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許多外籍看護推著坐輪椅的老人來到公園。涼風徐徐,老人們眼前是寬廣的草地和美麗的夕陽,儘管天氣好時都會出來透氣,也受到良好的照顧,但是被外籍看護照顧,是他們內心真正的期盼嗎?
台灣正邁入高齡化社會,有關銀髮族的生活、心情、照護等問題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但是即將退休的人,不一定都做好了準備。《今周刊》八月特別針對五十到六十四歲人士進行「台灣銀髮照護大調查」,藉此了解即將退休的人士,對未來生活有什麼想法和規畫。綜合這次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家」仍然是人一生最終的依靠。
需要照護時,表示身體開始失能,這時候的心理也特別脆弱,因此近七成受訪者希望由家人照護,而其中「配偶」占的比率最高,達到三二.七%,其次是兒子二一.四%,顯示華人對兒子仍有相當大的期待;女兒雖然貼心,但畢竟可能已經出嫁,因此排名第三,約占一○%。
有趣的是,交叉分析後可以發現,男性希望配偶照顧的比率是四一%,女性則只有二五%,看來女性對於被另一半伺候沒有太大的意願。
另一方面,雖然在街頭常看到外籍幫傭照顧年長者,但是問到「不希望被誰照護」時,三六%的受訪者回答「看護」,尤其不愛外籍年輕女性看護工來照顧,其次是外籍中年女性看護工,和目前的實際狀況有相當大的出入。
對此,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郭迺鋒說:「或許看護具備照顧年長者的知識和技能,但是細膩度絕對比不上家人,因為唯有家人才會感同身受,用最大的耐心和愛心來照顧自己的至親。」
此外,居住地區也是重要關鍵。北部地區資源豐富,但是吃、住等成本也高。郭迺鋒指出,「中部生活所需費用較低,生活機能又好」,需要他人照護時,希望「住在自己家」的回答者中,中部地區的比率略高於其他地區。另外,「令人擔心的老年生活問題」中,東部或離島地區擔心「一個人獨居」的比率略高於其他地區,則是因為體力已不如從前,實在需要在生活上能互相照應的親朋好友。依山傍水固然是養老的好所在,不過需要照護時,就需要綜合考量醫療、購物、生活機能等其他條件 ,才能愉快地安享餘生。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