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家人之間的情緒勒索

家人之間的情緒勒索

2016-06-03 16:51

情緒勒索的典型話語,都是透過讓對方恐懼情感破裂、感到愛的匱乏,以及訴諸罪惡感,操控著對方的行為。

談委屈

在公司裡,你總是盡心盡力,任勞任怨,最早來也最晚走,績效卓著。你以為終有一天會受到上司肯定,或者加薪或者升遷,但偏偏好處都被別人占走。你做得最多,得到的卻最少,總是幫別人抬轎。

你覺得很不公平!

你與另一半約好下班後到高檔餐館共進晚餐。無奈下班後卻被主管留下來討論公事,好不容易離開辦公室,卻塞在車水馬龍的路上動彈不得,眼看與另一半約好的時間就快到了,心急如焚。抵達目的地,已遲了將近一小時。你想解釋,只見另一半擺著臭臉,冷冷地別過頭去。你越想解釋,卻得到:「遲到就是遲到,說再多都沒有用」的回應。你不是故意的,也沒有機會說出苦衷,只能被錯怪。
有苦難言的感覺真不好!

在班上,你總是相當熱心,對同學細心又體貼,能敏感地察覺到別人的需要,主動地伸出援手,或者承擔為大家服務的責任。小至跑腿、收錢、買便當,大至統整報告、彙整資料。你來者不拒,也習慣服務,因為助人最樂。久而久之,有些工作似乎就這麼成為你「分內」的事了。沒被感謝就算了,如果一天沒做這些事,反而惹人不愉快,還說你怎麼沒盡到本分。你知道自己就是個爛好人,心裡不舒服也得微笑地說:「沒關係,我來做!」

只能眼淚往肚子裡吞吧!

上述情境我們都不陌生,那些心裡的不舒服,正是委屈。
人為什麼會委屈?通常是因為自己未受到公平的對待、應有的權利受損、覺得被別人虧待、未得到該有的重視,甚至被貶抑、被誤解,卻無從辯解、難以澄清。

全能媽媽委屈度日

在校園中常見到高度監控的家長。曾遇過一個母親,對孩子的一切緊迫盯人。孩子出狀況時,母親急急忙忙衝到學校善後。幾次下來,都未見父親蹤影。我心裡有點生氣,又是個在孩子教養上缺席的父親。

於是,我要求父親一同前來會談。父親坐在一旁不發一語,母親則是滔滔不絕地重複說著自己費了多大心力;不時轉頭過去數落父親幾句。

「孩子從小就跟我比較親近,有事都只跟我說。孩子的大小事情都由我安排,你連半點參與都沒有!你這個爸爸是怎麼當的?」
父親把臉別了過去,仍然不發一語。

後來,在與孩子談到家庭議題時,從孩子口中得知,母親確實是個盡心盡力的全能媽媽,大小事情一手包辦。父親不是沒幫忙,而是每當想做點什麼,母親便說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搶過父親手上的工作。

母親看似負擔了所有親職教養的責任,實際上卻是無意識地獨占了任何親子互動的機會,再回過頭來指責另一半功能不佳、未盡責任。她從不讓別人幫忙,卻又責怪別人不幫忙,心裡總是抱著委屈過生活,這是一種「受害者」的心態。

「受害者心態」是面對委屈情緒的典型因應模式

當一個人的內心,根深柢固地認定自己就是個「受害者」,便會處處提防,怕遭人傷害。有了孩子後,便把孩子視為自己本體的延伸,緊抱著孩子不讓別人靠近,以獲得安全感。別人想幫忙,他一逕拒絕;到了無力負荷時,內心的委屈一股腦兒湧上心頭,使勁責怪身旁的人自私自利、不願意出手相助—更加印證了自己是個「受害者」。

當我們的內心長期感受到痛苦,便想要做點什麼以削減這些痛苦情緒。我們會有意或無意地發展出各種因應方式,有些在短期之內能幫助我們緩解負面情緒帶來的不舒服,但長期而言,卻為自己或他人帶來更多的麻煩。

