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個性都會有令人滿意和差強人意的一面,如果懂得妥善運用,它就不再只是差強人意,而是你最厲害的強項,並能助你一臂之力。
就好比同一張臉分別從正面和側邊看,呈現的樣貌也不盡相同;這是由於人的臉部構造立體且複雜,同時兼具明亮處與陰影,也就會以各種角度呈現截然不同的模樣。不妨想想,其實人的性格也是如此,同樣擁有立體有致、形形色色的輪廓,你就會發現,觀看同一件事物的角度變得更多樣化了。
譬如,「木訥」這個詞怎麼看都偏向貶意,其實反過來正是「不囉唆、不多嘴」,就是「穩重可靠」的正面形象;而「不擅交際」也代表你適合獨立作業、能一個人按部就班把事情做好,甚至可以說,你具備了「一旦埋首鑽研,就能把一件事做到盡善盡美、誰也模仿不來」的能力;「一體兩面法則」是我在講座上經常強調的,細節內容我也會在後續為各位說明;重點就在於─任何事情從來不會只有一種面向,正反兼具才顯獨一無二。
● 口才不好,但文筆很出色;
● 不擅長應付人際關係,但精通某個領域;
● 不太會做簡報,但對數字特別敏感。
像這樣結合了正反面特質,更能突顯你的不可取代。雖然,所具備的負面特質也許比別人來得多,但其中只要有某個表現特別突出,原本的負面特質反而更能襯托這個亮點。「可是,我根本沒有什麼特別厲害的地方啊!」也許你還是會這麼想,以前的我也是如此,非常了解這種心情─就是這種凡事都拿來跟別人比較、求好心切的完美主義性格所致。只要自己的表現還不夠好,便很難發自內心肯定自己。我會在後續章節告訴你解決的辦法。
每種個性都會有令人滿意和差強人意的一面,如果懂得妥善運用,它就不再只是差強人意,而是你最厲害的強項,並能助你一臂之力。
壓抑自己符合別人期待,對嗎?
前面有提到,我的人生有大半時間都被「退縮的個性」所影響,因此總是盡全力來掩飾自己真實的性格,不想讓他人察覺。有時,只想單獨靜一靜,一被找去聚餐喝酒,還是無法推託,只能呆坐在那,不斷想著「好想回家」、一邊忙著應付現場的熙熙攘攘。
老實說,勉為其難出席真的非常痛苦,更遑論有什麼樂趣。但當時的我,只怕給人「陰沉又難相處」的形象(我以前都這麼認為),不敢拒絕別人、擺臉色給人看,總是壓抑自己的本性,勉強擠出笑容迎合別人─「我這種個性不想辦法改掉就會被人當笨蛋,否則我真的不知道日子該怎麼過下去。」從小到大我一直都這麼認為。
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現在回想起來,大概和當時所受的學校教育脫不了關係。小學時,每次通知單上都會被老師寫上同樣一句話:「要再多積極一點!」即使升上高年級、換了班導師,仍沒有一次例外。我也希望自己能更加油一些,但向來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努力,最後還是沒有任何進展,怎麼做都不對,不知不覺間越來越消極喪志─「都被老師這麼說了,還做不到……,我真的沒救!」、「其他同學都能自然而然開口,就我辦不到,真想挖個洞鑽進去……,既然做不到,就只好把缺點藏起來免得被發現。」結果就變成這副德性了;我當然也明白,老師是為了我好才這麼說。
不過,這反而讓我畫地自限,逼得我越來越內縮;那時候的「從眾教育」教我們學會服從、讓我們害怕與眾不同,太突出反倒變得不完美。你不能特立獨行,也不允許低於標準。讓我長久都無法正向看待自己的原因,也許就出在這裡。
做自己,你可以擁有全新視野
如果你的成長經歷也和我相似,那麼要看清自己的本質也許並不容易;至今仍不敢正視自己的性格,這種心情我很懂,能解決這項難題的也只有你自己,只要問題沒解決,你的心就無法獲得真正的自在與舒坦,這會讓你心裡莫名的不快與疙瘩,而永遠無法消除,你也是為了替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辦法,才會打開這本書、翻到這一頁的,對吧?
我就直接告訴各位─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透過上述第一個步驟,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並擁有正確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我擁有內斂型才有的某些特質」只要明白這一點,第一關就算通過了,是不是很簡單?一直以來不願面對的「真正的自己」,如果透過上述步驟,還是忍不住覺得「我的個性果然無藥可救」那也無妨,這也正是最純粹、最真實的你。其實,只要能理解哪些事情讓自己感到排斥、棘手,並知道自己弱點何在,看待事物的觀點就會不一樣。
像我以前在面對不想去的邀約,總會勸自己「忍一下就過」,現在我會改變想法,和自己說「也許還有其他辦法,可以不用勉強自己。」這看似微不足道的想法,卻能徹底改寫我的人生,只要知道讓自己畏懼的癥結在哪?就能更坦然面對。從今以後再也不用硬著頭皮處理事情來「為難自己」!
沒錯,往後當你遇到不想面對的事情時,可以有更多不同的選項和做法,不知不覺間,你也會發現自己正在慢慢改變─「從小我就不愛講話。」、「我個性很細心。」、「我的優柔寡斷可能就是來自這種謹慎的個性。」這樣想就很OK!恭喜你順利過關了。只要捫心自問就夠了,並不會太難(可能會有點掙扎或猶豫)。
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下一個步驟,喜歡「不完美的自己」。為此,我們需要有其他人當範本參考,也就是去了解自己的「與眾不同」;通過了這個階段,自卑感會減緩很多(最終能完全擺脫這些負面的想法),並活得更從容自在。事不宜遲,讓我們一起邁向步驟二吧!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渡瀨 謙
出版:方言文化
書名:放不開,想太多,這樣的你也可以很好