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將我封鎖了,但讓我真正感到難過的,卻並不是這件事。
記得剛發現原來媽媽把我封鎖時,感受只有傻眼。因為我們家感情還不錯啊。前陣子父親節才回台南見面,當時也是其樂融融的,臨別前都還依慣例塞給我一堆食物。為什麼好端端的,沒事要把我封鎖?想破頭都想不出個動機。
「欸,媽,我是不是有做錯什麼讓妳不開心?」
『蛤,沒有啊,幹嘛這樣問?』
「喔喔,沒事。」
想試探原因,我還小心翼翼地先找個理由傳訊給她,結果有已讀,也會回,對話一切正常,確認我被封鎖的只有IG 而已。
但這下可讓我更糾結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不小心按到?不會這麼不小心吧?
家裡有什麼事不讓我知道?可我看我爸好端端的呀。自從他學會用IG 後,天天照三餐發限時,看他們倆互動的挺好。
我媽生病了?得了什麼很可怕的絕症?得絕症的人,能這麼有活力地拉我爸跑去玩什麼SUP 立槳,還硬是要跟著一群年輕人選日出團嗎?
完全沒在用手機?那幹嘛要封鎖呀?
啊啊啊啊,越想腦袋越打結,怎麼都想不透究竟是發生什麼事了。
為了探究,我在周末找個理由回去,決定不動聲色地調查,也蠻順利的,
我媽睡覺時手機就直接留在客廳充電,解鎖我設的當然知道,沒三兩下便打開進去看了。
首先臉書,基本上,老人嘛,和朋友互動還是以臉書居多。社團都是加些什麼Costco商品經驗老實說、氣炸鍋料理。還有弄些花花草草、○○才藝班、社區、同學會相關的,Po 文也查不太出異狀,快速滑過都覺得挺正常。頂多會轉發些我一定叫她少看的亂七八糟農場文網站。
直至將IG 打開,我才終於大概懂了她封鎖我的理由⋯⋯
當我一篇篇瀏覽她發的文,迎面襲來,給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孤單。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熬過了好多孤單的日子。
一直以來,她人生的重心,就是我們家。可如今,爸爸仍要工作,經常性加班到深夜才回家。她唯一的女兒大學就離家了,工作後同樣忙,一年見不到幾回。在生活大部分的日子裡,她都是一個人,一個人不停重複地打掃家,做著一樣的家務。一個人買菜、煮飯,有時候花一下午煮了,爸爸卻不一定能回來吃。
於是只能望著滿桌的菜發呆,任憑原本爸爸會驚喜的幻想落空,然後獨自一人默默吃完,隔天還要裝沒事地給已經很累的爸爸鼓勵。
我媽媽是個很開朗的人,至少在外人眼中一向如此。她會去當志工、參加才藝班、熱心社區服務,跟鄰里都不錯。直到把她的IG 偷看完,我才知道她真實的感受。或許,她積極去做這些,也僅是想把生活填滿而已。
只是外人哪比得上愛人、親人?
只是這年紀了,何嘗不知道先生與女兒各自的重擔呢?
只是終究,當為人母,便已失去了所有任性的權利。無論發生什麼事,無論什麼樣的情緒,無論日子的孤單難熬,都僅能咬牙撐著,學著如何獨自去化解、去面對。
天下哪個媽媽,會願意自己成為家人的累贅?誰想要一天到晚沒事煩老公、小孩?還不都只能偽裝成:「有吃飯嗎?」、「口罩夠嗎?」、「有衣服嗎?台北會冷嗎?」、「記得顧身體。」一句又一句,其實也知道會得到敷衍回應,但又總是忍不住想要問,想知道自己所愛之人好不好。
讓我看哭的,是其一篇文。她發了一張從車窗拍出去,我拖著行李走進高鐵站背影的照片。
「我真的好想妳。」別於其他長文,這篇底下就僅是如此短短寫著。
她從來沒有對我這樣說過,她一直告訴我的,都是好好加油,不用擔心家。
車票也不便宜,耗錢、耗時間,忙就不必常回來,做不好、失敗也沒關係,回來煮好吃的給妳。現在仔細回想,有多少是違心之論?又有多少真正想的話,被偷偷藏在了字裡行間之中。
只是我沒發現。就連她悄悄將我封鎖,不讓我看到這些心情這麼久,都沒有發現。
那刻,是人生第一次,我覺得自己懂了媽媽。入職場,也是交際圈飛速縮水的過程。
以前學生時,還有社團、系隊、室友,各式各樣活動與邀約。就算到了研究所,也還有幾個知心、要好的夥伴共同奮鬥。這些在工作後,如若正午豔陽下的水窪,轉眼便迅速蒸發而去。
和同事有利益、競爭關係,能當朋友也難講心事。我連員工旅遊都不想去,只想有個假期能回家補眠。
工作壓力大、加班時間無法控制。責任制就是哪怕你提早做完,也會加更多任務給你。
過往老友各自都有自己的煩惱,誰不用工作養家活口?失聯、陌生的速度,比原先想像的快得太多。絕大多的友情終結點,就是畢業。
於是漸漸地,就活成了孤島。有時將YouTube 開著,只為家裡有人的聲音。Switch、各種遊戲都買了,卻從沒時間、精力好好玩。
也試過去用交友軟體認識人,但碰到了幾個都是開口就要約的,嘆了口氣便默默刪了。
曾有天,我好不容易能提早下班,才赫然驚覺,即便能有時間,我也已經不知道能做什麼。可又不甘心直接回家,於是便跑去百貨想說隨便看場電影。
在百貨,我看到一個小女孩,手上捧著媽媽剛買給她的Haagen-Dazs。她笑得好開心。
彷彿每吃一口,笑容都更加燦爛了一點,還忍不住轉過去也要餵媽媽幾口,不停稱讚真的好好吃。
不曉得為何,分明挺溫馨的一幕,但我心裡泛起的卻是強烈鼻酸,我好羨慕她,我真的好久,沒有像她那樣笑了。
可是我明明到了小時候最想要到的年紀了呀,只要想要,吃多少冰淇淋都可以,卻是終究,沒能成為小時候想成為的那個人。
究竟是曾幾何時,我們都也被生活逼的,成為了那個曾經討厭的大人。
許多時候,在我們嫌棄媽媽時,都忘了,她也曾是那爛漫少女,是生活,讓她成了今天模樣。
(本文摘自《願你去發光,而不僅是被照亮》,樂擎出版,溦曦有限公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