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11月將拿到敬老卡,我對大悲事務所相關文章,感受深刻!
近幾年《今周刊》做了許多高齡化社會、台灣醫療等相關報導,讓我自己有了「臨終三部曲」的認知。
銀髮族的第一部曲是定期健康檢查,我深信預防重於治療。今周刊出版社還網羅十個名醫,編輯了一本暢銷書──《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贏得十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
第二部曲則是「預立醫療決定」。台灣的「病人自主法」是亞洲最進步的立法,讓我們可以針對末期病人、極重度失智等五種臨床狀況,做好事先的抉擇,避免愛我們的家人們屆時難以決定,甚至發生衝突。太太和我在2020年已完成簽署了。
如何面對死亡,則是第三部曲,也正是大悲學苑積極從事的助人工作。
我們每個人都沒有死亡經驗,正如「最終章」所述,「你參加過的告別式,禁忌與恐懼大過於你對這個人的思念。你被教育去參加告別式之後,要去外面轉轉,不能直接回家,這樣才不會把晦氣帶回家」。因此在接近人生終點時,難免會不安、害怕,大悲學苑的法師及志工透過信仰、關懷、分享等,期待能幫助臨終者身心安寧。
「水面下的洋流一刻都沒有停過」一篇中提到,「生死是人生最大困難的課題。要給人快樂很容易,但是要拔除別人的痛苦是多麽不容易!這是為什麼宗惇師父要成立大悲。」能夠助人離大苦,不僅需要大悲,也是崇高的大願!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是:「死亡是一個過程,我們都需要虛心學習」,「你很幸運有機會可以跟這些病人學習,將來比較知道如何應對」。我覺得這種學習,正是渡人渡己。
閱讀這本書,是我學習面對死亡重要的一步。也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本文摘自依揚想亮人文事業出版社《大悲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