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父母愛的表現,反而傷害了孩子。這些「在上」的父母,很難與兒子真實對話。任何對話最後都變成父母說教,所講的主題以及給孩子的回答,起因都是父母的恐懼,不是兒子的需要。
作者︰提姆∙郝克斯博士
我記得一個男孩縮著身子坐在椅子上,怒目而視。他習慣在宿舍裡偷竊同學的東西,被叫來解釋,因此感到憤怒。不過他不是對自己生氣,甚至也不是對我生氣,反而像是希望被抓到。他明顯的對父母生氣,在我的辦公室裡挑起父母對他的不悅。
「為什麼?」母親哭著說。「我們把所有的都給你了。」母親向前撫摸兒子的手臂,但是他仍然繃著臉。他聳肩,她的手指滑落,好像那是蜘蛛的腳。母親的手指再度接觸他的手臂,但是他厭惡的轉開。
「我所做的,都是為了你,」她淚眼汪汪地看著他。的確如此,她天生傾向大驚小怪、溺愛,但是離婚後她更加小心,希望成為雙親中,兒子比較偏愛的那一位。對她而言,她擔心前夫習慣把孩子帶出去玩,兒子回來時充滿興奮的神情,讓她感到沮喪。她烘焙兒子喜歡的點心、讓兒子開她的車,週末允許他做的,讓他成為同屆學生羨慕的對象。她沒錯,給了兒子很多。
「回答你的母親,」繼父怒斥他,充滿「我要弄清楚」的意圖。我似乎可以聽到他在想什麼。昂貴的學費不都是我付的嗎? 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好處。這個愚蠢的男孩可能被退學。這一連串的偷竊讓我確認,為什麼我與他向來處不好。他就是不討人喜歡。難道他的媽媽看不出來,需要好好教訓他一頓嗎?「我們表達了這麼多愛,而這就是你的回應嗎?」男士大吼。
兒子需要知道他被愛
兒子需要知道他被愛,但是如果他沒有真的被愛,這就不可能發生。還有男孩需要經常被提醒他被愛,以抵銷任何他沒有被愛的跡象,也要向他展現,不管他是否經常做些事,挑戰父母的耐受度,他仍然值得被愛。
太多兒子認為,父母的愛有條件。很不幸的,有些是對的。他們聽過咆哮、遭受斥責、看過厭惡的神情,到了一個地步,他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被愛。有些兒子的確被愛,但是卻不討人喜歡。粗野又苛求,他們很快的指責不順著他們心意的父母,故意刁難、不合理又沒有愛心。常常重複這些,最後他們的行為,與他們所辱罵的相符。
有些孩子虐待父母的方式令人害怕。孩子天生知道怎樣讓別人痛苦,而最殘忍的莫過於說他們討厭父母,父母也討厭他們。有少數父母符合這樣的控訴,但是絕大多數並非如此。當父母急著反駁這樣的宣稱,孩子暫時取得優勢,以此要求證明他們的愛,而可以接受的證明,也許是鋪滿配料的雙巧克力冰淇淋,或是臥房的環繞音響。與兒子對話,讓他知道自己被愛很重要。這些對話不需要不斷投以甜言蜜語。愛可以是不屈不饒、毫不妥協的堅持特定的行為,也可能生氣。
我常常看到父母從鄉下到學校看兒子,歷經長途跋涉,步出四輪傳動的車子。柴油引擎先抖動,然後安靜下來,推開吱吱響的車門,父母總算可以落地, 伸展手腳。車牌上蓋滿紅土,但是兒子認得這輛車。他一直注意車子是否來了。雖然許多昆蟲死在車窗上,但是從窗上劃出的半月形,他可以看到車子裡坐著誰。他慢慢的走過同學,試著隱藏住微笑,假裝冷靜的走向車子。
母親喊著:「親愛的!」父親擁抱他。這些動作,即使是怕難為情的男孩都歡迎,但是要表達他被愛,不一定要靠這些動作。紅土、死的蝗蟲和近四千元的柴油加油收據,就足以說明。他們來這裡看他的足球賽,不過這不是真正的原因。當然14歲以下的足球賽,還是有些娛樂性,但是他們來的真正原因是愛,而在兒子內心深處,他知道。
他知道自己是不太好的足球隊員。
孤寂
一位不被愛的兒子,最沉重的負擔之一是孤寂。如果男孩不被接納,從群體中被孤立,他覺得自己在流浪。很不幸的,團體可能將有點不同的男孩逐出,原因可能是不擅長運動,或是出身自特定種族或族群。男孩不與其他人交談,原因很多,通常是從周遭成人學來的。