許多人面臨的困擾,並非來自於最初的負面情緒,而是「無效的因應方式」。
當事人一再以同樣的方式因應痛苦,從偶一為之成為慣常行為,形成重複不斷的因應模式。甚至,最初的痛苦來源早已消失,而充滿問題的因應方式卻被保留下來。

「受害者心態」是來自於一個人的內心總懷著委屈的情緒。當內心感到不平衡時,便容易以一個「受害者」的姿態展現強勢操控的一面,這正是一個人面對委屈情緒常見的因應模式。

自認為是「受害者」的當事人,時常透過抱怨、指責,或讓自己過得更痛苦,以搏得別人的同情與重視。你以為他需要的是協助,當你熱心地為他伸出援手,卻總是碰一鼻子灰。

因為他需要的不是協助,而是關注。

拒學的孩子與扮演悲劇英雄的家長

有個孩子從國中起就足不出戶,很少到學校去上學。上了高中,情況依舊。開學兩個月,班上同學還未見過這孩子一面,只有導師去家訪時曾有一面之緣。

這孩子的母親是個單親媽媽,孩子的父親在孩子國小時就和她離婚了。母親獨自扶養這獨生子,還要工作維持生計。

母親時常打電話到學校來,內容總是千篇一律。先是花上大半時間訴說自己的痛苦際遇,接著對學校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例如:要求導師請班上同學發揮「同學愛」,每天輪流到家裡去邀請她的孩子上學;要求學校提供其他學生家長的電話;要求學校老師每天早上到家裡去帶她的孩子來學校⋯⋯等。

這確實讓學校很為難,也知道母親的要求事實上對改善孩子的狀況毫無幫助。每次婉拒其要求,這母親便歇斯底里地指責學校:「學校怎麼可以這麼沒愛心,你叫一個單親媽媽該怎麼辦?」「請同學來一趟會怎樣嗎?我的孩子正需要同學的溫暖呀!」

當學校試著為她連結一些社會資源時,她完全不領情:「提供我這些社會資源又如何,我工作這麼忙,哪有時間帶小孩去求助?而且他們也幫不上忙!」

最後,總是要拿現在的處境與孩子國中時相比較,以顯示現在的學校很無能。「我們家小孩以前的國中老師多用心,做了好多事情;相較之下你們就很無情,什麼忙都不願意幫!」

「你們說會開會討論,到底開了沒?你們到底做了些什麼?」又說:「我看你們就是不願意幫忙啦!大家都欺負我這個單親媽媽,陷我於孤立無援中⋯⋯」這就是她的結論:「我很可憐,大家都欺負我!」

在輔導與諮商的實務上,這樣的家長還不少,總是弄得學校天翻地覆、人仰馬翻,光接電話就精疲力盡。當學校的輔導人員給予家長一些專業建議,請家長做些什麼努力時,一概被家長拒絕,總說自己「很可憐」「很忙」,所以做不到,或不可能有效。

然而,人們再熱心,總有個限度,一旦發現自己提供的援助總是被拒絕;沒被接受就算了,還受到指責批評,當然想與這種人保持距離。此時,他便會再度在內心告訴自己:「對!沒有人願意幫助我,我就是個受害者!」

在他的內心世界裡,天天都上演著悲劇英雄的戲碼。將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想成是自己的壯烈犧牲,因此每個人都欠他人情;又因為扮演的是英雄,從中能獲得更多力量。

家人之間的情緒勒索

從事心理助人的經驗告訴我,這不去上學的孩子與母親有著共病關係。在潛意識層面,母親需要孩子不去上學,以讓自己能夠持續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而孩子也不自覺地「配合演出」,成為一個不去上學的「問題學生」,讓母親有繼續將這戲碼演下去的舞臺。

這就是前面提到過的,做子女的常會透過過度承擔起非屬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試圖代替父母解決問題,或滿足父母內心的缺憾,藉以回報父母,或連結著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為什麼人們會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呢?

