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夠找到自己無論如何都能安心說話的對象,那是最好的。但假如狀況真的不允許,就請你試著思考看看:「如果同樣的事情是發生在別人的身上,我會對他說些什麼呢?」
相信你一定不會是對他說:「如果你再更努力一點就好了!」之類過分的話,而是會反而安慰他:「這種事無論是誰都預防不來嘛,你只是這一次運氣不太好而已。」不是嗎?
如果你確實是這麼想,那就請對自己也說相同的話。
事實上,就算你有找到應該改善的地方,也是一樣的。
注意到「下次如果這樣做,會更加順利」這一點,明顯有助於從打擊之中重新振作起來。但這和尋找「不足之處」的性質完全不同,因為你是確實知道「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在路上走著走著,突然莫名其妙掉進了陷阱裡。除非之後知道下次會在哪裡又有陷阱,否則很容易會對走路這件事產生恐懼感吧?
然而,一旦明白如何找到陷阱,你就不會再害怕走路了。剛剛所說「下次如果這樣做,會更加順利」這一點與「學會找到陷阱的方法」是相同的道理。
如果你只是一個勁地在自己的腦中思考,有時便會出現「本來自己就是個有缺陷的人,在社會上做什麼都不行」這類極端自虐的想法。如此一來,你很可能根本想不到「下次如果這樣做,會更加順利」這種切合實際又積極的改善對策。
在這個時候,不妨就試著考慮一下:「如果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別人身上,面對那個人,我會怎麼建議他呢?」
「雖然整體而言你已經很努力了,但將來會議的準備還是早點開始會比較好。」你或許會採取這種程度的說法,不是嗎?
這樣的話,你也要對自己說同樣的話喔!
有些人明明能夠對別人說出那樣的話,但偏偏只有對自己做不到——難道你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如此溫柔對待的人嗎?
如果你的狀況是這樣的話,請試著告訴自己:「認為『自己無能』的這股感受,正是自身對衝擊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只單憑情緒反應來決定今後的行動方針,是非常不恰當的事。
若要盡可能減少「情緒反應」影響,最好的思考方式就是:「如果別人發生了同樣的事情,自己會說些什麼呢?」
如果你懂得善待別人,為何要欺負自己。
作者:水島廣子
出版:方言文化
書名:用對情緒,可以幫自己療傷:做再好總會有人不爽你!你並非不夠好,而是對自己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