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萬萬沒想到只是修改一個辦法,就讓各縣市教育局的電話線發高燒,因為滿街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非常急切的想讓未滿六足歲的小孩提早上小學。自己的小孩是否資優,還有快樂的童年,似乎都比不上父母腦袋裡一個「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的觀念。
春節假期結束後,因為教育部修改了「資賦優異學生降低入學年齡縮短修業年限及升學辦法」(資優生入學辦法),辦法中放寬了提早入學所需要的智能評量的鑑定標準,一時間,家有滿五足歲,但不足六歲兒童的家長趨之若鶩,急忙四處打探能否搭上資優生提早入學的列車,讓小孩在今年九月開始的八十八學年度入學。
放寬智能標準 強調社會適應力
雖然這項辦法是在二月初公布,但是實施日期卻是從今年八月一日起生效,主要目的是讓各縣市教育局有充分時間進行相關配套措施的準備。不過,熟悉內情的教育行政人員說,如果依照新辦法所規定的時間辦理,新法不能適用於八十八學年度提早入學的學童,應從八十九學年度開始適用。
不論是新法、還是舊法,教育部認為這是一部從民國七十七年就開始實施的辦法,看不出會引來家長這麼高度重視。造成家長與教育行政單位出現這麼大落差的認知,原因在於有些縣市並未辦理資優生提早入學,特別是台北市與台北縣,一旦新法公布,家長便據法力爭。
其實,新法不僅將提早入學所依據的智能標準適度放寬,還強調要鑑定學童的社會適應能力,而且對跳級的鑑定標準也一樣放寬,縮短修業年限的方式更為多元化,也不再限制各教育階段的跳級次數(例如小學只能跳級一次、每次只能縮短一年)。但是,新法最被父母關切的是在資優生提早入學部分,各縣市教育局熱線電話都是與提早入學有關,包括到何處鑑定智能表現、去哪裡申請手續、報名與考試時間、甚至打聽哪些地方有參考資料或測驗題,讓小孩先行準備。各縣市教育局以及教育部的主辦人員異口同聲的說,「電話線都快燒斷了」。
法律明定 教育局應該辦理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師胡致芬的老三蘇芳儀,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十三日出生,按照現行六足歲才能進小學就讀的規定,蘇小妹妹得在八十九學年度,也就是明年九月就讀小學一年級。但是蘇芳儀的幼稚園老師從她日常學習的表現觀察,認為蘇小妹妹是資優生,建議胡致芬讓她提早入學。十年前,台北市曾經辦理過資優生提早入小學作業,因為儼然小型聯考招致批評而停辦,今年教育部新修正的辦法,讓胡致芬覺得出現一線生機。
胡致芬學教育,大女兒蘇芳瑩又是一位跳級生,去年九月從國小五年級,經過鑑定直接升上
國中,目前是師範大學附屬國中的一年級學生,芳瑩在學校的適應情形良好,課業表現也十分優異,胡致芬依據自己的專業判斷以及老大適應狀況給予的信心,她認為老三芳儀可以提早入小學就讀,更重要的是,她尊重小孩自己的意願。小小年紀的芳儀告訴本刊,她想像哥哥一樣會看書、寫功課,她想念小學。筆者問她,念小學沒有點心吃、也不能躺著睡午覺喔!芳儀點著頭表示知道。
胡致芬說,既然法律規定資優生可以提早入學,教育行政單位就應該辦理,這也是教育改革中多元入學方案的一種,教育行政單位應該有遠見與服務的熱誠。初始,她聽聞台北市教育局傾向不辦理,深感遺憾。雖然她可以走漏洞,將小孩戶籍遷到鄰近有辦理資優生提早入學、或是接受不足齡學童入學的城市,取得入學資格,讀一學期之後,再轉回台北市。她卻不願意這麼做,因為她無法向小孩解釋這種安排:果真無法提前入學,一切依規定辦理,反正她有能力可以自己教。
提早讓小孩讀小學的家長千百種,胡致芬屬於理智型的代表,不論去年以前是否辦理過資優生提早入小學,這股聲浪逼使各縣市教育局慎重其事的研究辦與不辦。因為在「資優生入學辦法」裡,教育部將資優生提早入學的主辦權下放給各縣市政府,並由各縣市政府自行決定是否辦理。
不足齡入學會有社會適應問題
接不完詢問電話的桃園縣教育局主辦人員表示,桃園縣去年以前都有辦理資優生提早入學,因為正反意見都有,縣長呂秀蓮指示今年辦理公聽會,再決定是否繼續辦理。私下交換意見的場合中,她曾經親耳聽到一位縣內校長的經驗談,這位校長的女兒提早入小學、小學五年級又跳級讀國一,高中聯考只上第二志願,目前就讀成功大學醫技系。表面看起來功課還不錯,但是人際關係有點煩惱。因為大女兒的社會適應令人擔心,這位校長就堅持不再讓其他的小孩跳級或提早入學。
除了教職人員的個案經驗外,許多家長為了幫助小孩通過智能鑑定,在外補習智力測驗的歪風,令人對資優教育充滿不信任。
