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台灣組成一支南極探險隊,由導演楊力州拍攝為紀錄片《無邊》,不僅紀錄團隊遠征南極歷程,更是一趟生命的回望、巡禮,探索人與母親、大地甚至是與自己之間的關係。楊力州說:「想帶領觀眾往外冒險,也往內(心)冒險。」
「嗨!妳好,我是楊力州!」2006年導演楊力州以《奇蹟的夏天》榮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被譽為台灣最重要的紀錄工作者之一。2019年他受邀紀錄台灣組成的南極探險隊跋涉過程,成為台灣唯一同時擁有「兩極」拍攝經歷的影像工作者,卻沒有任何架子地用雙手遞上名片,閒聊時眼神不忘照顧在場所有人,適時拋出對話,營造闔家歡樂氛圍。
但就是如此一位擁有「男人軀體、女人靈魂」的導演,卻在2016年發現自己開始不對勁。他回憶,自己性格向來溫和,過去也對女兒寵愛呵護備至,但脾氣突然越發暴躁,甚至有一天只因為「女兒沒有刷牙」這等小事,嚴厲責備到像是她殺了人;2017年他帶家人到南投遊玩,入住民宿第一天,紀錄片導演齊柏林飛機失事,外界各種訊息湧入,但他無法回應,只是失神般對妻子說:「如果是我掉下來,可能會比較好。」
累積生活種種點滴加上輕生念頭,讓妻子心裡警鈴大作,帶楊力州接受心理諮商,後來也前往身心科就診、服用抗憂鬱藥至今。2019年前往南極拍攝、紀錄的這段歷程,纖細感性的導演終於有機會和時間,將照顧他人的眼神投向自己,不斷回望生命過往。
他表示,在南極2個月,剛抵達時花許多力氣重新熟悉吃飯、喝水、走路等這些習以為常的動作,因為南極平均溫度攝氏零下20、30度,幾乎天天有暴風雪,加上平均海拔高度為2,350公尺,等同連日行走在玉山上,到最近的醫院都要至少5天,極端天寒地凍氣候讓他們不能有一絲閃失,「連手機拿出來,5、4、3、2、1就會沒電。」
楊力州笑,剛開始團隊還會彼此聊天、加油打氣,但隨著整日整夜相處、體力下滑,慢慢大家話越來越少,漸漸只剩下在白噪音般的暴風雪中與自己對話。他形容起初非常慌張,因為「(回憶)如潮浪般湧上」,過去學校從來沒教怎麼跟自己相處,也鮮少有大量空白時間思考,但當他開始回望人生,才意外發現自己不愛吃蚵仔煎的秘密。
原來,小時候楊力州家裡並不富裕,母親是傳統「以夫為天」的女性,但有一天父母激烈爭吵,媽媽竟破天荒帶他跟弟弟到夜市隨意吃喝,雖然很開心能吃蚵仔煎,但心裡也隱隱擔憂母親會不會突然離開,害怕家庭從此要分崩離析。對楊力州來說,蚵仔煎的滋味,意味著對失去的恐懼。
「從南極回來之後,覺得這世界上最遙遠的不是南極或北極,而是自己的心裡、認識自己多少,往外冒險,也往內冒險。」他坦言,即便前往南極拍攝、製作完成《無邊》紀錄片,但情緒困擾依舊存在,例如心情會在天氣不好或社會發生重大事件時墜入谷底,但他開始可以明白自己的狀態,覺察並理解自己發生什麼事情,能夠停下來或坐著等待情緒過去。
「歡迎大家來南極,你會讓不喜歡的自己死在南極,讓想要留存的自己離開戲院,重新踏在土地上。」楊力州形容,南極優雅美麗,有時也殘酷;一如楊力州眼神有時溫柔感性,有時幽默如斯。「找到與自己相處的方式」,是他在紀錄片裡想要傳遞的念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