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為家人健康辛苦煮飯卻沒得到感謝還被嫌...醫師看主婦的委屈:人可以為他人付出,但得是「心甘情願」

為家人健康辛苦煮飯卻沒得到感謝還被嫌...醫師看主婦的委屈:人可以為他人付出,但得是「心甘情願」
▲瑞云、鄭先安醫師

許瑞云, 鄭先安

情感關係

天下文化出版

2024-03-27 11:00

很多人把「愛自己」限縮在「滿足個人欲望」這樣褊狹的定義裡,而「滿足個人欲望」又不斷被各種商業活動詮釋為「滿足物質欲望」,所以隨處可見的廣告活動與行銷宣傳充斥著名牌精品、高檔飲食、豪華旅遊等訊息,鼓勵大家透過消費來犒賞自己,並且要放在社交媒體展示炫耀,直接或間接傳達「人應該要想辦法滿足自身各種物質欲望,這樣才算是愛自己,才顯得高人一等」。

其實「愛自己」可說是個假議題,因為「愛自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有當我們做了「不愛自己」的行為時,才會有「愛自己」的概念。

 

嬰兒出生時,根本沒有「自我」的概念,所以不會自我批判,不覺得自己不夠好、長得不夠漂亮,更不會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好比一張白紙,本身就是純白的,不需要在白紙上做什麼才能讓白紙變白。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原本就是愛自己的狀態,實在不需要多做什麼才算是愛自己。

 

也就是除非做了不愛自己的事,像是自我批評、自我厭惡、自我貶低⋯⋯,或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不夠優秀、不夠帥或不夠美⋯⋯,才會因此對照出「愛自己」的概念。所以愛自己其實並不難,只需要避開「不愛自己」的行為和言語,不要落入「不愛自己」的想法框架中即可。

 

首先,不拿自己和他人比較,認知並接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學著欣賞和肯定自己的努力。與其羨慕別人的美好,不如自己往想要的目標邁進,慢慢的就會愈來愈接近目標。如果希望能夠彈好一首曲子,即使要從學習看譜、練習彈奏樂器開始,只要不斷練習,或是請老師指導,自然就會愈彈愈好,靠著自己努力就可以朝向目標邁進,根本不必和他人做比較。

 

再者,不要批判或責備自己,自我批判和自責,容易讓人感覺無力沮喪、價值感低落。反思和批評、自責不同,不批判不代表無法反思。反思是想想自己哪裡還有進步空間,思考下次可以怎麼做得更好,所以能帶來成長動力。但自我批判或自責則是不斷貶低自己,認為自身很差勁、不如他人,更甚者還會用廢物、魯蛇等字眼來傷害自己,讓自己失去動力和生命力。

 

我們要練習覺察頭腦裡經常出現的微弱聲音,這些負面想法或念頭雖小,卻帶有破壞力,所以一旦覺察這些想法又出現了,就告訴自己想法只是想法,本來就會不斷變化和來來去去,並沒有真實性,就像天上的雲朵,看到了就好,不必理會。

 

有不少「不愛自己」的行為和想法來自原生家庭的父母或求學時師長的教育方式,傳統教育方式經常拿孩子與他人比較,時常以批判和指責的方式,希望孩子精益求精,不驕傲自滿。如果孩子的特質有配合他人以逃避衝突的傾向,就可能選擇自我犧牲來贏得他人的認同與憐愛,藉此證明自己的價值。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有這樣的傾向,像是東方社會中,常有女性為先生和孩子毫無底限奉獻自己,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人當然可以選擇為他人付出,尤其是自己在乎的人,但重點在於所有的付出必須是「心甘情願」,不期待對方能有所回饋或感恩戴德。要在付出的當下,能夠感覺喜悅滿足,明白這就是付出所能得到的回饋,清楚明白是自己真心所想所願。如果期待付出可以得到對方的感恩或後續的回報,一旦對方沒給出我們期待的反應,就感到失望、埋怨或不甘心,那就不能算是心甘情願的付出,也就是做了「不愛自己」的選擇。

 

例如,明明不想早起替先生和孩子做早餐,卻擔心他們沒吃早餐或外食不健康, 所以勉強自己起床做早餐給家人吃。當先生或孩子不喜歡自己做的早餐,或沒有感謝自己的用心,反而抱怨不好吃時,就會覺得既委屈又哀怨。這是因為自己選擇起床做早餐的當下,並非全然心甘情願,而是擔心家人不健康,所以勉強自己這麼做,背後的動機其實是擔心害怕,而不是無條件的愛和喜悅, 所以做早餐的過程並不開心,結果也就不容易開心。

