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計程車要去接小孩,司機很健談,聊到了家事,我隨口問一句:「你們家家事是誰在做?」
司機先生想都沒想就回答我:「我對家事沒有要求。」
要、求?
令人感冒的字眼。瞬間,我回到新婚頭幾年的現場,我一早起來做早餐,吃完後,我去梳洗換衣服,鬍子哥不悅地質問:「妳怎麼還不收桌子?」
「我換完衣服就會收。」
「吃完早餐就應該要馬上收。」
我們倆對於何時清理桌子,有時間上的差異。當時我默默遵守著他的「要求」,清醒後才發現心中不平,收桌子,怎麼是我一個人的事?做家事,是「我尊重」、「我願意」,而不是「我應該」。如果一方對另一方可以要求,似乎意味著權力的不均等。一整個家的事,誰管?誰做?「要求」2字似乎下意識認為「家事是太太的事,先生在一旁打分數」。
家事何其多,沒結婚、沒生孩子之前,無法有切身之痛。以我們家來說,每隔一兩天就要洗一次衣服,兩個皮小孩有時候一天就要換兩套,充滿臭汗味的衣服也不能擱著隔天才洗。偏偏,洗衣服不是3個字這麼簡單,拆解下來它是「多重複合動作」。包含了洗衣服、晒衣服、收衣服、摺衣服、收衣服等等動作。單抽出任何其中一個元素也是複合動作。
洗衣服,要把女兒兩件一起脫,黏在一起的衣服分開,或是把兒子T恤的袖子拉出來,不是團在裡面。有些衣服要放洗衣袋,絲質衣物要另外手洗。洗床單被套,得花力氣拆、晒、裝。晒衣服也是,襪子要兩兩對好,衣服要翻面,針織衫不能直接用衣架,不然肩膀的地方會凸起變形。
一位人妻(好比我)有多忙,除了洗晒衣服,還要掃地、擦地,買菜、洗菜、做飯、洗碗、倒廚餘、換被套、換燈泡、刷馬桶、擦玻璃、洗陽台、做資源回收......(已經跳過泡奶、消毒奶瓶、清洗玩具等海量崩潰時期)。家事要「做完」不難,但要「做好」需要有極大的耐性。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這個社會已經把「家事」跟「妻子」、「媽媽」畫上了等號。如果在路上看到一個小孩鞋子破洞、披頭散髮、衣服骯髒,臉上有鼻屎、嘴角有果醬,我下意識的反應就是:「他媽媽在幹麼?」應該也很少有人會想到:「他爸爸在幹麼?」
數據顯示,雙薪家庭的職業婦女,每天做家事的時間是老公的2.7倍。也就是,老公如果一天花了1小時做家事,老婆就花了2小時又42分鐘。老公如果一星期做家事7小時,老婆就是18個小時又54分鐘。這18小時又54分鐘不是咬緊牙撐一下就可以完成的。它被打散在每日每夜的生活裡,於是人妻感覺時時刻刻都在做家事......
職業婦女,白天要工作,晚上回家還有一堆家務,假日也不得閒,家事像個背後靈,揮不去、拋不掉,緊緊相隨,天啊,這什麼人生啊!女人又不是因為家事而誕生的!
家事看起來都不是「大事」。要因為這種小事計較誰做得多、誰做得少,顯得自己小裡小氣。但是小事累積起來就成多事,久了難免不平,人妻心酸:「家是大家的,怎麼家事都是我在做?」1天2天、1年2年,累積個10年,是什麼光景?家事是婚姻的隱形殺手,無聲無息、一點一滴,勒緊婚姻,呼吸困難。
我曾在網路上見過一位老婆發言,當她抱怨家事做不完,老公回她:「妳不要急,慢慢做,沒人跟妳搶......」
經過10年的觀察,我體悟到,縱然老公有心幫忙,很多時候礙於時間,就是無法做更多。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普天下老公的家事能力不足,因為從腦部天生構造就已經注定男人無法一心多用。女人可以同時處理10件瑣碎的事,男人直接當機。
裝潢房子的時候,我毫不猶豫購入洗碗機,後來又迎接新家人「石頭」進門(掃地機器人)。石頭每天發出蠟筆小新的聲音:「齁齁齁,開始清掃囉!」瞬間我覺得自己被深深寵愛著。在這個家裡,小孩叫不動,老公永遠說等一下,只有石頭忠心耿耿stand by,它一秒就行動,從不會推三阻四,我每天灌它迷湯:「石頭啊!媽媽好愛你喔!」 然而,有各種小幫手在家,家事的煩惱就煙消雲散嗎?當然不是。殺手總是默默潛伏在四處,在不經意的時候出手,殺得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