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14歲少女為IG「以死相逼」、6歲娃iPad成癮...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孩子,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14歲少女為IG「以死相逼」、6歲娃iPad成癮...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孩子,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2025-02-25 17:00

編按:現代社會相當依賴3C,許多家長和孩子曾因手機使用問題發生衝突,本書作者強納森海德特就提到,他的6歲女兒拿iPad打電玩,玩到停不下來,孩子告訴他:「爹地,你能幫我把iPad拿走嗎?我試著把眼睛從iPad挪開,但是我做不到。」

隨著智慧型手機出現、社群媒體竄紅,也改變了孩子的童年。2010年代開始,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急遽惡化,憂鬱症、焦慮症、自我傷害和自殺的比例急遽上升,成為全球化現象。

在美國政府每年所做的一項調查中,青少年會被問到一系列關於吸毒的問題,以及一些心理健康的問題。比如,你是否經歷過長時間的「悲傷、空虛或消沉」?是否長時間「對你原先喜歡的大多數事物失去興趣或感到厭煩」?

在9個關於重度憂鬱症狀的問題中,若有「5個」以上的答覆為「是」,這些人會被歸類為極有可能在過去一年經歷「重度憂鬱症發作」。從2012年左右開始,青少年重度憂鬱症發病率突然大幅上升,而女孩的增幅更遠大於男孩。

本書作者強納森海德特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湯瑪斯・庫利(Thomas Cooley)倫理領導學教授,探討以玩耍為主的童年逐漸沒落、以手機為主的童年抬頭的趨勢,並歸納出為什麼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和大型科技,成為全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崩潰的主因。

 

我與青少年的父母交談時,話題往往會轉向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和電玩。

 

家長描述的情況不脫幾種模式,其中一種是「衝突不斷」:父母試圖訂立規則並努力執行,但電子設備實在太多;孩子有各種理由跟父母吵,力爭放寬限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孩子有太多規避限制的方法。結果,家人之間一天到晚為此爭執不休。

 

3C常成為親子衝突導火線 總讓家長不安「覺得失去了孩子」

 

維持家庭儀式和家人之間基本的互動愈來愈困難,感覺就像在抵禦不斷上漲的大浪,這股大浪不僅吞噬父母,也吞噬孩子。和我交談過的家長,大多數人的故事並不是什麼已確診的精神疾病。

 

相反地,他們有一種潛在的不安,擔心有什麼不尋常的事正在發生,擔心孩子因為上網時間愈來愈長而錯過了什麼──實際上,幾乎是錯過了一切。但有時候,家長告訴我的故事黑暗得多──他們覺得失去了孩子。

 

波士頓的一名母親告訴我,她和丈夫為了讓14歲的女兒艾蜜莉遠離社群平台Instagram,做了諸多努力。他們目睹IG對她的傷害。為了限制她使用IG,他們試了各種保護程式,試圖監控並限制她使用手機上的應用程式。

 

14歲少女接觸社群就焦躁、憂鬱 家長如何拯救心理疾病?

 

結果家庭生活淪為不斷的衝突與抗爭,艾蜜莉最後找到繞過限制的方法。她進入母親的手機,關閉手機裡的監控程式,並威脅父母,若重新開啟程式,她就自殺。這個實例讓人不安又心痛。

 

她的母親告訴我:感覺唯一能讓她擺脫社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的方法就是搬到荒島上。她每年夏天都會去參加為期6週的夏令營,那裡規定不准使用手機──其實是禁用任何電子設備。

 

每次我們從夏令營接她回家,她都是正常的樣子。一旦她又開始使用手機,就會恢復到之前焦躁、憂鬱的狀態。去年我沒收她的手機2個月,另外給了她翻蓋手機,結果她又恢復正常的樣子。

 

今周刊提醒您,自殺解決不了問題,請給自己一個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6歲女兒眼神離不開iPad 「我試著把眼睛從iPad挪開,但是我做不到」

 

2016年的某個早上,我們全家前往佛蒙特州度假,6歲的女兒在車上用我的iPad打電玩。她喊了我一聲:「爹地,你能幫我把iPad拿走嗎?我試著把眼睛從iPad挪開,但是我做不到。」