如此,他便可以名正言順地藉由展示痛苦來獲取關注,進一步操縱別人得為他做些什麼,以補償他內心長久以來未被公平對待的委屈感受。而那些操縱的手段,常常是以情緒勒索的形式呈現。

情緒勒索的對象常是家人,也就是與自己關係最為密切的人,不是伴侶就是子女。正因為家人之間有著愛的連結,情緒勒索才有運作的空間。

常見的情緒勒索有三種類型:

①沒功勞也有苦勞:「我們含辛茹苦地把你拉拔長大,寄託全在你身上,你就不能體諒父母的辛苦,聽話一次嗎?」許多父母常會對孩子提起過去撫養子女時的艱苦歷程,期待孩子知所感恩、知恩圖報,而成全父母的期待,正是最好的回報。

②一切都是為你好:「我們這是愛你,是為你好!」「爸媽難道會害你嗎?」「如果不是為你好,早就讓你自生自滅去了!」父母的良善動機令孩子不忍拒絕,那份比天還大的恩情,怎能視而不見。孩子總在心裡想著,如果我沒有做到他們的期待,不就辜負了他們對我的愛,也顯得我不夠愛他們,這豈是為人子女該有的態度呢?

③後悔了別怨我:「好啊!你追尋你的理想去,到時候餓肚子,別怪我沒先提醒你!」「不聽我們的話沒關係,到時候後悔了,可別回過頭怨我們沒阻止你!」父母說出這類話,顯然與孩子之間的拉扯已到了相當緊張的程度。父母自認為已為孩子做了最好的安排,於是用這樣的話語暗示著自己的責任已盡,對子女已無虧欠。聽在孩子耳裡,總會有一份惶恐,擔心:「父母是否永遠不再理會我了?」也感覺到與父母之間的情感連結可能就此斷裂。

簡而言之,這些情緒勒索的典型話語,都是透過讓對方恐懼情感破裂、感到愛的匱乏,以及訴諸罪惡感,操控著對方的行為。
 
〈本文選自全書 周政池 整理〉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也是情緒調適專家。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
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觸角多元,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
國際神經語言程式學(NLP)訓練師
台灣神經語言程式學學會(TBNLP)常務理事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陪孩子走一段學習路(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Udn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http://blog.udn.com/heng711)
 
書名: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
 
 
出版:究竟出版社
 
目錄:
推薦序    正因為知道自己的脆弱,所以有機會壯大    王雅玲
推薦序    實際應用「簡快療法」的絕佳入門    賴明正博士
自序    接受不是認同,而是「允許存在」
 
第一章    學會交還責任,做到課題分離
談愧疚--
為了因應那無所不在的愧疚感
三種無法做到課題分離的人際互動模式
人生三件事
越是親近的人,越是需要課題分離
不斷活在父母期待中的孩子
對父母有所愧疚,所以總想回報父母
用過度承擔來回報父母的愛
與愧疚感同在時,傾聽它所傳遞的智慧
放棄改變父母,重新理解父母
只能順從父母或違抗父母嗎?是否還有其他選擇?
〈簡快自助技巧〉選擇只留下愛,其餘的交還給父母
 
第二章   做自己的父母,彌補成長中愛的缺失
談委屈--
全能媽媽委屈度日
「受害者心態」是面對委屈情緒的典型因應模式
拒學的孩子與扮演悲劇英雄的家長
家人之間的情緒勒索
悲劇英雄的形成 --成長過程中愛的缺失
委屈情緒對我們的保護功能
重新做自己的父母,成為自己愛的補給來源
〈簡快自助技巧〉接受批評法
 
第三章   為什麼我們討厭比較卻又老愛比較
談嫉妒--
見不得別人好
那一口一口咬掉心頭肉的怪物
嫉妒的後果常是喪失理智,衝動行事
比較的強迫性 --不喜歡卻又避不了
自尋煩惱成癮症候群
匱乏心態作祟,讓比較無所不在
看見自己的匱乏無力,與自己的不足同在
〈簡快自助技巧〉灑金粉法
 
第四章   你永遠無法為你的人生買保險
談後悔--
去哪裡買個「做錯決定險」?
「完美決定」的大夢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怪罪別人很容易,正視自己的不完美卻很難
從「後悔了該怎麼辦?」到「後悔了又如何?」
後悔是要我們轉個彎,讓自己更有彈性
傾聽內心的智慧
〈簡快自助技巧〉左右兩條路
 
