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長壽是窮人最大懲罰? P.112

長壽是窮人最大懲罰? P.112

活得越久,用得越多!步入退休之後,主要收入頓失,但錢一樣要花,在不完善的退休金制度下,長壽反而成為一種懲罰。

是社會現實 不是政府無情

依內政部的統計,台灣居民的平均壽命,男性是七十二歲,女性是七十八歲。如果六十歲退休,都還有十幾年的光陰等待打發。

事實上,因為統計取樣的母體不同,能活到現在看這篇文章的人,壽命的期望值,都要比前述統計要多上幾年,往好處想,多活幾年總是好的。但另一方面,就表示退休金可要多準備一些。

勞委會提出了三種退休金計畫的版本,這些複雜的計畫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不足以保障退休後的生活。更慘的是,即使如此卑微的計畫,都還有可能跳票,等到我等真的退休之日,是否能拿到理論上存在的退休金,都在未定之數。

並非政府不想照顧大家的退休生活,套句俗話說,「是社會現實,不是朋友無情」,實在是無能為力。除了景氣不佳、財政困難這些循環性因素之外,不單是台灣,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同樣面對出生率下降、人口結構老年化的問題。

用統計數字來說,退休金的根本問題出在工作人口與退休人口的比例大幅下降,今年的比例已經從十一比一降到八比一,再過三十年,就只剩三比一了。若再考慮因失業問題導致的勞動參與率下降的實情,這比例還要調低。

這表示,要麼退休的人拿不到預定的錢,要麼正在工作的人,要負擔更多的支出去養別人,總之都不是什麼好事。要想老有所養,可不能等到大同世界的出現,只有靠自己啦。


理財投資不等於退休金規畫

退休金的規畫與一般的理財不完全相同。在做理財規畫時,要考慮風險、報酬率、變現性、現金流量、投資期限與稅負的相關因素,退休金規畫也不例外,只是退休金的本質,對這六項因素有先天的限制。

第一是退休前後的差異,退休前有收入,可持續投資,但退休後,原來的收入沒了就只剩支出(圖一)。所以在退休前,理財規畫的要點類似於一般的要求,但在退休後,要能立刻提供穩定、定期的現金收入。這個特性,成為退休金規畫的最大要求。

一般的理財規畫,大概在確定投資期限後,就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尋求最大投資報酬率的組合即可。對退休金而言,除了風險考量的比重提高之外,對現金流量的估算,重要性並不下於對報酬率的要求。即使是投資期限,也不能用簡單的三年五年就結案。

這要分兩段來談,退休前的投資期限依照開始時間的遲早而不同,越早開始,當然投資期限就越長;退休後的投資期限也不一樣,能再活多久是沒得準的事,但開門七件事卻件件要錢。所以退休前是資產的累積期,退休後進入消耗期,就靠累積期存的老本過活。

另一個特點是,準備退休金的執行與收入頻率一致,本質上是持續累積的小額投資,是一場長期奮鬥,與一般投資不同。


第一個功課是自問:要準備多少錢才夠?

當然每個人各有不同的答案,假如要維持與現在相同的生活水平,每個月的支出相同,退休時準備十年的錢,若把這筆錢放在年利率三%的定存,大概可以坐吃山空十二年。

也就是說,每個月的生活費是五萬元的話,準備六百萬元的退休金,光靠這筆錢的定存可以吃十二年;若準備一千二百萬元,也就是二十年的費用時,卻可以吃二十九年;本金超過二千萬元時,光利息就可以維持生活,不會動用到本金。如果支出可以隨退休而降低,當然退休金的準備也可以少一點,減少的幅度與費用降低的比例相同。

定出每個月的費用後,根據前述的討論,準備二十年的退休金應是合理的規畫。接下來就是把退休時可拿到的勞保或公保給付算出來,這兩者之間的差額,就是自己要準備的退休金。

第二個課題才是該如何準備這筆退休金。先從投資期限開始,退休的年紀可以先預估,大致在六十歲到六十五歲之間,所以投資期限就是預估退休的年齡減掉開始的年紀及早開始,可以投資的期限就比較長。

正常來說,二十年是最低的要求,如果要縮短期限,只有提高每個月的投資金額,或是選擇報酬率更高的門徑。這兩種方法都有成本,提高投資的金額,意味著要壓縮現在的生活水平;選擇高報酬的管道,表示要承擔更高的風險。

以風險承擔能力來說,年輕的時候可以承擔高風險,因為那時候錢不多,賠掉也不可惜,而且來日方長,還有時間可以把錢賺回來。但時序越接近退休時,能承擔的風險也越低。這表示晚開始,能做的投資選擇也跟著減少,安全性考量將逐漸重於酬率考量。所以,越早開始,越接近實現成功的規畫。

舉例來說,每個月投資五千元在年期望報酬率百分之十的工具上,十五年可以累積兩千萬元;二十年可以累積近三千八百萬元;二十五年就可以有六千六百萬元。累積的金額,與投入的金額,並不是成等比的增加,因為複利的關係,先期投入產生的獲益,也成為後期的投資成本,所以會越滾越大。


