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也許有這樣的人,他們經常說:「我是一個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因為我不喜歡欠人情。」
甚至父母也這樣教育我──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來,能不麻煩人就別麻煩。
後來發生一件事,讓我第一次對這樣的觀點產生了質疑。
那是我剛進大學的第一天,同宿舍有四個女孩。為了表示友好,我將自己帶過來的零食分成四份,大家一人一份。其中有兩個女孩都欣然接受我送給她們的零食,唯有第三個女生,不管我如何示好,她始終不為所動。
後來,我一直跟她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關係。我與其他兩位女同學則相處融洽,有什麼事情總會互相幫忙。
比如,我不在的時候她們會幫忙拿水,有人不在時請另外兩人幫忙收快遞。雖然都是些瑣事,但在這樣的日常磨合之中,我們三個人建立了穩定又親密的關係。甚至畢業之後,也常常聚會、交流。
唯有那個一開始就拒絕我的女孩,直到畢業後我們也未能親近。我們聽不到一點關於她的消息,打電話、發簡訊也都石沉大海。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她那種自我保護的獨立姿態,也感覺不到她的存在。
開始工作之後,我對「人要獨立,能不麻煩別人就盡量別麻煩」這個觀點產生了更強烈的懷疑。
事實上,很多工作做得好的同事,正因為他們和長期合作的客戶建立了互相麻煩的關係,才能形成深厚的同盟──大家彼此需要,才能共同把一件事辦好,把一份關係維繫好。
那個時候我才明白,適度麻煩別人,不僅不是什麼壞事,相反的,正是因為這種麻煩,才讓我們有理由彼此接近,建立深厚的關係。
大多數人將麻煩別人和獨立,完全劃清界線,用單一的視角看世界。
但只要我們有分寸,並勇於向人求助,就證明我們的內心是豐富的──我們不必偽裝成無所不能,更無需害怕偶爾向人求助一次就會被看不起。
偶爾的示弱,會讓你更有力量。
我們不願意麻煩別人,正是因為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普通人、我們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無法什麼都做好。
認知到這一點時,我們的內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平和、寧靜。
所以,該不該麻煩別人,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真正成為問題的,是我們應該如何透過互相幫助與人建立關係,同時還能把握好其中的分寸、界線。
克服這種認知缺陷需要很大的努力,只能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醒悟。
可惜的是,很多人從小就對「人與人之間維持什麼樣的關係才是正常的」,缺乏足夠的了解。這個任務在幼兒階段沒有完成,之後又輸給多年的義務教育,一拖就是十幾年。
其實,人際關係中需要用到的不光是「情商」或察言觀色的能力,還有很多能力原本就掩藏在相互往來的過程中。
向他人尋求幫助,不一定都是在麻煩別人,可能是我們適當地突破自己的「心理安全區」,並以這樣的方式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對話,進而建構出某種親密關係。
而麻煩他們,就是我們主動為自己製造這樣的契機。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甚至羈絆,就是在你麻煩我、我麻煩你的過程中一點點建立的。不要害怕麻煩別人,畢竟,作為社會性動物,你、我不可能脫離人群而活。
就像英國詩人約翰.多恩的著名詩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誰都無法自全而活。
作者簡介_格子珊
湖南長沙人,新聞傳播學碩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
感性思考、理性生活的實踐者,專注於勵志、心理、個人提升等領域的原創寫作。
本文摘自方智出版社《好關係是麻煩出來的:寫給每個人的社交能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