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為什麼大人可以生氣,小孩卻不可以?

為什麼大人可以生氣,小孩卻不可以?

2018-07-31 10:57

以身作則地好好處理自己的不耐煩、敵意與生氣等壞情緒,遠比教導孩子如何處理他的壞情緒來得有效。我們都不願把壞脾氣發洩在孩子身上,但也不想假裝沒這回事。

孩子有權定義、表達自己的感受

 

孩子和我們一樣,有權表示自己的感受,包括生氣。但這不代表他可以任意耍脾氣,傷害別人或砸東西。更清楚的說,打、踢、咬、推等行為都是不被容許的,遇到這種狀況應該給予適當的訓練,如「短暫隔離法」。年幼的孩子尤其需要我們的協助,讓他學會用言語表達情緒,而非用肢體動作發洩。身為父母,我們必須接受、尊重孩子的挫折感,同時堅守原則及行為規範。要從中取得平衡實在是個大挑戰。

 

中午時分,一個媽媽打斷九歲女兒泰莎和來家裡作客朋友的爭吵:「對朋友生氣是不好的行為。你們兩個不要再吵了!」

 

到了晚上,媽媽因為泰莎不刷牙而對她大吼,泰莎回答她:「對女兒生氣是不好的行為。」媽媽氣得跳了起來。

 

假如媽媽能停一停,做個深呼吸,她就會發現泰莎不是故意要學她,或破壞她的威權,她只是在質疑媽媽的矛盾。她不明白為什麼大人可以生氣,小孩卻不可以。也不懂為什麼別人可以對她生氣,她卻不可以對別人生氣。她提出問題是正確的行為,像這種雙重標準的規定,是不適合教予孩子的。

 

我建議父母,要准許孩子自己定義自己的感受。若父母要協助孩子定義感受,可以試著用問題取代陳述。不要說:「我知道你因為……很生氣。」試著用:「這件事的哪個部分讓你覺得困擾?」或:「這件事的哪個部分讓你心情不好?」然後再問:「要怎麼做,你的心情才會好一些呢?」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釐清自己的感覺,一方面能讓他發現更多處理情緒的方法。

 

案例


「媽媽,你是因為我生氣?」「不,寶貝當然不是。」
老實承認自己的壞情緒,孩子才知道自己得感覺是對的

 

以身作則地好好處理自己的不耐煩、敵意與生氣等壞情緒,遠比教導孩子如何處理他的壞情緒來得有效。我們都不願把壞脾氣發洩在孩子身上,但也不想假裝沒這回事。

 

不管怎麼說,老實表達出來最好。因為即使你想隱瞞,孩子還是感受得到的。

 

山姆的媽媽在辛苦工作一週後,在週六早上忙著打掃家裡。九歲的山姆注意到媽媽在整理沙發抱枕的動作似乎很生氣,所以山姆問她:「妳是不是因為我而生氣?」

 

媽媽停了一下,打起精神說:「不,寶貝,當然不是。」

 

於是山姆換到外頭去玩,他困惑而心神不寧,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種情緒。

 

其實媽媽可以老實的對他說:「是的,我在生氣,我希望你不要把玩具丟在客廳裡。除了要把你的玩具統統拿進你房間之外,我還有很多家事要忙。現在你可以幫我一個忙,把這些玩具拿走嗎?」這樣,山姆可以確定他覺得媽媽在生氣的感覺是正確的,也知道媽媽對他的期待。

 

案例


「爸媽,你們是在吵架嗎?」
讓孩子從父母的爭吵中理解「吵架後會和好」,學會妥協與溝通的能力

 

孩子也需要從大人那兒學習到,即使父母會氣對方,但仍能解決彼此的歧見。

 

七歲的卡拉半夜醒來,聽到爸媽房裡傳來的吵架聲。她很害怕,躲進棉被裡後睡著了。第二天早上,卡拉說她聽到夜裡的爭吵。

 

爸爸解釋:「我和媽媽在討論生活費的問題時吵了起來,很抱歉吵到妳了。」

 

對卡拉而言,她需要確定爸媽曾有爭吵,更重要的是要讓她知道,吵完架之後一切會恢復正常。

 

爸爸可以進一步解釋:「我和媽媽雖然意見不合,但已經想到折衷的辦法了;這方法若行不通,我們會再試另一種。」這樣的解釋能讓卡拉明白人與人間總是難以避免發生爭吵,但這不意味著他們不再愛對方了。她還能藉此學到,下決定是件不容易的事,父母總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有時可能需要多次溝通才能成功達成共識。

 

誠實告訴孩子,我們與他人一起生活時一定會遇到一些困難,把可能會使孩子難過的事件轉換成寶貴的一課,讓他學會人生中的重要能力:妥協與溝通,這是他在當下與未來都很需要的能力。

 

案例


我們都不是完美父母
讓孩子知道,爸媽也在學習「變得更好」!

 

對大多數人而言,懷有敵意的心情的出現與消失都恍如陰天。我們很容易認為挫折感就像是天氣,或者其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是難以掌控的。但若我們試著了解自己的行為,就不難進一步了解我們可以如何掌控情緒。我們越是能夠用充滿創意與建設性的方式處理怒火,就越是可以避免讓敵意發展成爭吵。畢竟爭吵只會引發更多的爭吵。

 

在談到處理負面情緒時,最諷刺的是,人們常對所愛的家人發脾氣,其機率遠比對點頭之交、朋友或陌生人來得多。為此,我們更需要在「不滿的感覺」轉為「怒氣」之前好好處理。畢竟不滿比盛怒來得好處理多了。

 

我們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父母及孩子完美的榜樣,知道這一點是很重要、也很令人寬慰的事。我們都會生氣,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我們能認知並了解自己的錯誤,再為我們的行為道歉,孩子將明白很重要的一件事─爸媽也在學習讓自己的脾氣變得更好。

 

我們要以身作則地讓孩子知道,憤怒並不是我們需要對抗的敵人,而是我們可以用有創意的方法去掌控的力量。對我們自身與整個家庭的健康福祉來說,如何面對並疏導這股力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畢竟創造出家庭氛圍的正是我們的日常作為,孩子會承襲這種氛圍,並繼續傳承給我們的子孫。

 

延伸閱讀
不要讓孩子過早地贏在起跑線上
不要讓孩子過早地贏在起跑線上

2018-07-03

孩子總是在你準備好之前長大!父母該如何處理孩子網路交友問題?
孩子總是在你準備好之前長大!父母該如何處理孩子網路交友問題?

2018-06-27

你的孩子有這些天賦 你知道嗎?
你的孩子有這些天賦 你知道嗎?

2018-06-26

「媽媽 我跟你不一樣!」孩子叛逆期來了怎麼辦?
「媽媽 我跟你不一樣!」孩子叛逆期來了怎麼辦?

2018-06-26

一聽到孩子要離開就生病!該怎麼應對「依賴型父母」?
一聽到孩子要離開就生病!該怎麼應對「依賴型父母」?

201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