第五章   有人陪很好,一個人也很自在
談孤單--
不想被忽略 --在關係中感受自己的重要性
任孤單割裂你的心 --關係霸凌
孤單提醒我們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連結
自我破壞的行為來自於關係的斷裂
情願孤單,避免與人接觸
生命中最重要的關係,是與自己的關係
〈簡快自助技巧〉接受自己,學會自己陪伴自己
 
第六章   你在害怕什麼?想像往往不等於真實
談恐懼--
我的權威恐懼症
想像中的恐懼,強過於對真實情境的恐懼
被恐懼綁架的社會
代代相傳的恐懼教育
恐懼教育的後果,是內心深深的匱乏無力感
困擾我們的不是恐懼本身,而是因應恐懼的方式
愛的力量足以轉化恐懼
〈簡快自助技巧〉傳遞愛的能量,在恐懼中前行
 
第七章   深刻自我同理,停止一再重複的反擊模式
談憤怒--
兩個孩子的戰爭 --未充分發展成熟的情緒反應模式
你戴著什麼眼鏡看事情 --情緒的真正導火線
火柴與汽油桶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那些一再重複的「憤怒-攻擊」自動化模式
生氣不好嗎?如何趕走我的壞脾氣?
用同理心表達憤怒,為情緒找出口
〈簡快自助技巧〉三位人稱法
 
第八章   停機公告,此人進廠維修中!
談憂鬱--
心情故障了,究竟還要持續多久?
潛藏在憂鬱情緒背後的挫敗性自我對話
不斷力圖振作,又一再陷入憂鬱
真正的接受,是不帶對抗地允許它發生
別猛催油門,內心世界需要進廠維修
聽懂憂鬱傳達的訊息,在靜養中萌生力量
〈簡快自助技巧〉防彈衣法
 
第九章   重整逝去的關係,學會真正的道別
談失落--
失落來自於關係的斷裂
你怎麼因應生命中的失落?
父母永遠生不回一個逝去的孩子
內心裡那份待填補的空缺
沒能來得及說再見
重新整理曾經擁有的關係
〈簡快自助技巧〉價值拋棄法
 
第十章   何妨再次為自己種下新的希望種子
談自卑--
我的努力還不夠,卻不知道還要努力些什麼?
先打支「我不是很行」的預防針
只有父母說足夠了,才會真的感覺到足夠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求父母認同的眼神
允許你擁有某種資格的權杖 --身分認同
是誰為你種下人生中第一顆希望種子?
理解父母愛的局限
自卑感曾經陪著你成長茁壯
重新為自己建立起新的身分認同
〈簡快自助技巧〉借未來成功經驗法
 
後記    何必跟情緒拚個你死我活?
 

延伸閱讀

台積電赴美投資會變「美積電」?謝金河分析美政府心態:沒了護國神山,美國不會那麼偉大
台積電赴美投資會變「美積電」?謝金河分析美政府心態:沒了護國神山,美國不會那麼偉大

2024-12-19

鴻海跌得差不多了「181能彎腰撿」?台積電破千元勇敢買?老手:本益比都算不錯,承接風險不大
鴻海跌得差不多了「181能彎腰撿」?台積電破千元勇敢買?老手:本益比都算不錯,承接風險不大

2024-12-23

別人恐懼我貪婪「181元把鴻海買回來」、1天漲近4%!台股飆600點、台積電1080…1心法挑8勝算股
別人恐懼我貪婪「181元把鴻海買回來」、1天漲近4%!台股飆600點、台積電1080…1心法挑8勝算股

2024-12-23

台股2025年上看3萬點?從波浪理論來看可望「蛇上去」!股市老先覺解定存買台積電:本益比要用XX倍來看
台股2025年上看3萬點?從波浪理論來看可望「蛇上去」!股市老先覺解定存買台積電:本益比要用XX倍來看

2024-12-20

拆解華為新機Mate 70看中國晶片發展停滯!中芯落後台積電6年,克難式生產晶片,為何量產成大魔王?
拆解華為新機Mate 70看中國晶片發展停滯!中芯落後台積電6年,克難式生產晶片,為何量產成大魔王?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