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期《今周刊》對二○○三年的理財趨勢有極為深入的剖析,提供了讀者一個深思理財規畫的架構,有心進行新年新計畫的讀者,熟讀這份理財規畫,應該會有提綱挈領的領悟。
但是,國民黨黨主席連戰似乎一點也不怕,在馬英九勝選之後,連戰擺出捨我其誰的態勢,強調「在二○○四年總統大選,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說台灣經濟不斷沉淪,只有他能夠力挽狂瀾,拯救生民塗炭,他提出「人民幸福工程」,說是拯救台灣的藍圖。
一個連自己黨工的薪水都發不出來的黨主席,你真的相信他能夠救台灣?
那麼,能夠把希望寄託在陳水扁嗎?陳水扁喊「拚經濟」口號可是真的響亮無比,競選時他說「股市萬點不是夢」,接著辦過「全國經濟會議」、「全國財政會議」、「全國知識經濟發展會議」,換上張俊雄擔任行政院長,喊出「八一○○億元國家建設新方向」專案,又辦了「經發會」,後來又換行政院長,改喊「金融改革」、「二五八金改方案」,現在金融改革臨陣退縮,台北市長選舉挫敗之後,口號又改為「拚經濟,大改革」。
一個三個多月就改一次經改口號的總統,你真的相信他懂得經濟?
至於宋楚瑜,你覺得他懂經濟嗎?
作為「民主台灣」的一分子,選舉時能夠投票的確「很爽」,但是一旦從電視機,尤其是幾乎沒有思考的電視新聞前面跳出來,冷靜一想:我們從民主體制到底得到什麼好處?斬除黑金政治似乎是個好處;杜絕賄選是已經得到的好處;台北市的人行道鋪得比較平、高雄的愛河變乾淨了,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好處;現在政壇比以前乾淨一點,少點貪汙,少點黑金,公共建設的品質也變好了,這些都是民主化的好處。
但是人民的期待卻遠遠高過這些,因為我們看到隔鄰日本的慘痛案例,日本在老舊政治派系的更替當中,喪失了經濟金融改革的契機,日本深陷衰退長達十三年泥淖無法翻身,每次選舉都有政客大開支票,搞得政府債台高築、禍延後代子孫,龐大的金融體系面臨崩潰的危機,這是台灣人心中最恐懼的夢魘,台灣,要如何擺脫「日本第二」的宿命?
你覺得台面上這些人物,陳水扁、連戰、宋楚瑜、李登輝……,有誰能夠帶領台灣躲過「日本第二」的宿命?想想日本的派閥政治,同樣的面孔喊著不同的口號,經歷多少次的政權輪替,可曾帶給日本選民真正的希望?
民主政治並不是經濟繁榮的萬靈丹,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知道,老舊的政治人物無法帶領台灣突破困局,但是如何在老舊、腐朽的政治體制下,孕育出具有遠見的「新領袖」,至今仍然是個謎。
解開這個謎是極為困難的工作,好在,新年總有新希望,讓我們一起來思考「新領袖」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