 

我的女兒被遊戲設計師應用的「變動比例增強時距」(variable-ratio reinforcement schedule)控制了,這是控制動物行為的最強大方式,僅次於把電極片植入大腦。

 

面對面玩耍沒落、手機童年出現

▲面對面玩耍沒落、手機童年出現。(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為何兒童和青少年最容易被操控? iPhone徹底改變童年

 

意志力最薄弱、最容易被操控的人當然是兒童和青少年,他們的前額葉皮質尚未發育成熟。之前電視出現後,孩童被螢幕強烈吸引,但他們不能帶著電視去上學或到戶外玩耍。

 

iPhone出現之前,兒童盯著螢幕的時間有限,仍有時間和朋友玩耍或是面對面聊天。不過就在青少年從基本型手機轉換到智慧型手機的那幾年,Instagram等應用程式暴紅,標誌童年的本質發生了質的變化。

 

面對面玩耍沒落、手機童年出現「和朋友在一起也黏著螢幕不放」

 

在2015年左右,超過70%的美國青少年隨身攜帶觸控式螢幕,而且這些螢幕愈來愈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即使和朋友在一起,也會黏著螢幕不放。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以手機為主的童年始於2010年代初。

 

正如前言中提到的,我說「手機為主」的時候,其實涵蓋廣義的設備,包括所有能連上網際網路的產品。

 

到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初,許多這些設備,特別是電玩主機,如PS3和Xbox 360,都能連上網際網路,這些曾經封閉的電玩平台開始接受廣告和五花八門的行銷手段。

 

此外,只要擁有可以高速上網的筆記型電腦,就能連上社群媒體平台、線上遊戲、可播放用戶自製影片的免費影音串流平台(包括YouTube與許多線上色情網站),這些也都涵蓋在以手機為主的設備裡。

 

我使用「童年」一詞的時候,也是廣義的,涵蓋童年和青春期。

 

延伸閱讀:馬斯克要求政府員工回報工作進度「不回信視同辭職」,台灣職場能比照辦理?合法離職程序大公開

 

今周刊提醒您,自殺解決不了問題,請給自己一個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作者簡介_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湯瑪斯・庫利(Thomas Cooley)倫理領導學教授,1992年取得賓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任教16年。道德與政治心理學是他的研究重點,詳見暢銷書《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他的最新著作《失控的焦慮世代》延續了《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與葛瑞格.路加諾夫合著)所探討的主題。他也在Substack平台建立部落格「巴別塔之後」(After Babel),發表文章。

 

本文摘自網路與書出版《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失控的焦慮世代

延伸閱讀
媽媽鼓起勇氣問:「手機怎拍照、查東西?」長輩想學卻不敢問…我陪你慢慢學,就像小時候你教我一樣
媽媽鼓起勇氣問:「手機怎拍照、查東西?」長輩想學卻不敢問…我陪你慢慢學,就像小時候你教我一樣

2025-02-20

iPhone 16e來了!蘋果最便宜AI手機功能有多強?台灣何時開賣?6大亮點、規格一次看
iPhone 16e來了!蘋果最便宜AI手機功能有多強?台灣何時開賣?6大亮點、規格一次看

2025-02-20

廖宏祥專欄:從華為手機、DeepSeek談起...美國高科技封鎖下,中國AI真能殺出一條血路?
廖宏祥專欄:從華為手機、DeepSeek談起...美國高科技封鎖下,中國AI真能殺出一條血路?

2025-02-03

「過一條河手機就斷訊」跟著老謝逛世界!從日本、以色列到北韓古巴:政治體制就像基因,左右國家經濟
「過一條河手機就斷訊」跟著老謝逛世界!從日本、以色列到北韓古巴:政治體制就像基因,左右國家經濟

2024-12-23

「接到詐騙電話馬上掛」還不夠...專家教5招超完整防護:從手機、銀行到法院,這樣守住長輩財產
「接到詐騙電話馬上掛」還不夠...專家教5招超完整防護:從手機、銀行到法院,這樣守住長輩財產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