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以前不曉得誰是泰勒絲(Taylor Swift),今天你一定多少聽說過她縱橫全球音樂界,讓年輕男女為之瘋狂的新聞。泰勒絲從小玩音樂,14歲開始作曲,16歲簽了唱片約,2006開始就火紅到現在,甚至越演越旺,變成全世界各國爭相邀請的第一女歌手。
泰勒絲的巡演不是我的主題,但有個角度值得大家深省
我自己從小玩音樂,高中時與建中附中的朋友創建了《南方血統》搖滾樂團,在臺灣流行了好幾代(後來世代的同名樂團,比我們當年玩的強多了)。所以我從60年代的披頭合唱團(Beatles)到今天Z世代喜歡的泰勒絲,都一如既往的熱情擁抱欣賞享受。疫情過後,泰勒絲展開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全球時代巡演 (Eras Tour) ,本來大家就知道她的時代巡演一定會轟動,但我的媽呀!哪曉得她不但席捲全球,更激發了所到之處各大城市的經濟復甦效應!光是美國,初步估計她就帶起了直接間接60億美元的經濟效應。如果加上全世界所有地區,應該會超過百億美元的!說她是帶動大家走出疫情恢復市場活絡的主力之一,也很少人會反對。
經濟效應衹是一個層面,不曉得大家觀察到了沒有,其實泰勒絲的時代巡演,帶給大家心理上與精神上的激發更大!或許立刻會有人酸酸的指出,那只是一些年幼青春期小女孩的短期追星,就一個當紅歌手有啥深遠意義,也沒啥了不起?
如此看法也屬正常,但如果大家到泰勒絲時代巡演的場地去待上幾個鐘頭,不要看場內,而專注看場外廣大不得其門而入的群眾,一場又一場地將演唱會體育館水泄不通層層包圍。無論是抱著頭巾的回教徒或來自印度泰國菲律賓印尼的群眾,都無懼風雨地堅守在場外,歇斯底里狂歡摇擺5個鐘頭,聲嘶力竭地跟唱到到底,然後才滿足又依依不捨的離開。請注意,我說的不是那些幸運有票的場內粉絲,而是場外買不到票,激情無法宣洩的更廣大粉絲群!如此完全自發纏綿在場外的團團人龍,在每個國家每個城市都一再地重演複製!你是不是也會跟著激情感動起來?(還不談為了泰勒絲,新加坡與周邊吃醋的國家,差點為了爭取巡演安排而鬧出國際糾紛)
你内心隱藏的激情,有多久沒被激發出來過?能擁有像少女那般浪漫激情,隨性又精神的自由表達,應該是天底下最幸福暢快的事情!
讀者們,你有多久沒有像場外瘋狂群眾那樣不計代價的熱情奔放過了?就算只是一瞬間,也都值得了。但其實這些熱情奔放的群眾,他們的激情,早在從泰勒絲宣佈巡演的一年前就開始醞釀,經歷了搶票的高潮或失望,一直到巡演好幾個禮拜前,早就每天按耐不住的澎湃外放了。如此毫不保留且淋漓盡致的情緒宣洩,個人情懷從身軀中每一寸自然的驅發釋出,不但是健康的過癮,還是我們平日遠遠不夠用來協助身心平衡的珍貴寶藏!
你上一次如此瘋狂的表達情緒,是什麼時候?
是否第一次參加舞會,第一次樓抱住心儀對象翩翩起舞的那一刻?是否第一次與心儀對象約會,雙手互握感到觸電溫暖的那一刻?是否上次跟同儕好友一起吃火鍋,不管有沒有喝酒,都能奔放痛快的聊天甚或叫囂?還是求婚或結婚時,天掉下來都不怕的那種壯大勇敢自然流露的真心真情?如果你能夠有機會經常再那樣天真無邪地暢快表達自己,你是不是會因此而比較健康快樂?
當然此處說的不是要你去做過度放縱的事,更不建議你因為放縱而干擾別人,也不希望你的吼叫打擾周遭。而是問你,你有多久未曾經由內心自然流露真情,再透過肢體與行動毫不保留的發揮表達?能夠有機會經常如此情緒奔放,真的很好,很珍貴!或許這就是音樂能讓你笑能讓你哭的魔力吧!但如此奔放的觸發原點,卻不只是音樂,而是每個人原本就有只是被隱藏深埋的激情,一直在等待機會宣泄爆發而已。
英文裡有個詞“Let Yourself Go 放開自己”是挺好的描述
如何我們也能像泰勒絲的粉絲那樣,再度徹底地放開自己,再度或甚至永遠的年輕?
其實也不難。
第一就是先不要太在乎旁人的眼光或世俗的評價
成熟的人會矜持地覺得,買不到票已經很窩囊很沒面子,更覺得對不起家裡殷殷期盼的孩子們。若要他們在這種情況還去圍在場外與其他不幸的人一起過乾癮,大部分人會覺得太丟臉,打死都不幹。但如果放開自己,自然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那麼別人的眼光或世俗的批評又算什麼?
第二就是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我只有一個自己
千萬不要詮釋這個標題為獨善其身或自私自利。我自己的兩個兒子也都經歷過青春期,我十分清楚他們在蛻變階段時的心態與渴望,以及他們在尋找自己與做自己之間的尷尬。他們會告訴你,我參加演唱會奔放狂歡,是我想要的,但其實他們並不一定清楚這是否真實他們要的。過了青春期的人,相反地自以為已經知道要什麼,反而陷入了忙忙碌碌汲汲營營,導致原生的激情被遮掩了。這中間可否有個平衡,珍惜自己生命就這麼一次,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偶爾舒放的忠於自己,好像也很合理?
第三就是理解過度放縱固然不好,但過度的矜持與長期的Ging更不好
引用泰勒絲在紐約大學的演講金句之一“Never be ashamed of trying( 永遠不要對自己的嘗試感到不好意思)”。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但還是會因為各種矜持考量而膽怯不敢嘗試。你一生中幾乎每天都有可以暢快表達自己的機會,但又有多少次你因為怕失敗怕被嘲笑怕破壞形象而裹足不前?所以人家發明了Ging這個形容詞,太傳神了!
你要過Ging到老死的生活,還是要過偶爾可以熱情激情奔放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