 

愛自己當然也包括盡量照顧好自己,像是吃得健康、睡得飽,培養適度運動、晒晒太陽的習慣,照顧好自己的心情,努力保持身心平衡,自然可以活得很美好。

 

創造理想的自我關係

 

要創造理想的自我關係,基本前提就是真誠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情緒能量類型」,即是一種有效了解自己的方式(有關情緒能量類型的詳盡說明,請參閱許瑞云醫師與鄭先安醫師合著的《逆轉慢性病》,以及許瑞云醫師與陳德中心理師合著的《別再說都是為我好》)。

 

當一個人處於放鬆、平衡的狀態時,往往可以用後天學習來的特質或反應模式, 去回應他人與周遭環境,但是當進入高壓或緊急的「戰或逃」情境時,就會回歸個人天生的情緒能量類型,而個人的情緒能量類型往往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此生的生命課題主軸方向。

 

沒有所謂「完美的」情緒能量類型特質,無論自己是哪種類型,都有各自的優勢與弱勢,要學習了解並接納自己的每個面向。認識自己的同時,必須認知到自己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的生命學習歷程都有專屬且無可取代的成長體驗,即使是父母、手足、伴侶等生命中如此親近的人,對於同一個事件的感受或對特定故事的詮釋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只要在過程中看到並肯定自己的努力與付出,不需要對自己的好惡或選擇加以批判。

 

很多人對自我的要求很高,雖然適度要求自己的確是一種「動力」,能讓自己完成想做的事,不過一旦過度要求,也就是目標遠超出當下能力所及的範圍,那麼「動力」就會變成「壓力」,讓身心持續處於備戰狀態,可能出現失眠、焦慮、恐懼等狀況,甚至嚴重傷害身體。如果經常有情緒焦慮、睡眠障礙、身體緊繃等問題,就可能有過度要求自己的傾向。

 

相較於西方社會,東方社會的「好」,經常是與他人比較後的結果,因此在東方文化中長大的人,從小得到的肯定通常是與他人比較後「勝出」的結果,很少是因為單純的自身特質,這也使人很難發自內心欣賞自己。如果覺察自己有這樣的問題,就要學著看到自己的特質,並且學習接納與肯定自己。

 

作者簡介

許瑞云醫師 

學歷∣波士頓大學醫學博士、哈佛大學營養學及流行病學碩士 

經歷∣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哈佛麻省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主任、高齡暨社區醫學部副主任及教學部教學型主治醫師 

現職∣「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 

鄭先安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管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經歷∣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副主任及教學部教學型主治醫師、阮綜合醫院神經科主任、內科部副主任,具神經科、內科、急重症專科醫師及中醫師執照 

現職∣「心能量管理中心」院長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女性心療法──妳要好好的

延伸閱讀

為照顧孩子離職當家庭主婦,50歲還能順利重返職場嗎?藥師奶奶百歲仍在工作:我也每天都在學習
為照顧孩子離職當家庭主婦,50歲還能順利重返職場嗎?藥師奶奶百歲仍在工作:我也每天都在學習

2024-02-21

從小母親總叮嚀我「女人不要想著靠任何人,一定要經濟獨立!」長大我才明白那份當家庭主婦的委屈
從小母親總叮嚀我「女人不要想著靠任何人,一定要經濟獨立!」長大我才明白那份當家庭主婦的委屈

2024-01-03

「我的媽媽是盧碧春!」看著母親放下家庭主婦的悠閒晚年,42歲初握桌球拍、58歲征戰帕奧...他說:我的眼裡無比驕傲
「我的媽媽是盧碧春!」看著母親放下家庭主婦的悠閒晚年,42歲初握桌球拍、58歲征戰帕奧...他說:我的眼裡無比驕傲

2021-08-06

連兒媳月子中心的錢,都是兩老解定存付的!啃老兒拖全家吃定爸媽,母親悔:兒子說沒錢,我能怎麼辦?
連兒媳月子中心的錢,都是兩老解定存付的!啃老兒拖全家吃定爸媽,母親悔:兒子說沒錢,我能怎麼辦?

2021-07-23

40歲兒子刷爆老母信用卡送女友名牌...保險業務員看「啃老」:問題不在溺愛,而是父母用錢換孩子的愛
40歲兒子刷爆老母信用卡送女友名牌...保險業務員看「啃老」:問題不在溺愛,而是父母用錢換孩子的愛

20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