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你談的那場戀愛是浪漫?還是理想?

你談的那場戀愛是浪漫?還是理想?

約瑟夫.布爾戈

個人成長

達志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2020-06-05 09:53

有些人像成癮一樣投入戀情,是因為將其作為一種對抗憂鬱的途徑。他們與對方的結合,無關真正意義上的情感交流或親密;渴求的僅僅是陷入戀愛的「嗨感」,將戀愛是做一種逃避痛苦與憂鬱的方式,而失戀又將他們帶回可望被治癒的感受中。

伊森是一位二十來歲、有抱負的年輕作家,患有輕微的躁鬱症。他會反覆走進一段關係,然後又走出來。他經常陷入為期數日乃至數周的嚴重憂鬱,在這段時間裡,他只能倚靠寫作勉強度日。每到夜晚或周末,他會把自己關在家裡,寫不出半句話,除了看電視,什麼都做不成。最後,他會受蠱惑似地離開家,來到酒吧或舞廳,刻意尋找新的戀情,擺脫沮喪情緒。

 

每當他遇到新對象,迷戀會讓他擁有一種「嗨感」,直至戀情結束,那種感覺便隨之消失。這一過程可能是幾天,也可能是幾周。伊森總是理想化那些對象,賦予她們實際上並不具備的特質,卻無視她們真實的樣貌。當事實擺在眼前時,他便會感覺幻滅,中斷剛建立不久的戀情,再次陷入憂鬱。很長一段時間,伊森都無法面對自己憂鬱的潛在原因─強大而極具破壞力的憤怒。某種程度上,憤怒源自於他渴望不費吹灰之力即能得到想要的一切。而他透過戀情找到了一種神奇的療癒,當藥效消失,就再換一段新的戀情。

 

或許你認識其他「伊森」(儘管更換愛情的速度或許沒有那樣誇張),抑或你就是「伊森」。我們的文化不斷灌輸理想化的愛與「從此幸福快樂」的意象,好似正確的關係會解決我們的一切難題;很多人期待擁有一場象徵愛情結晶的完美婚禮。

 

尤其是浪漫的好萊塢喜劇,更是不停向我們狂轟濫炸完美的愛情意象:魅力無窮的雙方墜入愛河,克服了重重障礙,最終騎著馬兒,迎著落日餘暉漸漸遠去─這是愛情電影中相當常見的結局,比如一九八七年上映的電影《公主新娘》(The Princess Bride),那當然只是童話,但是自此以後,很多成年人相信了童話。

 

尋求理想化的愛情,其中亦包含了渴望達到完美狀態,以此解決一切難題與擺脫痛苦。它反映了對魔法的幻想,就像本章開頭引用的《西雅圖夜未眠臺詞。當山姆在電影結尾牽起安妮的手,觀眾也同樣認為那是一次充滿魔力的碰觸,這對新人從此將過著幸福的生活。

 

愛情中的「理想化」,有賴「分裂」機制的運作:當我們對所愛之人產生矛盾心理時,透過分裂,即可排除任何與「真愛」相互衝突的情感或疑慮,通常還會藉由「投射」機制的運作。反反覆覆的戀愛關係會盡可能持續依附於完美幻覺,直到現實將其打破。到時候,先前完美無瑕的伴侶瞬間變得一文不值,從天上跌入塵埃。

 

現在你應該十分清楚,這種理想化的浪漫情感,儘管我們會用「愛情」一詞描繪,實則有別於在長期關係中發展出的那種愛情。很多人說起戀愛,會與其他形式的愛區別看待,將浪漫的愛建立在對愛人的理想化上,然而,更現實的愛包含著看待對方的多重視角,其中包括對方惱人的特質或行為,理想化的愛情則不會為複雜情緒留任何生存餘地。

 

但在另一方面,戀愛早期的理想化也並非一無是處。很多年前,我的治療師告訴我,這種浪漫情感能夠幫助我們減輕與陌生人接觸時的焦慮。把自己袒露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人面前,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我們甚至可能因此杜絕與他人接觸的機會。作為一種防衛機制,浪漫的愛情幫我們克服了這種恐懼。

 

長久的關係,需要我們從與理想對象的完美愛情中醒過來,理解面前的伴侶其實已經非常好了。最好的情況,不外乎是當理想化逐漸消失不見,我們基於對伴侶的真實好感,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關係。然而,一旦理想化發展為一種強大的防衛機制,使人失去面對真相的能力時,我們終將任憑幻滅、絕望與憂鬱擺布。

 

 

 

 

看更多《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延伸閱讀

另一半說「就只是忘了,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你會怎麼辦?
另一半說「就只是忘了,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你會怎麼辦?

2020-06-05

節食第三天,體重沒掉,我要堅持?還是稍微破戒呢?
節食第三天,體重沒掉,我要堅持?還是稍微破戒呢?

2020-06-05

常常對自己內心說謊的原因來自於它
常常對自己內心說謊的原因來自於它

2020-06-05

有誰敢保證自己的一天,不是在兩三次絕妙的合理化中度過?
有誰敢保證自己的一天,不是在兩三次絕妙的合理化中度過?

2020-06-03

大學教授砸上億元、花10年拍紀錄片,只為說個被遺忘的故事:「省下來都能買紐約豪宅」為何還要做?
大學教授砸上億元、花10年拍紀錄片,只為說個被遺忘的故事:「省下來都能買紐約豪宅」為何還要做?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