現代科技可能散播孤寂,以虛擬取代現實,以電子隔離取代社交互動。電腦讓孩子可以與無法想像的主角溝通,也可能讓他落入虛擬非實際的存在。功能不良的家庭也可能使孤寂蔓延,當可以帶來歸屬感的地方,變成帶來傷害的地方, 當世界上最安全的避風港令人失望,信任破裂而產生的寂寞讓人消沉。
孤寂的人只能抱住自己,因為沒有人將他抱著、安撫他。另外機構也可能讓孤寂流傳,階級及規範都會將人隔絕。學校可能就是最講究階級的機構之一,依照在校時間長短將學生劃分,他們沒有機會從跨齡指導中獲益。即使同一屆學生也會有問題, 因為競爭與愛好謠言,不見得同情或了解彼此。
對生活品質最大的威脅之一是孤寂。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最大的挑戰是如何面對缺乏愛、與周遭隔絕及孤單的人。
愛得太多或太少
另一方面,也有男孩得到過多的愛。父母過度關愛可能令他窒息。他們太過寵愛孩子,把一般的行為視為傑出,誇大普通的成就。也有男孩獲得太少的愛。對父母而言,他造成不便,甚至只是消耗金錢、時間與自由,特別是當有些方面他發展遲緩,問題更嚴重。為什麼他不能跟女兒一樣!
親職:太多與太少
現在流行以「直升機父母」,描述父母在孩子上方盤旋,不願意讓他獨立。有些只是小型的商用直升機,有些是軍用的戰鬥直升機,只要看到任何對孩子實際或可能的危害,就可能火力全開進行攻擊。這些父母為了保護兒子,直接替他們講話、做事、思考,導致他們缺乏任何從挫折中恢復的能力、也缺乏自我認同。這些父母愛的表現,反而傷害了孩子。這些「在上」的父母,很難與兒子真實對話。任何對話最後都變成父母說教,所講的主題以及給孩子的回答,起因都是父母的恐懼,不是兒子的需要。
有些父母則是「出海遠行」。很不幸的,許多因為忙著賺錢養家、從家庭中消失的父親正是如此。長期忙於工作後,他們重新出現,希望整頓兒子的生命。好幾個月沒有動靜,突然一陣狂亂,試圖掌握那些「等爸爸回來處理」的事。兒子不願意馬上開始深入的對話,令這些「出海遠行」的父母感到挫折。在多數兒子打開心門前,需要先以持續出現彌補長期缺席。如果父母希望把沉重的東西, 跨海送到兒子那裡,需要先有穩固的橋樑。同樣的,討論嚴肅的主題前,需要先建立關係。便橋似的關係,只能承載輕鬆的對話。有時候父母嘗試藉由便橋,傳遞重要的主題,反而導致任何有意義的溝通瓦解。建造穩固的橋樑需要時間。
有些父母願意面對現實。他們不在空中盤旋,也不出海遠行。他們充分參與兒子的生活,所以無論是輕鬆或重要的對話,都能自然浮現。有些父母在餐桌而非電視前,與兒子交談。他們也願意發簡訊給孩子,或是在午餐便當中留字條。他們問兒子今天過得如何時,展現十足的興趣,讓兒子明白,他們真的想知道。
作者︰提姆∙郝克斯博士
在英國及澳洲從事教育工作超過35年,自1998年起擔任澳洲歷史最久的私立男校國王中學(The King’s School)校長,在教育及相關專業組織貢獻卓越,2014年獲頒澳大利亞勳位獎章。著有《男孩、男孩:如何教養兒子》、《學習型領導》系列、《暴風雪線》等。他育有三個已成年的孩子,包括一個兒子。
出版:天下生活出版
書名:關於長大,我比你還晚懂的那些事
在英國及澳洲從事教育工作超過35年,自1998年起擔任澳洲歷史最久的私立男校國王中學(The King’s School)校長,在教育及相關專業組織貢獻卓越,2014年獲頒澳大利亞勳位獎章。著有《男孩、男孩:如何教養兒子》、《學習型領導》系列、《暴風雪線》等。他育有三個已成年的孩子,包括一個兒子。
出版:天下生活出版
書名:關於長大,我比你還晚懂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