父母,能了解照護究竟有多辛苦。但是就拿我父親來說,他根本無法理解。為了照護而和父母起衝突或是心生煩惱,對於親子關係一點意義也沒有。
另一個理由,則是希望本來應該和自己一樣辛苦照護父母,卻沒有貢獻的兄弟姊妹,了解照護究竟有多辛苦。
照護當然辛苦,但是不需要刻意表現出辛苦的姿態,好讓其他人知道。如果希望對方了解自己的辛苦而伸出援手、提供協助,這麼做不見得能達到目的;要是結果不如預期,就更難以保持平穩的心境了。換句話說,希望別人幫忙,直接開口要求就好了。當然也要理解,就算開口要求,對方也不一定會幫忙。
向他人炫耀照護的辛苦,表示照護者是心情沉重多於心態認真。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岸見一郎/著
1956年,生於京都。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專攻西洋古代哲學史)。現任京都聖カタリナ高等學校看護專攻科客座講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可諮商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顧問等職。著有《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究竟)、《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方舟文化)等書。
陳令嫻/譯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希望有一天能搭時光穿越機回到古代,用宋代青瓷喝杯茶。譯有《工藝之道》、《日日之器》、《平松洋子的廚房道具》、合譯《無印良品的設計》(天下文化出版)等書。
書名: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出版: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