要怎麼退休 先怎麼儲蓄

第一個功課定出要準備的錢之後,第二個作業又定出投資的期限,在設定預期的投資報酬率之後,就可以算出每個月要投下多少錢了。我們還是以月支出為單位,提供幾個參考值。假設月支出維持現狀(以每個月五萬元為假設值),目標是用三十年的時間準備二十年的退休金,投在年報酬率百分之三的工具,每個月要存月支出的百分之四十一,也就是五萬元的花費每月要存兩萬元;報酬率百分之六的投資,要存月支出的百分之二十四;報酬率百分之八的,則要存百分之十六。報酬率越高,要準備的錢越少;反之,報酬率越低,要準備的錢就越多。

但是風險與報酬率成正比,期待可以賺比較多錢的,表示實現的可能性越低,也越不切實際。以目前的市況來看,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的年報酬率,應該比較合理。實際的金額,可以查年金表得出。查年金表不是件簡單的事,應該讓那些以專家自居的理財顧問們去做,也就是賣保險的、銀行的理財專員……等,他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執行是最後卻最重要的一步

做了這麼多功課之後,就要開始實行,在眾多可投資的管道中,挑幾個工具,真的把錢放進去。定存是最多人的選擇。就安全性、便利性、現金收益與流動性而言,定存是很好的管道,只是收益率太差,不適用在累積期。即使在消耗期,也只能算選項之一。

股票是另一個常被討論的選擇,有太多的統計資料顯示,股市是長期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工具。問題在於,台灣還沒有一檔股票可以讓投資人買了,安心持有到退休。十年前的主流股是金融股,如果當時有退休基金,大概都投到國壽、三商銀這些股票。真要靠這些股票退休,可真是會晚景淒涼。

這其間的矛盾,源於股市是個動態系統,江山代有股王出,各領風騷兩三年。所以買了之後,置之不理,絕對是個錯誤的投資模式。運用好的共同基金作為投資的管道,是解決此矛盾的方法之一,國內的投信也都提供定期定額投資的服務,更是執行累積退休金的好策略。產業變化快速,今天的明星產業,明天可能就被淘汰。試想,十八個月前的 DRAM 產業是何等風光,現在卻被大家拿來猜測,哪一家先倒,哪一家將要跳票。這種辛苦的工作,就交給基金經理人去煩惱吧。

另一個投資股市的策略,則是選擇不會倒、配現金股息的公司。這幾年在新股不斷上市的風潮下,許多適合退休金的公用事業紛紛上市,電信公司、電力公司、瓦斯公司等等,這些寡占、特許的公司,以現今的股價來看,要找配息率超過百分之十的公司並不難。

因為投資期限長,在累積一定金額之後,可以轉入其他標的,例如房地產、債券這些需要投入金額高的目標。以退休金為目的的地產投資,應該以收租金為目標,而不是買賣的價差。雖然房地產的價格在下跌,但租金的行情也在下降,租金收益率還沒到可以投資的水平,而且持有房子要定期繳稅金、要維護整修,不同租約期間還有空窗期,所以要預留更高的風險貼水。

若低本益比成為台灣股市的常態,未來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活動,債券的比重將會提高,也將成為另一個該注意的退休金投資標的。這也是專業性較高的投資法門。當債券發行成為公司的例行公事之後,如何進行債信評等、存續期的調配……都將考驗投資人,所以也是交給專家為宜。


分散收入來源才能確保老年生活

保險也是退休金可以利用的工具之一,最大的優點是免稅,所以有錢人買躉售型的保單,看起來不划算,但是免繳稅的好處,遠超過將本求利的用意。對一般人來說,補足健保不夠的健康保險是必需的,若身為家庭主要收入者,還要有足夠的意外險,確保家庭的生活無虞。

在初期,可以承擔較高的風險,以追求高報酬;隨著退休時點的接近,安全性與配息的需求越來越高,資金也應隨之調整比重;開始的投資組合可能純粹是股票的組合,隨著金額的增加,增加固定配息的金融商品。到了消耗期,所有的投資應該都是配息的,並且可以隨時變現。

是啊,我們已經可以活得更久了。是不是能活得更好?就靠自己有沒有好好做退休金的規畫了。越早開始進行越好;投資組合觀念不可少,分散收入來源才能確保老年生活有所依靠。

延伸閱讀

好市多「3商品」不建議買?理財專家教Costco補貨省錢妙招:大量買真的沒比較便宜
好市多「3商品」不建議買?理財專家教Costco補貨省錢妙招:大量買真的沒比較便宜

2024-11-02

28歲男有正職卻「想在好市多工作一輩子」!憂被當魯蛇反獲力挺 律師也心動:回家沒有精神負擔
28歲男有正職卻「想在好市多工作一輩子」!憂被當魯蛇反獲力挺 律師也心動:回家沒有精神負擔

2024-11-06

好市多「超公平福利制度」不必等老闆加薪 他揭幸福的黑暗面:就看你在職場有多「會」
好市多「超公平福利制度」不必等老闆加薪 他揭幸福的黑暗面:就看你在職場有多「會」

2024-10-14

買到剁手的雙11來了!好市多400萬會員「滿1萬1現折1100」 衛生紙、葉黃素…最殺商品曝光
買到剁手的雙11來了!好市多400萬會員「滿1萬1現折1100」 衛生紙、葉黃素…最殺商品曝光

2024-10-29

好市多被爆賣臭肉、重複冷凍海鮮 深圳Costco掀「大量退卡潮」卻為何退不了?員工出面解釋
好市多被爆賣臭肉、重複冷凍海鮮 深圳Costco掀「大量退卡潮」卻為何退不了?員工出面解釋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