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症患者最喜歡「過去」和「未來」。
「因為年幼時期與母親的關係,導致我變成現在這副模樣。」
「如果沒有那個創傷,我也可以過正常的生活。」
「絕對不能原諒那個傷害我的人。」
「為什麼沒有早點來醫院,不然就不會變得這麼嚴重了⋯⋯」
我靜靜聽著病人訴說,每當提到已經說過好多次的往事時,他們的臉上總是露出沉重痛苦的表情。
這時我趕緊岔開話題:「那個就先放在一邊,你今天的狀況如何?」病人們一聽,總是回答我:「喔,很好啊。」害我差點像綜藝節目般從椅子上跌下來。
不管今天狀況多好,只要想起5年前、10年前的悲傷往事,說著說著心情就沮喪起來,面色凝重。好不容易「狀況變好」,又白費功夫了。自己挖掘出負面情緒,然後沉浸在悲傷中。結果,病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
思考未來就覺得不安
不只是過去,身心症患者大多也擔心「未來」。
出現「要是失敗了怎麼辦」「這個病治不好,我要怎麼活下去」這類的心聲,或是「病什麼時候才能治好?」「什麼時候能回歸社會?3個月能回到公司上班嗎?」等對於未來的焦慮。要回歸社會,必須先改善現下的症狀,他們卻不思考「當下」,只關注「未來」。
想到未來,除非一切「順利發展」,否則都只是不安。「我都治療了3個月了,卻一點也沒有好轉。該怎麼辦?」整天無謂地擔心,不安和抑鬱加劇,結果自己讓自己的病情更加惡化,怎麼也治不好。
雖然我舉病人的例子比較容易理解,不過以我的觀察,世上八到九成的人,心裡都糾結著「過去」與「未來」,認為自己是「不幸福的」。
例如,「明天要校外教學。可是天氣預報降雨機率80%。要是下雨就會取消,怎麼辦?」
你暗自祈禱天氣放晴,但除非有超能力,否則我們都無法讓「雨天」變「晴天」,只能順其自然。可以做的只有準備好明天的校外教學,帶好雨具,然後去睡覺而已。
「後悔」和「不安」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關注「當下」才能消弭「後悔」和「不安」,好好面對「現在、這一刻活著的自己」。糾結「過去」或「未來」一點意義也沒有,我們是活在「當下」,只能做「現在做得到的事」。
累積「現在很開心」的念想
「現在很開心。」「今天很開心。」
這樣的念想連續累積7天,就可以當作是「這整個星期都很開心」。
連續累積30天,就是「這整個月都很開心」。
連續累積365天,就有「這一整年都很開心」。
連續累積10年,就是「這10年來都很開心」。
連續累積50年,你應該會覺得「我的人生真是太開心、太幸福了」。
就算不是連續7天,一個星期裡只有幾天「過得很開心」,你也會覺得「這個星期真開心」。
可以用「現在很開心」「今天很開心」這樣的感覺將「幸福的人生」做細分。不能感受到「現在很開心」的人,就不會覺得「今天很開心」,也不會想到「這個星期很開心」,「我的人生真是太開心、太幸福了」就更不可能了。沒有「現在很開心」感覺,只想著「現在很痛苦」「現在很辛酸」「現在很不安」「現在很想死」的人,10年下來,怎麼可能會有「幸福的人生」。
感覺「現在很開心」是「幸福人生」的絕對必要條件。
要感覺「現在很開心」,就要活在「當下」。意識著現在、感受著現在,做現在能做的事。
回想過去會「後悔」,思考未來會「不安」,活在「當下」才能「幸福」。你覺得關注哪一樣才值得呢?
現在馬上感受「健康」的幸福,人生就會改變
當我提到要感受「現在很開心」等當下的小幸福時,你可能會出現「根本沒有值得開心的事!」等念想。
難道你身邊真的沒有「小小的快樂」「小小的幸福」嗎?
除了現在患有重病的人,在晴空下散步,一定會覺得很「舒服」吧。或許這是件微不足道的事,但確確實實是一種「幸福」。
生病,或是極端疲勞、壓力巨大的人就另當別論,大多數「健康」的人,都已經擁有「小小的幸福」(血清素幸福)。
能夠注意、感受到的人,就能感覺「現在很開心」「今天很開心」。換句話說,他就能夠得到「幸福」,或者已經擁有「幸福」。
「健康」是當下最容易感受的幸福。覺知這種幸福、體會這種幸福、感謝這種幸福,就是幸福的第一步。
所以我們應該做的就是關注「當下」,僅此而已。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自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