從接聽家長詢問電話之中,可以了解家長急著送小孩進學校讀書的理由包括,因為自己的小孩長得個頭高大、又很聰明、在幼稚園已經學會簡單的算術與注音符號、甚至會書寫部分國字,繼續留在幼稚園是浪費時間,況且幼稚園的學費很貴,當然還有虛榮心的成分,有些家長讓小孩參加智能鑑定,取得提早入學資格卻沒有入學,還有一些所謂不要輸在起跑點的觀念作祟。教育行政人員提醒說,幼稚園提早學習並不等於資優,家長需要分辨清楚。
資優教育亂源在家長
此外,辦理資優生提早入學容易招致家長的批評,這也是讓縣市政府卻步的主因,十年前,台北市舉辦智能鑑定,湧進一、兩千名學童,宛如小型聯考,通過第一階段只有五十名小朋友,家長就大罵不公平。桃園縣也有八、九百名報名團體測驗,最後只有五、六名或十名左右的小朋友通過鑑定提早入學,一放榜家長的壓力隨即而來,還有民意代表的關切……
今年,台北市原本不準備恢復辦理資優生提早入學,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吳武典二月底去函台北市教育局長李錫津,表達應該辦理的意見。吳武典指出,提早入學是各種資優兒童加速方案中最無爭議者,幾乎所有的實證研究報告,都肯定它的效果,而目前我國採用的加速,都是「溫和型」,而非「激進型」,可說是已經相當保守。
再者若干國家如英國,已經將小學入學年齡提早到五歲,我國兒童的身心成熟也有加速的趨勢,果真是「資優」,提早一年半載,對資優兒童的學習與生活適應,根本不成問題。吳武典說,對許多資優兒童而言,強制他們在幼稚園「齊步走」,是一種「虐待」,許多老師與家長反應,他們成了「老油條」,是幼稚園的「亂源」。他強調,資優生提早入學不是該不該做的問題,而是如何實施才合理有效。
台北市教育局主管特殊教育事務的科長蔡平政告訴本刊,只要鑑定工具、流程設計等技術問題可以克服,避免十年前出現小聯招的後遺症,可以趕在新學年前辦理。尤其是局長李錫津認為學理上可行,只是克服實務的問題。一旦決定要辦,蔡平政說,台北市與台北縣將事前溝通,選定同一時間辦理,避免發生越區、越縣市鑑定的情形。
曾經有師大研究所學生研究提早入學的資優生適應問題,結果顯示大多數適應良好,讓懷疑資優生適應不良的說法不攻自破。至於鑑定方法可以改變,胡致芬建議參考師大附中附屬國中的方式辦理。以她女兒的經驗為例,即使經過校內老師的考核與推薦、參加台北市為跳級生舉辦的學科測驗,獲得通過取得跳級國一的資格,申請就讀師大附中國中部,師大附中拒絕接受外界的各種資優評量,一律得通過該校自行設計的鑑定。胡致芬相信,在第一線教書的老師,對資優學生非常敏感且具有觀察力,他們可以真正鑑定出學童的資優與否。
為了協助台北市教育局克服技術問題,師大特殊教育系在三月十日舉行討論會,提出具體的建議與方法,讓台北市資優生提早入學可以及早確定與辦理。
對於許多家長而言,不管自己的小孩是否為資優,只要政府開放提早入學管道,就會帶著小孩擠擠看,做到父母自期的「責任」,但是人的一生是一條漫長的學習與競爭之路,費盡心思的贏在起跑點重要,還是觀察終其一生的成就比較有代表性,聰明的家長應該不難分辨才是。
/BOX/
參加資優生鑑定教戰守則
/撰文/
徐秀珍
經過本刊逐一詢問,全省二十三縣市中,辦理八十八學年度資優生提早入小學作業的有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宜蘭縣、基隆市、台南縣、台南市、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與嘉義縣等十一個縣市,簡章發售與報名時間從三月中旬陸續開始,詳細報名時間見附圖。十一個縣市裡,除了高雄縣,其他十縣市以往都有辦理的經驗。
資優生提早入學作業流程是三月中旬開始報名,四、五月間舉行團體智力測驗,從團體測驗篩選出智能鑑定符合資優的學生,舉行第二階段的個別測驗,一般而言,六月底以前會個別通知家長最後結果,取得提早入學資格的學生,依照學區分發進入小學就讀一年級。參加第一階段團體測驗的學童,大多數得滿五足歲半才可以參加,也有少數縣市,例如新竹市將資格下降到五足歲。
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彰化縣與雲林縣等五個縣市還在研究中,辦理的機率很高。
確定不辦的只有台中縣等不到三分之一的縣市。花蓮、台東以及離島的澎湖縣的家長比較謙虛,不認為自己的小孩有資優,因為沒有家長要求,縣政府才決定不辦。花蓮縣教育局的主辦人員說,自從縣內唯一一名的資優生移民美國後,縣內就不再出現資優生。
有些縣市,像是台北縣、台中縣、彰化縣,在不增班又有缺額的情形下,允許不足六歲的學童提早入學,不浪費教育資源又滿足家長的需求。但是台北市就完全不是如此,由於實施小班教學,每年小學新生報到,不僅沒有缺額,還堅持不足齡不能入學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